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蔬菜大戶帶頭給土壤“治治病”

  • 發佈時間:2015-01-15 08:31:51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隨著長期粗放式經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逐步顯現,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壓力明顯加大。一方面我國農業資源稟賦不足,另一方面農業生産過度依賴農藥和化肥的投入,造成土壤地力下降,給農産品品質安全帶來隱患。路在何方?今天本版刊登記者生動采寫雲南元謀縣黃瓜種植大戶的故事,他們的親身經歷證明,只有加快生産方式轉變,從依靠拼資源消耗、拼農資投入、拼生態環境的粗放經營,儘快轉到注重提高品質和效益的集約經營上來,才能真正突破蔬菜種植的傳統瓶頸。

  本報記者梅隆文/圖

  時近冬至,我國北方早就寒風刺骨,可位於金沙江崇山峻嶺中的雲南元謀縣,依然陽光普照,溫暖如春。以其“天然溫室”的獨特自然氣候條件,元謀縣逐漸發展成為著名的“中國冬早蔬菜之鄉”,目前有蔬菜面積16.8萬畝,設施蔬菜3.6萬餘畝,一年四季出産的各種蔬菜銷往全國各地,蔬菜種植成為當地農村經濟的支柱産業,也是當地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

  由於長期過度依賴化肥和農藥的投入,加上連續重茬種植,土壤板結、地力下降、連作障礙等成為當地菜農最為頭痛的問題。與此同時,生産投入成本不斷上升,産量、品質與效益難以提升的問題十分突出。

  為了元謀蔬菜産業的可持續發展,當地的蔬菜種植大戶、元謀縣和創綠色蔬菜産銷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郭寶金,一直在苦苦尋覓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

  1

  專家把脈用微生物菌肥修復土壤

  2014年11月19日,由元謀縣和創綠色蔬菜産銷專業合作社牽頭組織,由山西昌鑫生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元謀縣蔬菜種植與微生物菌肥技術交流研討與現場觀摩會”在該縣舉辦,來自元謀縣10多家蔬菜種植與蔬菜産銷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以及300多位蔬菜種植戶匯聚一堂,聽取有關專家的技術講座,介紹使用生物菌肥技術顯著改善因長期不合理使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結、連作障礙,達到既能節約種植成本又能提質增效的效果,專家把脈元謀縣傳統蔬菜種植遭遇的瓶頸,並現場解答蔬菜種植戶的提問。

  有菜農問:“我種的黃瓜與番茄,頭一兩年還可以,但到第三年不管怎麼施肥就是不長了,還經常出現死苗現場,病蟲害還特別多。請問是什麼原因?有什麼辦法?”

  “你這是典型的由於連作造成的重茬障礙,在全國是普遍現象。”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副研究員席連禧回答説,“為了追求産量,長期大量不合理使用化肥,把土壤中的微生物破壞了,也同時帶來了好多負面的東西。土壤是農業的根本,微生物是土壤生態系統的靈魂和核心,可以説微生物創造了土壤結構。化肥用多了,土壤結構被破壞,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少了,土壤不健康了。有益菌的種類和數量是決定土壤優良的關鍵,因此,把研發出的一些有益菌利用高科技手段加到肥料裏,然後施到土壤中去,可以將被損害的土壤改良成為優良的土壤,使用微生物菌肥就可以解決你的問題。”席連禧還以《破傳統肥料瓶頸,創免疫栽培先河》為題,結合生産實踐,深入淺出地講解了施用微生物菌肥的好處。

  2

  大戶講解畝産15噸優質黃瓜訣竅

  “我有118畝地的大棚黃瓜,已連續3年採用山西昌鑫公司的生物菌肥,克服了連作障礙,表現效果非常好,生長速度快,根強苗壯,果實大,産量高,品質好,一季黃瓜畝産可以達到15噸的産量,比傳統使用化肥畝均增産3噸,每畝增加純收益一萬五以上。”郭寶金在會上表示,為了讓更多的菜農用上安全環保的微生物菌肥,這次會議就是由他提議並組織召開的。

  “我們種的露地黃瓜也就畝産5噸上下,這麼高的産量,是不是吹牛?”當場,就有蔬菜種植戶對郭寶金的話表示懷疑。“午飯後,要組織大家到我的種植基地去參觀,去看了再説。”郭寶金回應道。

  今年56歲的郭寶金是一位東北漢子,1986年從黑龍江尚志市水利局辭職下海經商,從蔬菜販運起家,于2002年底開始在元謀包地投資480萬元涉足蔬菜種植,由於不懂技術,訂單種植出口俄羅斯的400多畝紫甘藍,因農藥嚴重超標,曾虧得血本無歸。從蔬菜種植門外漢,他逐漸成為元謀縣乃至楚雄州周邊遠近聞名的蔬菜種植能手,被菜農譽為“黃瓜種植大王”和“農民理論家”。

  在位於元謀縣清和社區小娜烏基地,記者隨著參會的蔬菜種植戶進入郭寶金的黃瓜大棚,黃瓜植株已有一人來高,莖稈粗壯葉色濃綠的藤蔓上挂著一條條筆直翠綠的黃瓜。

  “我們大家都知道,由於土地連年種植,化肥農藥使用太多了,光施化肥不增産。怎麼辦呢,用微生物菌肥以後,就能讓土地恢復活力,所以就不會出現常見的青枯、爛根、死苗等病。”郭寶金手拿話筒向前來觀摩的菜農介紹道。

  “大家看看,用了昌鑫生物菌肥系列産品的大棚,黃瓜長得蒸蒸日上,綠油油的。如果露天種植,作物會受到氣候的影響。這個18畝鋼結構連體大棚,全部採用水肥一體化種植。從上個月開始,我已經採摘並賣了4次瓜,每兩天採一次,能採賣到明年4月,目前的價格是每公斤6元,大家可以計算一下,可以達到多少産量和收益。”

  郭寶金隨手摘下一根黃瓜讓記者品嘗,“你嘗嘗,口感脆,還甜。我這大棚的黃瓜,運到到北京去,品質達到了全優。”

  3

  土裏刨“金”轉變生産方式方為正途

  郭寶金告訴記者,像今天的現場觀摩活動,每年都要搞上兩三次,都是無償的。他不但不收取任何費用,還要辦宴席請前來觀摩的農民吃飯,每次都要花上了15000元。

  “我願意讓農民跟我去走這條路,讓更多的農民脫貧致富。”郭寶金介紹説,目前他的合作社已發展有社員400多戶,並帶動周邊農民發展蔬菜大棚種植6000余畝,從提供優良種苗,到産品銷售服務。

  參觀完黃瓜大棚,郭寶金把種植基地的肥料倉庫臨時改為培訓教室,給前來觀摩的菜農講課。“有許多農民朋友土地不種了,給別人種,外出去打工,我覺得不是一個方向。我們是農民,土地我們不種,誰來種?我認為土裏有金呀!土裏不僅有金子,而且含金量很高。關鍵是要找到刨‘金’的方法。”

  “我們種植蔬菜必須要實現‘四個化’:第一要設施化,有了設施,就不會受天氣的影響,旱澇保豐收呀。第二品種要優良化。目前,大家種的是傳統的品種。而我的品種都是通過專家教授認可的好品種。第三産品要市場化。我們不能老跟風,看今年什麼好賣了、價格高,明年就種什麼,那是不可以的,要跟市場走;去年元謀的番茄價格每斤高到六七元,今年許多農民就跟風種,結果價格掉到每斤兩三毛,不僅賺不到錢,還虧本。第四農民要懂科技現代化。老是跟著傳統走是不行的,要做懂科技、了解市場、會經營管理的現代農民。”郭寶金向來觀摩的菜農説,他2002年來元謀種植蔬菜,2003年巨虧。2004年開始,靠大棚種蔬菜一路走來,目前每年有四五百萬的穩定收入,就是用這“四個化”改變了他的人生,越做越順遂。

  “你們有地、有勞力,比我這個外地人有優勢呀!只要有兩畝地,跟我搞大棚蔬菜種植,就完全可以養活全家,沒有必要出去打工。如果虧了,我給補上!”

  郭寶金最後説:“要想獲得高收益,就要給蔬菜蓋溫室。土地污染了,怎麼辦?要給土地‘治治病’,用微生物菌肥去解決,就能少打農藥。我們要做有良心的菜農,讓中國人吃上安全放心的蔬菜。大家説,好不好呀?”這時,台下響起了叫好聲和熱烈的掌聲。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