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沙鋼“少帥”的事業觀

  • 發佈時間:2015-01-14 00:32:48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記者在沙鋼集團採訪了該公司黨委書記、董事局常務執行董事沈彬。作為國內最大的民營鋼鐵企業“少帥”,沈彬不僅繼承了父親沈文榮的胸懷和膽略,還透著新一代青年企業家的時代特點。

  採訪期間,正值江蘇省民營企業家後備人才第三期培訓班在蘇州舉行第三次集中培訓。記者了解到,沈彬是2010年第一期培訓班的學員,並擔任班長,一年培訓期間的所有課程,他從來沒有請假缺席過。要知道,在2010年,沈彬當選沙鋼集團黨委書記,剛剛進入一個全新的崗位,許多工作等著他去熟悉、處理。對此,沈彬是這樣説的:“培訓工程對提升我們年青一代民營企業管理者的政治素養和社會責任感幫助很大。如果我們連參加培訓的時間都抽不出來,還談什麼對企業的傳承和發展。”

  對鋼鐵行業面臨的“寒冬”,沈彬對未來保持著樂觀的態度。作為基礎性行業,鋼鐵産業擁有持久的生命力。在國家建設持續向前發展的背景下,鋼鐵業的市場潛力仍然十分巨大。同時,使沈彬保持這份樂觀的,還有他積極的人生態度與企業理念。

  一切投資必須圍繞主業來進行

  近年來,沙鋼開始涉足非鋼産業,探索多元化發展。對於非鋼産業板塊,沙鋼有著怎樣的考量和規劃呢?面對記者的提問,沈彬表示:“説沙鋼涉足非鋼産業,其實是一種誤解。我認為,沙鋼近年來涉足的並非‘非鋼’産業,準確地説,應該是‘關聯’産業。”

  他告訴記者,在企業發展的前35年時間裏,沙鋼從來沒有涉足過鋼鐵以外的産業和板塊,因為沙鋼有這樣一個理念:如果沙鋼還沒有做成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就表明沙鋼的工作還不夠好,也就沒有資格去搞跨界經營。“即便我們近年來進入‘關聯’産業,也是以這一理念作為基礎的。”沈彬告訴記者,“我們進入的這些所謂的‘非鋼’産業,都是為鋼鐵這個主業服務的;我們選擇投資這些産業的標準,端看這些産業能否切實提高主業的綜合競爭力。”

  “比如我們投資礦山、投資焦炭,就是加強對鋼鐵業的上游産業的把控。”沈彬介紹説,“即便是投資期貨公司這種看似與鋼鐵不相干的行業,其實也有內在的聯繫——現在鋼鐵産業鏈上的産品都推出了期貨,我們通過投資期貨公司,可以更迅速、更有效地了解鋼鐵産業鏈的市場變化,為我們在鋼鐵採購、生産、銷售上的經營決策提供依據。”

  沈彬強調説,沙鋼在“關聯”産業的投資都是定向投資。“我們的目標和方向十分明確,一切投資以鋼鐵主業為中心,絕對不會亂來。”

  沙鋼是由沈彬的父親沈文榮一手培育起來的,但沈彬進入沙鋼,卻是從基層一步步做起來的。對於沈彬來説,2010年可以説是一道分水嶺。用他的話説,在這之前,他的工作主要是和“錢”打交道;在此之後,他主要和“人”打交道。而他的事業,也由此有了新的發展高度。

  大學期間,沈彬學的是會計專業。2001年畢業後,他前往英國留學,攻讀碩士學位,學的是經濟專業。“2004年回國參加工作,直到2010年當選為沙鋼的黨委書記,這期間我做的都是和專業相關的財務工作。”沈彬告訴記者,留學歸來後他在一家外貿公司做財務,而後去了香港一家船舶公司,也是做財務。“2006年沙鋼在香港籌建分公司,我就在這一年正式進入沙鋼,參與了香港分公司的籌建工作。當然,幹的還是老本行——財務管理。”

  2008年,沈彬從香港回到沙鋼總部,並逐步成為總部的財務負責人。在此期間,他開始接觸集團的管理工作。2010年,沙鋼黨委換屆,沈彬當選為黨委書記,主管集團的幹部人事管理工作。

  從管錢到管人,沈彬坦承,當時的最大感受就四個字:心裏沒底。“此前做財務工作,我是一步步做上來,從會計做到財務主管,雖説年份不長,好歹積累了一些經驗。現在讓我一下子管幹部人事,壓力非常大。”沈彬説,沙鋼總部的幹部有六七百人,員工則有兩三萬,光是了解情況就夠他喝一壺的。怎麼辦?沈彬的方法倒是很簡單:調查研究,反覆地調查研究。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沈彬認為,開展工作最好的途徑就是去第一線了解情況,摸清了基本情況才有資格對具體事務提出處理意見。“只有接了地氣,方能開展好工作,不僅僅管理幹部人事是這樣,一切工作都是這樣。中央提出要走群眾路線,我認為,這就是企業管理中的群眾路線。”

  這一工作態度讓沈彬在集團中獲得了這樣的評價:做事沉穩,注重現場調查研究。不過,沈彬在接受採訪時認為,自己目前仍然處在學習狀態,只是和當初相比“懂得更多了”。擁有積極的心態方能享受事業成功

  身為一名成功的年青一代企業家,沈彬在採訪中向記者透露了一個“秘密”:他原本不想回到沙鋼工作。

  “説心裏話,我在香港的船舶公司工作的時候,一度真的不想回來。”沈彬告訴記者,香港的工作很愜意,只要做好分內的事情,他就可以有充裕的時間去和朋友喝茶,或者選擇出去旅遊。“當時也有人和我説,説你父親是沙鋼的一把手,你又不差錢,幹嘛非得回沙鋼做企業,搞得自己累死累活呢?”但最終,沈彬還是選擇了回到沙鋼。

  在解釋原因之前,沈彬向記者講了一個故事。

  當年沙鋼搞第一個合資項目時,引進了國外設備,但是操作手冊全是英文,工廠裏沒有一個人看得懂。“那時候大學生是包分配的,沙鋼沒有分配名額,招不到能看懂英文的大學生。”沈彬説,“為了把項目搞起來,工廠就派人到大學裏去花錢買分配指標,用了很大的代價才把大學生招了進來。可以説,沙鋼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老一輩人付出了很多心血。”

  從小在沙鋼廠區長大的沈彬,耳濡目染的都是老一輩沙鋼人在艱難困境中的創業故事,他也因此對沙鋼有著深厚的感情。“後來我想,如果我留在香港,也許會活得很輕鬆,但是會失去很多東西——失去這份精神,失去這份經歷。”沈彬這樣説道,正是因為這樣,他覺得自己應該回來,為沙鋼的發展盡一份力。

  維繫沙鋼向心力的,除了沙鋼人對沙鋼的感情,還有沙鋼開放的用人機制。作為年青一代企業家,沈彬對此感受頗深。

  “沙鋼不是家族企業。”沈彬告訴記者,“我們在用人方面非常開放,完全根據個人的工作業績才決定升降。唯有如此才能保持沙鋼的綜合戰鬥力和向心力。”據沈彬介紹,沙鋼十分注重幹部的梯隊建設,並形成了良好的領導層結構。“外界都在熱議民營企業的接班問題,但我認為在沙鋼,不存在什麼接班的概念。我們在人才梯隊建設上下了很大的功夫,高層、中層、基層方面的人才銜接都很完備,保證了沙鋼後續發展的動力,同時這也是我們打造百年企業的基礎。”

  事實上,沈彬的父親沈文榮此前也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在用人問題上,無論是何種所有制企業,都要聘任最優秀的人,誰有能力把企業打造成百年老廠,誰更有群眾基礎,誰就上。

  “説實話,回到沙鋼工作,的確很忙,也很累。”採訪快結束的時候,沈彬説道,“但是我認為,這樣的經歷也是一種財富。而且這樣的財富,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去享受,只有用正面的、積極的眼光去看待這份事業的人,才有資格去享受這份財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