遠景能源:“軟硬兼施” 做強中國風電
- 發佈時間:2015-01-17 16:40:38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家2007年成立的公司,2008年銷售額就到了3個億,2009年為10億,而2014年或突破百億。這家公司就是遠景能源。
文 | 本刊記者 陳雪婉
讓我們重溫一下,喬布斯當年重返蘋果後所做的廣告——非同凡想:
致瘋狂的人。他們特立獨行。他們桀驁不馴。他們惹是生非。他們格格不入。他們用與眾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們不喜歡墨守成規。他們也不願安於現狀。你可以認同他們,反對他們,頌揚或是詆毀他們。但惟獨不能漠視他們。因為他們改變了尋常事物。他們推動人類向前邁進。或許他們是別人眼裏的瘋子,但他們卻是我們眼中的天才。因為只有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大多數中國孩子,從幼兒園起就知道做一個與眾不同的小孩是件很危險且極具勇氣的事。然而,“叛逆者”,某種情況下更是一個褒義詞。甚至這些天,伴隨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一不留神,創新儼然成為了一個時髦詞兒——但沒有“叛逆”,哪有創新?
遠景能源向來被人視為“另類”,有人用江湖中的楊過作比。 他們要做尋找夢想的“偏執狂”,不走尋常路。雖然不想去吹捧,但不得不承認,在他們身上,你的確是看到了幾分意欲改變世界的情懷。
追風小子
張雷太忙。接受《中國機電工業》採訪前他忙著跟同事交流工作,就在採訪快結束時又有同事候于門外,而此時已是正午。
與張雷交談,能感覺到他本人並不張揚。非要形容的話,他和他的辦公室一樣低調,不事浮誇;他和他的遠景一樣“open”,“遠景是一家很open的企業”,採訪中,這句話他常挂在嘴邊。
遠景是怎麼來的?總是要追本溯源。
早幾年的媒體報道中,張雷被稱作“追風少年”。是的,回到2006年,張雷不過才剛三十歲。
之前,畢業于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他在倫敦道達爾石油公司任能源交易戰略分析師,也曾經供職于巴克萊銀行,負責能源金融結構産品的定價工作。這一切乍看起來似乎與風能、風機製造並不搭界。但從傳統的石油、天然氣買賣,到新興“碳市場”的交易,張雷從未離開能源領域。
在他看來,新能源的成本是主導每一次能源更替的最關鍵因素。“未來5至10年,風能可能是唯一可以與傳統化石能源在發電成本上相抗衡的清潔能源”,也正是看準了這一機遇,完成創業醞釀和初期準備後,2007年初,張雷從海外歸國,帶領10人“海歸”創業團隊回到家鄉江蘇省江陰市,成立了遠景能源。他在多個場合都提到使命,這次訪談,他再次對記者表示,“為人類的可持續未來解決挑戰”是遠景的使命,這也就是為什麼創業之初公司取名“遠景”。
在風電行業,遠景不能不算是後來者、毛頭小子。當時國內已有金風、華銳等領跑者,又有明陽風電、國電聯合動力、運達風電以及維斯塔斯、歌美颯等眾多企業分羹,遠景並非如今天這般閃耀。
遠景能源存在的意義在於獲得風電技術的重大突破。張雷篤定要找到一種能夠放大技術優勢的商業模式。
在智慧風機範疇,遠景是先行者,最早提出智慧風機概念。不僅有硬體感測器,更有大量的軟體感測器和在航空航太及汽車行業成功應用的控制演算法,遠景的風機,相比起傳統機組幾萬行的控制軟體代碼,居然超過200 萬行。風機發電效率提高15%~20%。
限于風機技術壁壘,面積約佔全國風能資源60%的低風速地區,並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與利用。2009年,三北地區棄風限電出現,中國風電産業政策從速度轉向品質,從三北地區轉向中東部低風速區域。低風速風機,遠景拔得頭籌。從1.5兆瓦87米機組、1.5兆瓦93米機組到1.8兆瓦106米低風速智慧機組,不斷改進的是核心智慧控制技術,發電更多,度電成本更低。與降低度電成本相關的事情總會令人驚喜。
遠景沒有止步。江蘇潮間帶海上風電場是我國海上風電裝機最大的區域。而遠景設計的4MW海上風機獲得了潮間帶130兆瓦項目的訂單。我國海上風電資源豐富,但投資效益不高。國外海上風機價格昂貴,國內又缺乏高可靠性、高性價比的海上風機。過去幾年,遠景海上機組在龍源如東潮間帶實驗風場表現優異,有風電開發商對它評價“讓人眼前一亮”。
成績單並不賴。可以看到遠景的風機一直在堅持走精品路線,産品就要“滿好格”。彭博新能源財經發佈的中國風電運維市場報告中,遠景是出質保率最高的中國風機製造商,以60%出質保率領跑行業。
如今,遠景在丹麥錫爾克堡設有全球風電技術創新中心,在美國矽谷有全球數字能源創新中心,休斯敦設了全球數字能源應用中心,日本大阪則是全球能效技術創新中心。國內,上海有全球研發與運營中心,南京有智慧能源軟體研發基地,江陰是製造與工程中心。看到這麼多“創新小宇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它能在技術上做到如此多突破。
另一個維度
張雷口中的遠景很少與風機製造並提。“如果你認為遠景是一個風機設備企業,那就錯了。”他更願意用蘋果之於手機、特斯拉之於汽車行業的意義,來比喻遠景。坐在我斜對面的這位“追風少年”,特意提高音量,“我們遠景的定位是智慧能源技術企業”,是的,看起來他有些介意外界對遠景的不準確定位。在這一定位上,遠景的確是 NO.1,“國外也沒有先例”。
定位之父艾?裏斯曾説,成為第一,是進入心智的捷徑。“遠景試水、探路、踐行能源網際網路”等頻頻見之於報端,拋開別的不談,單在切入人的心智上,遠景做的很“討巧”。
事實上,遠景似乎從未把自己跟其他風電企業放在同一維度,也不會跟它們去比拼裝機量。
用張雷的話説,遠景是要用一種産品的思路做能源領域的資産管理。遠景專注智慧風機研發、旨在幫用戶提高效率。智慧風機只是遠景進入能源網際網路領域的開端,利用雲平臺構建風電場全生命週期管理才是真正的突破口。
在去年10月份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張雷被主持人風能協會秘書長秦海岩再三“逼問”,才説出預計遠景2014年出貨量在200萬千瓦,這一量級在行業內排第三,要知道在幾年前遠景都不在前十梯隊,雖然他説“我們不追求數量”。
採訪間,有那麼一瞬,張雷坐直了身子,雙手抓著膝蓋,當《中國機電工業》記者提到其他風電企業時,他接著追問“他們都很在意遠景嗎?”雖然他把遠景放在另一個維度。
遠景一直都在描繪網際網路,儘管現在看來風機還是其主營業務,是否會逐步轉向軟體,將來甚至放棄硬體?張雷很堅定地否決了這一疑問,遠景非但不會放棄硬體,相反,“做硬體就要有特斯拉精神,做軟體就要像谷歌”,並反問記者,“蘋果你説它是硬體還是軟體呢?”
“遠景是軟硬兼施?”
“對,當然不是普通意義上的硬體,是智慧硬體。”
1983 年在趕去與《新聞週刊》會面的途中,喬布斯經過紐約曼哈頓的 IBM公司時,拍下了一張對著 IBM公司logo豎中指的照片。張雷遠沒有喬布斯性格上的“霸氣”,但他帶領的遠景卻在風電管理軟體上打敗了IBM。
遠景能源風電場管理軟體的第一個國際買家是美國大西洋電力。大西洋電力的風電場為谷歌公司位於俄克拉荷馬州的數據中心提供電力,其管理風電場的軟體則來自遠景能源。
正是在這一競標中,遠景的Wind OS平臺被認為優於IBM。據張雷介紹,當時除了IBM,OSISoft PI、Instep等多家國際知名軟體供應商也都敗陣。
美國新能源領軍企業Pattern、中廣核集團也應用了其智慧風場全生命週期管理系統。從數據來看,遠景已管理了超過1300萬千瓦的新能源資産。包括全球最大資産管理公司貝萊德、歐洲最大能源集團德國E.ON公司及美國Upwind、EverPower等在內的一億千瓦風電資産遠景也在洽談。如此看來,其未來不可估量。
還是回到IBM,其實IBM在風電領域也已滲透許久,用大數據分析助力風電運維。維斯塔斯曾與IBM合作開發Firestorm超級電腦,用於進行風電數據的計算和分析。遠景“脫穎而出”,憑的是什麼?
“我們是OT+IT。”
張雷作了解釋,OT即運營技術,IT則是資訊技術。比起一般軟體公司,遠景多的是對能源數據的積累和對行業的深刻理解,有更多新能源方面的運營技術;而與新能源甚至傳統能源企業相比,遠景在軟體、網際網路、通信、傳感、控制等先進技術方面更優,多了IT技術。“可以説這是遠景獨特的基因”,又一次他提到了DNA。
“IBM所代表的時代已經過氣,未來不能單純靠軟體賺錢,你覺得呢?”他永遠喜歡反問,渴求從他人身上學習想要了解的東西。
去年北京的國際風能大會,遠景第一次參加便賺足了眼球。“格林威治”雲平臺號稱為管理風電場投資風險而生,靈感取自我們早已認知的格林威治零度子午線。張雷看重格林威治之於航海的意義。他們意在追求風電場設計、投資更精準,為風電行業投資評估和風險管理找到一個準繩,打通風電全生命週期管理。據公開的數據,Greenwich? 可以幫助客戶提升風場實際投資收益20%左右,發佈一個月時間,上百家新能源開發商、設計院和運維服務商加入了格林威治聯盟。張雷把聯盟成員比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種子。
很多人拿中廣核風電棗莊山亭300兆瓦低風速複雜山地風電場做例證,這也是遠景“格林威治”實際測試的首個重點項目。憑藉Greenwich? 高性能計算能力,首次實現在複雜大型山地風電場採用可以反映地形變化的7米解析度CFD倣真,識別出全場150個機位中有48個機位出現風的負切變現象。而這是最初用傳統軟體計算並沒有發現的潛在載荷安全漏洞。
當然也有聲音質疑遠景所謂的“雲平臺”“智慧風電”是在“拽名”,維斯塔斯和金風科技都擁有類似的管理平臺。這次採訪,未來得及從張雷口中得到答案。從已有的案例看,遠景即便有些“拽名”,但也基本名實相符。
免費軟體是遠景又一抓人的點,很多人都在關心甚至質疑。因為在大多數人看來,羊毛畢竟還是會出在豬身上的。張雷稱遠景的軟體在歐美是收費的,但國內免費且終身免費。説這話時,他冷不丁做了個手勢,眼角眉梢挂著笑意。
從這番話中,可以看出來國外獲得的這部分利潤,讓遠景足以保持“體力”。他希望用免費的軟體平臺促進中國風電市場的理性繁榮。
“終身免費!沒有考慮過將來開發增值應用?”
“可能會,但這塊目前還沒有規劃。”
有人説遠景一直走“激進”路線是想為上市造勢,面對《中國機電工業》記者拋出的又一疑問,張雷終於忍不住大笑:“你們怎麼都擔心這個?遠景未來兩年不會過多考慮上市的問題。”他也不想公眾對遠景的關注點聚焦在這。遠景想做的是讓行業回歸理性,風電也走出自己的摩爾曲線。
話説回來,遠景的經營狀況目前還是相對神秘,也難怪這麼多人都在好奇。從可蒐集到的資料來看, 2008年這家公司有3億元銷售額,2009年銷售數值到10億,到2014年或突破百億。
更大遠景
張雷似乎更“野心”,他想帶領遠景不但管理風電,還要邁向光伏,邁向可再生能源,甚至傳統能源。據他透露,美國Pattern經由遠景管控的新能源資産中已經有光伏。在採訪一開始,他就向本刊記者介紹了遠景的“阿波羅”計劃,希望“阿波羅”雲平臺也能用“格林威治”的理念,對光伏進行風險管理。
他看得同樣很長遠。張雷預計2025年太陽能和風能將成為世界主流能源。
“傳統能源呢雌鵠從行﹖ough。”
張雷並沒有直接回答記者提問,而是認為遠景將來肯定會超脫風能、太陽能、能源,走向萬物互聯。
很多人都在談IOT(Internet of Things),萬物互聯時代,有多遠,有多近,何時引爆,我們不得而知。單就能源網際網路,起碼遠景已經在做準備,他們認為能源的市場化、民主化、去中心化、智慧化、物聯化等趨勢將註定要顛覆現有的能源行業。
時間一晃七年,曾經的追風小子,也已闖入全球風電領域最具影響力百人榜,位列第八。風電行業專家Anders V. Rebsdorf,現任遠景丹麥全球創新中心研發總監,也是當年第一個被挖到的外籍專家。他曾説:“之所以會加入張的團隊,是因為這裡給我提供了一個開放的舞臺,因為我們都有著改變世界的情懷”,雖然“情懷”二字如今險些被“人類”玩壞。就像你去看外界評論,有的人認為遠景是一群有理想、有追求的人——腳踏實地,矢志不渝,但有的覺得它就是比較善於行銷——廣告做得好、詞寫得棒,説得不好聽,似乎比較能忽悠。褒貶不一。
在接受《中國機電工業》記者採訪前一週,2014年11月21日,張雷還身在地球另一端。遠景能源與紐西蘭最大的基礎設施投資開發和運營公司Infratil以及紐西蘭最大的投資基金Morrison,簽署了紐西蘭第二大城市——基督城的“智慧城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遠景能源將作為“智慧城市”項目的總系統整合商,為基督城提供智慧城市的整體解決方案。
遠景發佈的對外通稿中提到,通過“智慧城市”管理平臺,對城市能源、建築、交通、社區等海量數據的實時蒐集,將人、商業、運輸、通信和能源等城市運作的各個核心繫統整合起來,再通過“雲端”數據分析與處理,轉化為智慧指令,優化城市載體的智慧管理和使用效率。
“很多人都説智慧城市是個噓頭”,我沒忍住如實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並補充了一句,“在國內”。
“所以我們走到國外,先把這一個樣本城市做好”,聊到興起時,張雷又開始了提問,“你怎麼看智慧城市?”,“你覺得遠景是做噱頭嗎?”
沃爾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在《喬布斯傳》中曾這樣寫:“比爾,感謝你對這家公司的支援,”穿著短褲的喬布斯蹲在那兒説,“我想世界因為有它會變得更好。”
如果非要回答,我會説,無論噱頭與否,只願世界因為有“它”變得更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