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扶貧羊被吃”尷尬了誰

  • 發佈時間:2015-01-16 02:31:33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有媒體報道,某地搞扶貧,給一貧困村提供了120頭母羊。羊毛羊奶都是寶,養羊致富不挺好?還派技術人員下鄉,提供飼養管理、專業防疫、母羊配種等技術服務。結果這120頭“扶貧羊”,被村民吃剩了不到60頭。

  這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現象,稀缺的扶貧資源不僅沒有實現“好鋼用在刀刃上”,反而上演了“扶貧羊被吃”的尷尬與荒誕。“扶貧羊”旨在實現“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價值轉變,為何在現實生活中難以生根發芽?説到底,事先沒有深入地了解實際情況,沒有充分地吸納當地老百姓的意見,造成扶貧項目“不接地氣”。

  “扶貧羊”項目的初衷,在於提高貧困村的“造血”能力,實現從“輸血扶貧”到“造血扶貧”的轉型。從表面上看,“扶貧羊被吃”是一些農民短視的産物;從本質上看,“扶貧羊被吃”是農民理性選擇的結果。統一制式的新房子沒有羊圈的位置,羊在哪兒養?村子周圍全是戈壁荒灘,沒有水草,怎麼放羊?村子交通不便,養成的羊、剪下的毛如何運輸出去?脫離了強有力的實施作業系統,“扶貧羊”只是看上去很美好。

  一個好的扶貧項目,應該是道德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結合體;“扶貧羊”徒具道德價值,卻難以在實際生活中發揮作用,最終陷入了“初衷良善、方法僵化、效果不如人意”的窠臼。“扶貧羊”在實施過程中,一旦指標設計不合理、程式設置不科學、細節考慮不週全,再美好的願景也會被漸次抽離、掏空了意義。

  不論是此前的“引進螢火蟲”、“退坪種樹”,還是這次的“扶貧羊被吃”,一些脫離現實、缺乏社會基礎的決策,難免會在實施執行中大打折扣。拍腦袋決策現象也好,急於求成也罷,都會導致扶貧需求與扶貧資源供給的斷裂和脫節。“扶貧羊被吃”暴露出的不僅是盲目扶貧的挫敗,更是社會治理觀念的陳舊。

  作為一種單向管理,“扶貧羊被吃”背離了多元合作共治的時代潮流,最終落入“自説自話”的窠臼之中——只有通過民間觸角打撈“民意”,扶貧項目才會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眼睛往下看、步子往下走有助於消減“對上不對下”的敷衍塞責,有助於激發社會活力,更好地增進民生福祉,進一步加快公共服務走向實質普惠。

  漢代政論家王充曾説,“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深入了解老百姓日常生活到底有哪些現實困難、公共産品如何實現優化配置、社會治理還存在著哪些短板,從而“對症下藥”,擴大社會支援,優化公共服務,讓貧困老百姓過上更加寬裕的生活,才是扶貧應有的路徑。楊朝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