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絲路”成為提振入境遊新動力

  • 發佈時間:2015-01-13 20:29:45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孟妮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年來,我國入境遊市場持續低迷,與蓬勃發展的國內遊和出境遊形成鮮明反差。如何提振入境遊成為業內關注的熱門話題。

  新年伊始,隨著“美麗中國——絲綢之路旅遊年”在古絲綢之路的起點——陜西西安的正式啟動,古老的絲綢之路將煥發新的生機,為我國入境遊提振注入新動力。

  記者在啟動儀式上了解到,“美麗中國”是國家旅遊局面向全球打造的中國旅遊核心品牌,每年確定一個主題代表中國旅遊的整體形象。2015年的主題是“絲綢之路旅遊年”,口號是“遊絲綢之路,品美麗中國”,“新絲路、新旅遊、新體驗”。

  加快入境遊發展

  “將2015年確定為‘美麗中國——絲綢之路旅遊年’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義。”國家旅遊局副局長杜江在啟動儀式上表示,舉辦“絲綢之路旅遊年”是旅遊行業貫徹落實“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重要舉措,是推動國內絲綢之路沿線地區旅遊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機遇,是深化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旅遊合作的重要途徑。

  在杜江看來,旅遊業作為開放性、綜合性産業,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中具有先聯先通的獨特優勢,應當主動作為,先動先行,努力實現“互聯互通,旅遊先通”。古絲綢之路橫貫亞歐,為溝通東西文化、促進商貿往來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留下了經久不衰、享譽世界的旅遊精品線路;而今“一帶一路”建設的戰略構想為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與古絲路一樣,旅遊傳遞和平友誼,促進繁榮發展,國家旅遊局將開拓創新,為中外遊客提供更豐富的旅遊産品和更優良的旅遊服務。

  發展絲綢之路旅遊的另一個重要意義就是推動入境遊的發展。“以舉辦‘絲綢之路旅遊年’為契機,集中推廣絲綢之路沿線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豐富的旅遊資源,形成密集強大的宣傳攻勢,強化聚合效應,進一步激發國際旅遊業界和入境客源市場對絲綢之路的嚮往和熱情,讓世界更好地了解美麗中國。”杜江表示。

  據中國旅遊研究院預測,2014年全年,我國入境旅遊約1.28億人次,較上一年下跌1.2%,降幅較上年有所收窄;入境旅遊外匯收入同比下滑1.1%,約為511.2億美元。

  談及原因,上述機構負責人認為,主要是由於全球經濟尚未完全從金融危機中復蘇,我國旅遊價格競爭力減弱,各國和各地區加大對旅遊客源的爭奪力度,加上我國入境旅遊市場進入大眾化階段,以及受大範圍霧霾天氣、環境污染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我國入境旅遊復蘇乏力。

  絲路旅遊潛力巨大

  絲綢之路擁有很高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其沿線地區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旅遊資源富集:西北地區有以新疆、寧夏、青海、內蒙古為代表的民族文化特色旅遊資源,以陜西、甘肅為代表的歷史文化旅遊資源;東北地區有以黑龍江為代表的冰雪旅遊資源;西南地區有以廣西、雲南、西藏為代表的民族文化旅遊資源;沿海地區有以福建、上海、天津、浙江、廣東、山東為代表的濱海旅遊資源,以海南為代表的海島旅遊資源,以及港澳臺地區的特色旅遊資源……

  隨著“絲綢之路旅遊年”的啟動,一股絲綢之路旅遊熱即將掀起。據國家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國家旅遊局已結合“一帶一路”旅遊合作發展戰略規劃,經初步徵求各地意見,按照“通盤考慮、分步實施和調動各地積極性”的原則,國家旅遊局國際司草擬制定了“一帶一路”旅遊推廣三年活動方案。分工方式上包括國家旅遊局牽頭的活動以及由國家旅遊局指導、各省區市牽頭負責的活動。活動內容上包括國際合作活動和市場推廣活動,“走出去”活動和“請進來”活動,原有活動和新增活動。分佈情況上覆蓋陸上絲綢之路及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西北、東北地區,西南地區,沿海和港澳臺地區及內陸地區。

  除了國家層面,絲綢之路沿線各地也早已開始發展絲路旅遊。陜西省副省長白阿瑩表示,陜西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也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隨著陜西旅遊對外影響力和吸引力的進一步提升,旅遊業持續快速發展,特別是圍繞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陜西正在大力建設絲綢之路風情體驗旅遊走廊,一批絲路文化旅遊重大項目正在加快推進,首期50億元的陜西旅遊産業投資基金也于去年設立運作。

  白阿瑩建議,絲路沿線各省區應深入開展絲綢之路旅遊務實合作,全面打響絲綢之旅旅遊品牌,不斷提升絲綢之路旅遊便利化水準,如開闢絲路旅遊直通國際航線、優化簽證通關手續,實現沿線省際、國家間無障礙旅遊,讓國內外遊客更加便捷地享受到絲路旅遊的魅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