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馬鈴薯主糧化和“我的中國胃”

  • 發佈時間:2015-01-17 01:30:52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説,就算吃遍山珍海味,也找不到一種滋味能取代來自酸辣、熗炒或醋溜馬鈴薯絲的爽脆可口;即使走遍世界各地,仍然會對諸如“馬鈴薯燒牛肉”“地三鮮”這樣的家鄉味道唸唸不忘。幾百年來,“馬鈴薯君”作為一種“舶來”的作物已然成為國民餐桌上的經典家常菜,所以乍聽説馬鈴薯將成為繼水稻、小麥、玉米之後的第四大主糧作物時,有點發懵。

  就像張明敏唱的“可是不管怎樣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一樣,“我的中國胃”也是個認死理的主。拿馬鈴薯的吃法舉個例子:一塊七分熟的牛排配半個烤番茄、一撮熟西蘭花和一塊烤馬鈴薯,吃一頓是“美味”,第二頓就是“還行”,連吃三頓試試?要説“中國胃”其實並不挑剔,即便饅頭稀飯腐乳鹹菜也能粗茶淡飯將就一餐,但“中國胃”的鄉土情結甚至比“中國心”更根深蒂固,那是一種流淌在民族骨血裏的天性。因此,再喜愛馬鈴薯的中國人,也一定要建立在中式烹調基礎上,這一點可能在國外有過長期生活經歷的人更有發言權。

  不過,此次提出的馬鈴薯主糧化並不是簡單地用蒸馬鈴薯烤馬鈴薯代替米飯饅頭,而是以馬鈴薯為原料加工成饅頭、麵包、麵條等主食。所謂主糧化,實際上是一種生産和消費方式的轉變,那麼我想這個對於“中國胃”來説是可以商量的。至少,已經流行于大街小巷的“馬鈴薯粉”味道就挺不錯的。

  不知數個世紀前,中國人剛接觸到陌生的馬鈴薯時是什麼態度。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糧食貿易不發達的年代,馬鈴薯不僅成為高寒惡劣環境地區的重要糧食來源,還作為一種度荒作物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了歷朝歷代都為之頭疼的饑荒問題。就在馬鈴薯一點一點調和人與環境矛盾的同時,民間智慧也在不斷開發這種粗獷的食材,將其精細化為千百道風味。如此“纏纏綿綿”幾百年之後,“馬鈴薯君”和“中國胃”就再也分不開了。

  而今,無論是出於對食品安全和膳食健康的考慮,還是順應馬鈴薯生産配套栽培技術和開發技術發展的大勢,“馬鈴薯君”將面臨自己在中華食譜上的又一次華麗轉身。這次,作為資深吃貨的國人又會弄出什麼新花樣來撫慰“我的中國胃”呢?“馬鈴薯主糧化”還會需要像“馬鈴薯中國化”一樣長的時間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