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未來駕駛,信它還是信自己

  • 發佈時間:2015-01-15 06:06:5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美國拉斯韋加斯舉行的2015國際消費類電子産品展覽會(CES)上,智慧汽車毫無爭議地成為今年展會的“絕對主角”,包括奧迪、賓士、寶馬在內的10個主流汽車廠商競相推出了新研發的智慧汽車、無人駕駛技術、車載系統以及車聯網形式的新嘗試。同時,各大IT廠商也紛紛加入到智慧汽車硬體與軟體系統開發中,豐富著人們對於智慧交通的憧憬。但是,汽車廠商們也表示:“未來5至10年將看到各種自動駕駛系統逐步推出。”而第一輛無人駕駛汽車上路,預計要到2025年以後。

  智慧汽車引領變革

  當特斯拉那塊17英寸的中控屏實實在在擺在消費者面前時,人們驚嘆,汽車已經不僅是代步的機械工具,而成為了滿足安全性、娛樂性等諸多需求的科技産品。此後,汽車智慧化成為令汽車界興奮的發展方向。

  何謂“智慧汽車”?就是在普通汽車的基礎上增加了先進的感測器(雷達、攝像)、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通過車載傳感系統和資訊終端實現與人、車、路等的智慧資訊交換,使汽車具備智慧的環境感知能力,能夠自動分析汽車行駛的安全及危險狀態,並使汽車按照人的意願到達目的地,最終實現替代人來操作的目的。

  智慧車輛是一個集環境感知、規劃決策、多等級輔助駕駛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系統,它集中運用了電腦、現代傳感、資訊融合、通訊、人工智慧及自動控制等技術,是典型的高新技術綜合體。

  透過CES消費電子展可以看到,當下智慧汽車市場參與者不斷增多,軟硬體快速發展,智慧駕駛技術正由輔助駕駛轉化為自主駕駛,智慧汽車的重要部件由碎片化狀態逐漸整合為系統,智慧生態正在形成。

  工業和資訊化部電子資訊司副司長安筱鵬表示,汽車智慧化的步伐正在不斷加快,從感知到控制、從部件到整車、從單項到整合、從單向到互動、從車內到車外正在發生全方位變革,汽車正在駛入一個“全面感知+可靠通信+智慧駕駛”的新時代,智慧汽車正為汽車産業的發展描繪出一幅廣闊藍圖。

  目前,智慧車輛已經成為世界汽車工程領域研究的熱點和汽車工業增長的新動力,很多發達國家都將其納入到各自重點發展的智慧交通系統當中。國內部分整車企業也開始探索傳統汽車智慧化的多種路徑,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網際網路企業、電信運營商、通信企業、積體電路企業等資訊與通訊企業作為新的參與者,已經在智慧汽車領域進行了積極佈局。

  安筱鵬表示,展望未來30年,汽車工業無論在産品形態、功能定位、使用方式,還是在産業鏈構成、商業模式、競爭格局上都將發生革命性變化,而這種變革已經顯現的兩個重要演進方向之一就是智慧化。

  無人駕駛成為“造夢者”

  轎車前排兩個座椅180度旋轉,四個成年人在行駛過程中,面對面地聊天或者開會。這不是科幻大片,而是發生在今年的CES消費電子展上的實景。

  賓士在展會上發佈的F015概念車,借助於自動駕駛技術,利用立體攝像頭、雷達以及超聲波感測器來獲取車輛四週的環境數據,來為自動駕駛提供大量的參考資訊。當車輛在自動駕駛時感知到可能發生碰撞或其他突發情況,會採取如施加制動等適當措施避免事故的發生。

  智慧汽車前兩個層次的“輔助駕駛技術”和“半自動駕駛技術”在業內已得到廣泛應用,並成為提升産品檔次和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目前,世界汽車巨頭們正致力於第三個層次“高度自動駕駛技術”的實用化研發和産業化。

  對於智慧汽車的發展,實現無人駕駛或將是最高目標之一。今後的汽車發展也將向創新型的、更具科技實力、更具人性體驗的智慧化時代發展。去年12月,谷歌宣佈其第一輛完整功能的無人駕駛汽車已經製造完畢,將會在2015年正式路測。這輛車上沒有方向盤,沒有加速踏板和剎車踏板,汽車上安裝了大量感測器,它的車輛控制系統將會作出駕駛動作。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技術中心主任李駿認為,智慧汽車的發展將對道路安全作出貢獻,降低交通事故率,解決交通堵塞問題,提高交通效率,能夠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這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汽車大國來説尤為重要,同時,也會對社會經濟效益産生良性的影響。最為重要的是,智慧汽車將影響到駕駛者的生活方式,讓機動出行變得更便捷。

  當然,在無人駕駛引發關注的同時,也有很多人擔心,由於機器運作的邏輯,它不受情緒干擾,按程式辦事,難以應對突發事件,在惡劣天氣下的系統性能也頗受質疑。但即便如此,特斯拉的CEO馬斯克也認為,無人駕駛比有人駕駛還要安全10倍。

  車聯網爭奪駕駛權

  剛剛過去的2014年,萬物互聯互通顯然是全球最深刻的變化之一。物聯網,被視作繼電腦、網際網路和行動通訊之後將再一次令人類生産生活方式發生變革的力量。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車聯網大行其道,汽車與網際網路的相互碰撞與融合,佔據車界年度亮點。

  車聯網,簡而言之,就是通過一系列資訊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汽車與網際網路相連接,以實現對汽車智慧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路。

  事實上,資訊技術與網際網路技術對汽車行業的影響早已開始,並且正在不斷推向縱深。

  第一個階段,以汽車智慧化為特點,就是在汽車上越來越多地應用電子電氣技術,把汽車變成“裝有四個輪子的電腦”;第二個階段,以“車聯網”為特點,即在“汽車智慧化”的基礎上,通過無線網際網路技術的應用,實現汽車與外部世界的資訊溝通,使汽車成為一台能夠上網的電腦,為與汽車相關的增值服務産生巨大的業務空間;第三個階段,是汽車行業與IT行業在主營業務上實現融合的階段。汽車産業誕生一種全新的價值創造模式,基於網際網路的各種軟體應用及服務,這種服務所蘊含的價值甚至可能超過一輛汽車本身的價值。

  在社會的進化中,汽車的角色定位也不斷演進。車主已不僅是車主,還是使用汽車上網的網民;汽車業不再是傳統製造業,還是一個IT和網際網路産業。整個産業鏈條都有了創新的可能;在汽車製造之外,圍繞汽車的軟體開發為行業提供了全新的價值來源。

  2014年日內瓦車展上,蘋果發佈了Carplay車載作業系統。該系統可將iPhone5及其後代蘋果手機與汽車關聯,駕駛者可以通過中控臺實現打電話、發短信、應用電子地圖、聽音樂等功能,且能實現交互語音控制功能。谷歌推出的AndriodAuto與蘋果的車載作業系統功能類似,但谷歌希望可以將此系統直接嵌入汽車,而不需要通過連接手機與汽車實現網路互通。

  此外,福特的SYNCApplink平臺和豐田Entune系統等都各自具備了遠端服務和較為豐富的App接入功能。特斯拉在中國市場也與通信運營商合作,可以直接在中控屏進行網頁瀏覽操作。

  “車聯網的時代來了,車聯網的商業藍海來了。”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表示,智慧技術與互聯技術的發展正在重新定義汽車。在中國兩化融合的浪潮中,智慧汽車和車聯網是兩化融合的最佳結合點。目前,我國車聯網産業已經基本具備了技術、市場以及制度等基礎,4G網路和北斗衛星定位系統的應用也為車聯網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不過,目前的車聯網技術還僅僅停留在“上網”的階段,車與車之間、車與行人之間的資訊交換還比較匱乏,語音、導航、興趣點、緊急救援等都只是車聯網的一隅。各個廠家對車聯網的研發也是各自為戰,缺乏統一的技術介面和通信協議,相互間的相容性較低。付于武表示,中國車企要對汽車産業進行重新思考,要用網際網路思維去定義汽車。汽車的網路屬性,未來可以體現得更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