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每天千噸常溫奶進入中國

  • 發佈時間:2015-01-14 11:29:18  來源:南昌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奶荒到“奶剩”僅是“進口奶”惹的禍?

  據新華社消息從2013年的奶荒到2014年的“奶剩”之間的轉變似乎突如其來,一夜之間奶價持續下跌、加工企業壓奶、奶農虧損開始在各大主産區蔓延,甚至出現了個別的倒奶、殺牛事件。表面看是進口奶激增導致市場大幅波動,而深層次去看,卻是我國奶業“養殖的矮子,進口的巨人”的寫照。

  “洋牛奶”進口量大幅增加

  “不倒也是虧,新奶還沒地方儲存”,在山東、河北、內蒙古等奶業主産區,正上演一場“滯銷降價——倒奶殺牛——緊缺漲價——買牛入市——滯銷降價”的“牛週期”。

  “此次奶剩的主要原因,還是進口奶量的大幅增加。”乳業高級分析師宋亮説,數據顯示,2014年1月至9月,全國乳製品進口量共計149.86萬噸,同比增長36.5%。其中液態奶累計進口量同比增長70.8%;大包裝奶粉(原料)同比增長50%;嬰幼兒配方奶粉同比超過100%。

  瀏覽國內各大超市的貨架,十幾個國家的常溫牛奶品牌令人眼花繚亂,“各種進口超高溫滅菌常溫牛奶以每天1000噸的速度進入中國市場。”上海奶業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曹明是説。

  少時搶奶多時拒收成行業內部矛盾

  從數據上看,從2012年至今我國原奶産量是比較穩定的,並沒有大規模的波動,可怎麼就忽然從奶荒變成“奶剩”了呢?

  實際上,在奶農苦苦支撐的2014年,正是一些乳業加工巨頭的“風光之年”,不僅業績超過預期,還先後進軍海外、投資牧場、借道國外奶源。

  “2013年看起來是奶荒,其實是紐西蘭奶源進口受限,加工企業都跑去搶國內的奶源,一時間就出現了表面上的奶荒。”一位業內人士説,而當2014年更加低廉的進口奶源價格持續下跌,如同拋出了“橄欖枝”,加工企業自然“變心”,拋棄了國內奶源。

  我國奶農面對加工企業的話語權比較微弱,常常遭遇“霸王條款”、“朝令夕改”,少時搶奶、多時拒收已成行業多年的內部矛盾。

  含乳飲料搶佔市場份額

  一排排的常溫奶佔據超市眾多貨架,一盒盒的核桃奶、果味奶、鈣奶、乳酸菌飲料等擺在顯著位置……對於含乳飲料、復原乳、超高溫牛奶之間的差別,消費者實在難以區分。

  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含乳飲料和植物蛋白飲料製造行業銷售收入為895.22億元,同比增長19.54%;利潤總額125.42億元,同比增長24.52%。

  “含乳飲料對牛奶進行了一部分的替代,尤其是在三四線城市。”宋亮説,應加強對乳品相關常識和營養知識的公益宣傳,引導消費者理性選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