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108號小樓”或將建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發佈時間:2015-01-12 15:50:00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代表委員議政錄

  上海理工大學校園中的108號小樓,是滬江大學首任華人校長、現代著名愛國教育家劉湛恩烈士的故居。“這裡應建成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市政協委員江世亮説。

  劉湛恩1915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于東吳大學預科,並獲得獎學金,赴美國留學。他認為救國首先要發展國民教育,從芝加哥大學教育係畢業後又進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研究院繼續深造。1922年,劉湛恩獲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後回國,任南京東南大學教授。他宣傳“教育救國”“公民教育”。他積極倡導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支援、參與並領導了由中華職業教育社和全國青年協會等組織發起的職業指導活動,曾任中華職業教育社職業指導委員會主任,又先後出任上海職業指導所和南京職業指導所所長等職。

  1928年,劉湛恩接受滬江大學校董會聘請,接替美籍校長擔任該校第一任中國籍校長。劉湛恩是一位堅定不移、威武不屈的抗日勇士。“九一八”事變後,他在校內外各種講壇上大聲疾呼救亡圖存。在出國考察和參加國際會議期間,他不遺餘力地向國際友人、海外僑胞揭露日寇的侵華暴行,呼籲僑胞大力支援祖國的抗日鬥爭。1937年“淞滬抗戰”爆發後,滬江大學校本部併入城中區商學院,與東吳、聖約翰大學組成教會聯合大學,繼續開課。劉湛恩除主持校務外,還積極從事抗日活動,被推選為上海各界人民救亡協會理事、上海各所大學抗日聯合會負責人、中國基督教難民救濟委員會主席,為宣傳抗日、支援前線、救濟難民、安撫流亡學生,不遺餘力。

  1937年11月,日本侵略軍進佔上海,租界淪為“孤島”,漢奸、暴徒橫行,暗殺、綁架事件層出不窮。劉湛恩置一己安危于度外,為抗日工作而奔忙。1938年4月7日早晨,劉湛恩在靜安寺路大華路(今南京西路南匯路)口公共汽車站候車時遭日偽收買的暴徒襲擊犧牲,年僅42歲。

  “劉湛恩殉難後,一些著名愛國人士先後發表了悼念專文。”江世亮介紹説。1984年,上海市民政局追認劉湛恩為革命烈士。1985年4月3日,民政部補認劉湛恩為“抗日革命烈士”。“在滬江大學原址上存續的上海理工大學(原上海機械學院)校園內,包括劉湛恩故居在內的歷史建築得以完好保存。近年,校方又對滬江大學的文化遺産作了全面的挖掘、梳理,對劉湛恩生平事跡的研究始終是校史研究的重心之一,出版了《劉湛恩紀念集》與《劉湛恩文集》。去年上半年,還重新整修劉湛恩故居,建劉湛恩故居陳列室。”

  江世亮建議,以上海理工大學軍工路516號校園內劉湛恩烈士故居建築和校史館內劉湛恩紀念文物為主體,籌建上海市劉湛恩烈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學校正門掛牌,並向市民免費開放,讓這位愛國主義志士、傑出教育家的精神進一步發揚光大。 (通訊員 顧曉紅 劉子燁 記者 江躍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