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對中國戲劇一次強有力的衝擊

  • 發佈時間:2015-01-16 01:00:46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白瀛 李靜思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有觀眾在看完《大鼻子情聖》後説導演“褻瀆”了他心目中的名著,有觀眾在《克拉普的最後碟帶》演出時嚮導演兼主演喊話“下去吧”,更不用説觀眾對諸多劇目“看不懂”的吐槽……震驚、不解、失望、憤怒、昏昏欲睡與一身雞皮疙瘩,這些還不是戲劇奧林匹克給出的全部回答。

  為期近兩個月的第六屆戲劇奧林匹克已經閉幕,諸多國際大師引發的震驚與爭議超乎人們的想像。戲劇理念與文化碰撞所爆發的巨大生命力,在中國戲劇界引發了一次觀念的強震。

  戲劇的別樣:不能再用看電視劇的思維去理解戲劇

  承辦方北京市文化局局長陳冬介紹,戲劇奧林匹克是當今全球影響最大的戲劇盛事,本屆來到中國,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戲劇展演活動,來自全球22個國家地區的46台頂尖劇目輪番上演,自11月1日在京開幕以來,已吸引兩萬餘人次觀眾。

  把舞臺完全交給演員演繹和觀眾的想像,輔之以極簡的、非具象的布景和並不繁複的音效,這是本次諸多劇目的共同特徵。

  傳統認為,作為“一劇之本”的劇本是戲劇的起點,然而本屆戲劇奧林匹克中的多個劇目並非延續這條老路。丹麥的歐丁劇院從對演員的形體訓練入手,然後節選一篇小説中的臺詞,創作出備受好評的《鹽》;波蘭ZAR劇團從各地尋找音樂素材,然後貫穿“自殺”主題,形成了讓音樂可視的《剖腹産》;墨西哥TLS劇團話劇的《阿馬利洛》也是以精煉的臺詞將人的形體探索至極致……

  同時,演出中多個劇目引發觀眾不適和爭議。日本導演鈴木忠志的《大鼻子情聖》中,女主角渾厚生硬的嗓音把觀眾嚇一跳;美國導演羅伯特·威爾遜的《克拉普最後的碟帶》開場是長達25分鐘的靜默;印度導演拉坦·賽亞姆的《當死人醒來時》充滿了近乎神經質的表演……

  有評論認為,並不和諧的現場反饋背後,折射的是心靈感受的無法同步。青年導演王翀認為,這種尷尬反映了我國觀眾戲劇觀的滯後;鈴木忠志、羅伯特·威爾遜等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已赫赫有名,被學術界定為標桿,但相關書籍直到本世紀初才進入中國,才漸漸被中國戲劇界所關注。“我們走進劇場時要有更多智慧、更開闊的視野,不能再用看電視劇的思維去理解戲劇。”

  “我們在這裡看到,戲劇的可能性和發展的程度大大超過我們現有的理解。”國家話劇院副院長王曉鷹説,“所以不管是大師還是著名劇院的作品,或是以前不太了解的一些作品,都給我們開了一扇又一扇,巨大的、明亮的,甚至是陌生的,更廣泛更深入地觀察現代戲劇世界發展的窗口。”

  上海戲劇家協會理事、導演郭小男認為,對於國人戲劇觀的震驚和顛覆或許是本次戲劇奧林匹克最大意義,尤其國外劇目對於表演和劇本不同的闡釋,跨民族、跨地域、跨文化的對話,讓中國人本以為熟悉的戲劇藝術,有了另一種樣子。“這是對中國戲劇一次強有力的衝擊,我們的技術含金量不比別人差,我們差在了思想上的滯後。”

  “對中國的戲劇界來説,從理念到思想,甚至機制和體制,都是一種洗禮。”中國戲劇文學學會副會長梧桐如此評價本屆戲劇奧利匹克。

  經典的魅力:

  融入現代價值卻不失敬畏

  對經典的現代理解和詮釋或許是戲劇奧林匹克給予中國戲劇人的另一個重要啟發。今年恰逢莎士比亞誕辰450週年,本次戲劇奧林匹克引入了7部莎劇,包括立陶宛、英國、喬治亞三個版本的《哈姆雷特》,此外還有古希臘悲劇《被縛的普羅米修斯》和根據陀思妥耶夫斯基同名小説改編的《群魔》等。

  由於深受蘇俄影響,我國話劇界一直將現實主義奉為正統,但本屆戲劇奧林匹克中的古典劇目,幾乎地都摒棄了華麗的古典裝束、寫實的舞臺布景,甚至連臺詞都進行了刪減、變更,鈴木忠志的《李爾王》更是採用了中日韓三國演員,説著三種語言。

  沒有華麗的古典裝束,沒有寫實的舞臺布景,通過簡單生活物件進行的隱喻和對於劇本或大膽創新或原滋原味的再現,都不妨礙表演叩問著今天的“生存還是死亡”。當下的改編和探索令熟悉的舞臺變得陌生,對經典文本的解讀也帶來驚訝。

  王曉鷹認為,這些演出所呈現的正是在今人的理解、美學追求與表演創作發展基礎上,挖掘到的戲劇藝術經典的可能性,同時這種可能性又是嚴肅的,不是喪失深度的消費品。

  中央戲劇學院教師黃海威説,老舊的翻拍經典,與把經典融入現代的生活當中去,用現代的價值觀、生存、審美、感受方式來重新跟經典對話,二者截然不同。

  “在戲劇奧林匹克的舞臺上,我們可以看到外國導演對於經典的敬畏,他們做了非常大的、創造性的勞動,但總是在闡釋經典,甚至可以發展出新的東西,但不會解構、反叛經典。這是我們當下的中國戲劇人應該特別在意的。我們有的時候很狂妄,這種狂妄很可能建立在無知上。”

  在場的缺席:

  中國戲曲應走出封閉對話世界

  本屆戲劇奧林匹克雖然有5台包含京劇、崑曲、評劇、秦腔等劇種的中國戲曲演出,卻鮮有戲曲界人士來觀摩外國劇目,與在話劇界引起的轟動形成強烈反差。有業內人士認為,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戲曲界的故步自封。

  對於傳統藝術如何發展,執行方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董事長張宇表示贊同鈴木忠志的觀點:傳統藝術在世界上無法孤零零封閉式的生存,應把傳統藝術放到全新的藝術中。“我認為的確是這樣,戲劇的大海當中中國的元素越多,那麼中國戲劇的生命力就會越強大。”

  可喜的是,本屆戲劇奧林匹克也展現了這方面的探索。郭曉男在話劇《秀才與劊子手》中融入中國戲曲的表演程式、身段和聲腔,在話劇領域展現了歌舞、面具以及戲曲的更多可能性。

  “只有把傳統藝術融入戲劇中,用極強的現代感去面對西方藝術,才能夠以我們的文化與世界戲劇對話。”王曉鷹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