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常態下全民理財素描

  • 發佈時間:2015-01-15 07:34:36  來源:廣西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譚卓雯

  “感謝網際網路‘寶寶’,讓我第一次知道了貨幣基金,第一次開始理財,第一次有了存錢的想法。”談到2014年理財的最大收穫,供職于南寧市一家貿易公司的90後小白領王欣不假思索地説。

  愛上網、愛血拼、愛旅遊、吃貨,是這個90後女孩身上顯著的標簽。去年她的最大改變就是從花錢如流水到開始存錢。“我的投資額不大因此收益不多,是快樂的理財體驗讓我樂此不疲。”

  網際網路金融 草根金融書寫神話

  2014年,網際網路理財是年輕工薪族熱門的話題。

  沒門檻、易操作的網際網路“理財神器”,引領了全民理財時代的到來。餘額寶和它的小夥伴們,在改變每個人生活的同時,更改變了整個金融市場格局。

  與不斷龐大的網際網路理財産品規模形成對比的是,各家銀行的儲蓄存款遭遇了持續萎縮。

  銀行群起反擊,各路“銀行寶”跟風而生,銀行與網際網路的金融之爭愈演愈烈,讓一直以來備受冷落和歧視的小額閒散資金“身價倍增”。

  隨著市場資金面的寬鬆,以對接貨幣基金為主的寶寶類産品收益率在去年逐步下滑,收益率從年初的7%左右一路下滑至目前的4%左右,吸金能力也開始減弱。

  在投資餘額寶半年後,王欣開始把理財方向轉移到保險、票據等收益較高的産品上,網際網路理財之路越走越寬。

  如果網際網路理財産品只動了銀行的奶酪,那麼在2014年野蠻生長的P2P網貸則直接搶銀行的飯碗。

  儘管平臺跑路事件始終不絕於耳,但幾十元就可放貸、平均16%的收益率以讓眾多投資者趨之若鶩。使得已被網際網路“寶寶”攪得陣腳大亂的銀行腹背受敵。

  時間進入2014年年末,股市雄起,股票型基金稱霸網際網路金融平臺,讓網際網路理財市場更加值得期待。

  業內人士評價:“傳統金融與網際網路理財之爭,實際上是利率之爭。為保住存款,銀行不得不付出比以前更高的成本,中國的利率市場化進程在網際網路金融的倒逼中加速。”

  銀行理財 “剛性兌付”成為歷史

  去年年末,剛好有一筆理財産品到期的南寧市民林女士,為尋找下一個收益高、期限長的理財産品不斷穿梭于各家銀行之間。但奔波數日仍然沒有找到理想的産品。

  與往年同期動輒6%以上的收益率相比,2014年末的銀行理財産品顯得低調許多,6%以上收益率的産品不僅少之又少,期限也較短,與2013年年底的情況相去甚遠。

  林女士對此有些不解:季度末和年底發行的理財産品收益率高是銀行的慣例,怎麼到了2014年年底就一反常態了呢?

  2014年,銀行理財産品可謂“內憂外患”。為應對來勢洶洶的網際網路理財,上半年6%以上收益率的銀行理財産品比比皆是。不過,隨著去年6月央行通過定向降準“開閘放水”,無論是貨幣基金,還是銀行理財産品,都逃不過收益率下跌的命運。

  “理財産品收益率取決於市場資金面的緊張程度,11月份降息後,理財産品收益一路走低。”與記者相熟的一位銀行業人士説,以往銀行季末年末理財産品收益率走高,源於銀行存款“衝時點”行為,去年9月銀監會發佈《人民銀行辦公廳關於加強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提出商業銀行改進績效考評制度,不得設立時點性存款規模考評指標,同時設立存款偏離度不得超過3%等指標,從根源上約束了這種行為,月末、季末高收益理財産品逐漸減少將是“新常態”。

  除了收益率看跌外,2014年4月29日央行發佈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4)》,發出了讓理財産品轉型的信號。

  報告提出,為促進我國理財市場的健康發展,完善信用風險在定價中的作用,減少道德風險,強化市場紀律約束,應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有序打破剛性兌付,順應基礎資産風險的釋放,讓一些違約事件在市場的自發作用下“自然發生”。

  “2015年,銀行理財或許將面臨著真正的轉型之年。”上述銀行人士表示,隨著監管部門要求消除銀行“隱性擔保”和“剛性兌付”,理財業務將繼續向資産管理業務轉型,凈值型産品將成為未來銀行理財市場的主流,投資者需“自負盈虧”,銀行不再對此承擔隱性風險。

  看清楚了嗎,各位理財的親們,未來除了保本保收益型理財産品,其他産品的到期收益都存在不確定性。此前的到期産品未實現預期收益率由銀行“兜底”的做法將成為歷史。

  利率杠桿 長期儲蓄重獲青睞

  2014年11月21日,時隔28個月後,央行再次降息。與以往降息不同的是,此次降息央行打出“非對稱降息+提高存款利率上限”的創新組合拳,銀行存款利率自主浮動區間上調至基準利率的1.2倍,並不再對5年期定存統一給出基準利率。

  這是繼2012年6月央行在降息的將同時存款利率上限上浮到基準利率的1.1倍後,央行對存款利率管制的進一步放鬆。利率市場化腳步在加快,降息令下後,南寧市的多數銀行都根據自身情況,將各檔次利率進行了不同程度的上浮。

  與網際網路寶寶、債券、股票、網貸等近年流行的理財方式相比,銀行儲蓄存款顯得“老土”。但利率最高可上浮20%,加上理財産品收益率下滑,相當一部分市民再次對儲蓄存款,特別是長期儲蓄動了心。

  家住南寧市民主路的某事業單位退休幹部劉大爺,去年剛一降息,就趕緊跑道一家城商行把自己50萬元養命錢辦了5年定期:“可能今後降息還要繼續,現在有的銀行5年定期利息給到了5%以上,收益率比同樣保本保息的理財産品高出近一個點。存進去之後,不管怎麼降息,也不管市場怎麼變動我也不用擔心了。”

  劉大爺存錢的這家城商行5年定期利率為5.225%,為所有銀行中最高。他存50萬元的到期利息為130625元,比利率定價最低的銀行利息要多出好幾萬元。

  “長期定期存款遇到急用時,不但可以進行一次提前支取,還能把存單拿去做質押貸款,用貸款來緩解燃眉之急,存款利息照樣享受。”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銀行對存單的多種靈活處理方式,讓許多人對存款重新燃起了興趣。

  牛熊轉換 股民的笑容很燦爛

  2014年,當股民們還深陷在熊市“固定思維”時,勢如破竹的牛市在不經意間爆發。

  這一次,股民的笑容很燦爛:上證指數在2000點附近起步,牛勁十足,連續上漲,一度攀上3300點。

  證券營業部裏的人漸漸多了起來,笑容又悄悄爬上了股民的眼角和眉梢。2014年12月31日,滬指再次大漲,以3234.68點完美收官,全年漲了1118.7點,漲幅52.87%,“牛”冠全球。

  “熬了7年,終於等來了牛市!”有著十多年炒股經驗的南寧股民周先生遙想上一波牛市,感嘆連連。

  2014年的牛市,對於基民唐女士來説同樣意義重大,她被套了7年的股票基金終於回本。去年年底她家恰好要花一大筆錢,此前因為現金不足發愁了好久。“行情起來得真是時候啊!”唐女士不住地感嘆。

  銀行界有關人士表示,中國股市在經歷了階段性大漲之後,2015年走勢撲朔迷離,隨著股指的上漲,大量散戶開始涌入,“遊資”開始炒作,而央行降息直接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有效促進企業發展,有利於促進經濟進一步向好。不過,此輪牛市究竟是“大牛”還是“小牛”目前還沒有定數,投資者不要忘了緊繃風險這根弦。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