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四百米井下的矸石換煤

  • 發佈時間:2014-10-21 05:29:26  來源:大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左豐岐

  本報通訊員 趙玉棟

  日前,國家相關部門出臺了煤炭資源稅改革方案,煤炭資源稅由從量計徵改為從價計徵,其中特別對充填開採技術應用給予稅收優惠政策,減徵資源稅50%。為此,記者專門來到充填開採技術的發源地之一——山東能源新礦集團翟鎮煤礦,現場觀摩四百米井下的煤炭和矸石交換。

  翟鎮煤礦是“首批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儘管已是深秋時節,仍滿眼綠樹成行,時有鮮花點綴其間,整個礦區環境優美,唯獨看不到黑色的煤炭,與印象中的煤礦大相徑庭。

  “目前這個充填工作面的充填緻密度達到90%,採充比都在95%以上,年充填矸石可達30萬立方米。”在翟鎮煤礦距地面四百米的井下7202充填工作面,該礦充填研究中心主任張哲介紹,充填矸石主要由井下原生矸石、井上洗選矸石、矸石山矸石、電廠粉煤灰等組成。

  如何保證充填效果呢?見記者有疑問,張哲指著一排像“千斤頂”一樣的裝置説:“我們採用的是綜採機械化固體充填工藝,這也是我們礦最大的特點。”記者看到,工作面採用沿割煤方向依次充填的方式進行,矸石通過溜槽卸載孔,從溜尾至溜頭進行採空區充填。當充填高度和搗實裝置平行時進行初次搗實,隨矸石高度升高依次進行重復搗實。

  “這是我們改進的第三代懸挂式雙伸縮搗實裝置了,推力由1000kN提高至1200kN,行程由1.2米提高至1.8米,推進速度10秒,回收速度14秒,能將矸石推壓接頂,緻密度達100%。”當天負責工作面盯班的技術員段元星告訴記者。

  “為提高充填效率,我們現場實施了多項工藝革新。”段元星指著充填液壓支架後部懸挂的溜子説:“這是大功率雙鏈充填溜子,它的運矸能力為每小時400噸,這種溜子吊挂簡單,運輸能力高,事故發生率少。”他們還多次對溜子上的卸載孔進行改進,提高卸矸速度及卸矸量,提高充實率、充填效率。

  “為保證工作面兩端充填效果,我們創新應用了一種端頭旋轉搗實裝置,最大調整角度可達40度。”該礦充採工區區長華興斌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按照平均3米採高、3.5米巷道寬計算,通過這套裝置,從過去的每個班3立方米提高到現在的每個班8立方米,每個月可多充矸石400立方米。”

  “實施充填開採後礦井地表下沉值由800毫米減少為107毫米,下沉速度每天僅為0.15毫米。礦山壓力顯現相比冒落法採煤工作面明顯減弱,未有初次來壓及週期來壓顯現。”據該礦地質測量部主任王迎説,經地面岩移觀測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該礦通過充填開採實現了所採工作面採空區頂板不冒落、地表不下沉。

  “在翟鎮煤礦沒有廢棄物,只有放錯地方的資源。”據該礦生産公司負責人李偉介紹,他們將矸石全部充填採煤工作面,實現了節能、降耗、減污、增效“四統一”。該礦投用井下重介淺槽煤矸分離系統,矸石直接用於工作面充填,實現矸石不升井。據李偉介紹,他們還在地面投用了山東煤炭系統第一家矸石下井回填系統,設計下矸能力350噸/小時。

  “儘管充填開採與正常開採相比,會帶來成本、效率等方面的差異,但通過以充定採、科學組織和系統完善,充填效率和效果明顯提高。”據該礦總工程師崔樹彬介紹,自該礦平均單産從2005年實施充填開採以來,充填效果越來越好,充填成本也在下降。另外,該礦還堅持做到“以充定採”,推行全面市場化管理,對充採工區按充矸量進行結算,嚴格考核充實率,確保了充填效果。

  “實施充填開採是煤炭企業轉方式、調結構,實現轉型、低碳、綠色發展的必由之路。”該礦礦長何希霖説。據統計,該礦自2005年以來累計充填矸石300多萬噸,充填面積70多萬平方米。資源回收率提高了32.5%,比原設計條帶式開採多回收煤炭資源100多萬噸,直接經濟效益2億多元。預計實施充填開採能置換煤炭1800多萬噸,礦井服務年限可延長10年以上。該礦創新實施的《以科技進步為依託的煤礦綠色開發管理》項目,獲得國家級管理現代化成果一等獎、山東省政府十大創新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