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市值暴跌逼退小盤股並購潮

  • 發佈時間:2015-01-12 09:29:31  來源:金陵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金證券記者 李礫

  藍籌當家的這輪牛市中,中小市值上市公司沒能站上“風口”。儘管新年以來創業板疾速反彈超7%,但在估值高企、偽成長成片的情況下,“錢景”如何並不明朗,並購重組的故事也難成為股價大漲的“萬靈神藥”。

  自2014年11月份以來,已有天興儀錶新綸科技新宙邦*ST廣夏等上市公司,拋出並購重組方案復牌後跌停。“這裡面有補跌的因素,但不可否認的是,股價下跌給重組帶來很多新問題,並購難度加大了。”滬上一位資深保代向《金證券》記者指出。

  復牌跌停潮

  2014年12月30日,*ST廣夏終於在停牌四年後拿出重組方案並復牌,擬注入估值40余億元的寧東鐵路資産。不過,該股復牌後卻在12月30日至1月5日,連續走出三個跌停板,令等待四年的*ST廣夏股東鬱悶不已。*ST廣夏5.69元/股的最新價,與停牌前7元/股相比,已經縮水18.7%。

  不僅是*ST廣夏,自2014年11月份以來,已經有天興儀錶、新綸科技、新宙邦等數家上市公司,拋出並購重組方案復牌後跌停。如新宙邦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海斯福100%股權。2014年前8個月,海斯福凈利4157.65萬元。然而新宙邦2014年12月23日復牌後,連續兩跌停,最新股價較停牌前縮水逾三成。

  像成飛整合中京電子那樣將重組“辦砸了”的,股價跌停算是在情理之中。但剛拋出重組方案就被市場封殺,原因何在?

  “近期中小盤上市公司出現並購復牌跌停潮,雖然有補跌的因素,但意味著不注重産業協同效應的投機性並購開始被市場拋棄。”滬上那位保代向《金證券》記者表示。

  《金證券》記者梳理髮現,上述幾家復牌跌停的上市公司,其並購重組均帶有“跨界”特徵。此前*ST銀廣夏主業僅靠葡萄酒勉力維持,新注入的是鐵路資産;新宙邦主要做電容器電解液和鋰電池電解液,但並購的海斯福主要業務為六氟異丙基甲醚、六氟異丙醇,應用於吸入式麻醉劑市場;天興儀錶、新綸科技的並購資産也都與上市公司現有主營業務關聯不大。

  分析人士指出,業務急於多元化,可能恰恰表明原有主業經營不易,增長乏力;但插足領域一多,對小企業而言管理難度陡然增加,前景難明。

  “並購病”頻發

  此前,並購重組概念股一直是市場的寵兒,只要停牌重組,公司股票復牌後往往會有連續上漲的表現。並購重組也成為上市公司提升市值的利器,表現亮眼的並購重組股比比皆是。像由汽車零部件轉型電影與娛樂的松遼汽車,2014年8月14日復牌後,曾一口氣連拉十個漲停板,區間最高漲幅達219.52%。

  如此亮眼的造富效應,引來多家上市公司趨之若鶩,樂此不疲。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上市公司提交交易所披露的並購重組方案超過2300單,遠遠超過2013年的數量。就A股市場來看,發生並購的上市公司數量佔上市總量比重的44%,2012年、2013年該比重僅在20%、25%。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市公司股價因重組大漲的背後,還伴隨著注入資産估值虛高、套現圈錢動機赤裸等痼疾。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任浩寧認為,高溢價、高估值是A股市場常見現象,這跟並購重組法律漏洞較多、中小股民缺少發言權、股市運作機制不健康有直接關係。

  華南一位機構人士向《金證券》記者指出,“PE+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模式成為市場熱點,而這種市值管理則是以並購為主要手段,2014年的牛股公司中,超過一半都是並購推動的。

  “反正也不用上市公司掏出真金白銀,只需要通過定增股票來購買資産就可以了。另外,還可以配套募資一筆錢,上市公司當然樂意為之。”這位機構人士直言,但這種模式也存在諸多問題,以市值為導向的並購方案,容易出現並購標的估值虛高、業績難以支撐,一旦定增股票解禁,套現壓力陡增。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