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新能力要實現從量變到質變

  • 發佈時間:2015-01-12 02:30:46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柯立平

  在2014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天河一號”超級電腦系統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去年11月20日,“天河二號”連續第四次摘得全球最快的桂冠。超級電腦是一個國家科技水準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而歷經30餘年的超級電腦研發攻關歷程,從一個側面勾勒出我國科研産出和科技實力增長的圖景。

  新常態意味著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要求更加注重科技進步和創新。如果説過去要素驅動增長時期,與低成本競爭、市場規模、人口紅利這些“主角”相比,科技創新還是個“小夥伴”,那麼在新常態下,科技創新被推到了“發展舞臺的聚光燈”下,必然要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當仁不讓的“主角”,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發展的邏輯使然。人們不禁要問,我國的科技創新是否做好了準備來適應這個“角色轉變”?

  在談及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關係的時候,人們更多關注的是前者對後者的促進和推動作用,而經常忽視了經濟發展對科技創新的“滋養”作用。當年那場是“科教興國”還是“國興科教”的爭論現在看來答案已經揭曉,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有力地保障了我國科技實力的提升,而不斷增強的科技創新能力也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2013年全社會R&D支出佔GDP比重首次超過了2%,其中企業支出佔76%以上。“錢袋子”鼓了之後該如何花好,成為科技管理面臨的“成長煩惱”。

  儘管現有的科研産出統計體系並不完美,專利、論文統計的指標經常遭人詬病,但在幾個國際公認的指標上,我國的非凡進步還是為世界所矚目。經合組織、歐盟、南韓近期發佈的調查報告均顯示,中國與發達經濟體之間的創新差距在持續縮小。在去年開展的中長期科技規劃綱要中期評估中,組織動員近萬人次專家進行中外技術水準調查,得出了“跟跑、並跑、領跑並存”的重要判斷。

  “靚麗”的指標似乎與人們的實際感受之間存在落差,缺少核心技術,頂尖人才匱乏,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太少,成果轉化機制不暢,這些與其説是我國科技創新存在的問題,倒不如説是人們有著更高的期待。與那些耀眼的“明星企業”相比,遍佈全國的是由中小企業組成的、各行各業的“隱形冠軍”隊伍,正是它們支撐了我國在全球化産業分工格局中的獨特地位。此外,多年發展形成的、門類齊全的産業技術配套能力也是我國創新能力的“獨門絕技”,高鐵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強大的技術吸收和配套能力是關鍵所在。近年來發達國家紛紛反思製造業流失之痛,更凸顯了這種産業技術吸收配套能力的重要性。

  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的邏輯與經濟發展有著相似之處,都要經歷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如果説,經濟新常態首次確認了這個階段性過程的存在,那麼我國科技創新能力也必須經歷這樣一個佈局調整、結構轉換、能力提升的“陣痛期”。從“量變”到“質變”,意味著“提高科技創新産出品質和效率”成為了核心要求,而傳統的科技管理手段、政策工具要進行相應的調整,這也是過去一年裏一系列科技體制改革“重磅炸彈”頻頻出臺的深刻背景。

  新常態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培育增長新動力的同時,科技創新也要完成自身能力提升的“蛻變”。面臨著雙重任務的挑戰,科技工作肩上的擔子還是蠻重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