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去年我國氣候屬於正常年景 天氣呈現溫度偏高、霧霾增多

  • 發佈時間:2015-01-11 07:5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杜芳  責任編輯:羅伯特

  1月9日,中國氣象局發佈《2014年中國氣候公報》、《2013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氣候公報》顯示,2014年我國降水(平均降水量636毫米)接近常年(630毫米),氣溫偏高,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較2013年少,暴雨洪澇、乾旱等災害輕,因災造成死亡人數和受災面積明顯偏少,氣象災害偏輕,氣候屬於正常年景。“暖”、“霾”、“CO2”成為去年氣候的3個關鍵詞。

  “暖”:全國平均氣溫偏高

  《氣候公報》顯示,2014年,全國有30個省份氣溫較常年偏高,其中北京與天津、山東、河北一起共同創了紀錄:4省市氣溫均為1961年以來歷史最高。

  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告訴記者,從全國來看,氣溫偏高也是主基調。2014年全國平均氣溫10.1℃,較常年偏高0.5℃,是最暖的年份之一,“除2月、8月和12月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外,其餘各月均偏高。雖然全國平均氣溫偏高,但是2014年度極端氣溫事件較2013年偏少。”

  溫暖的氣候帶來充足的熱量,2014年的氣候對於農作物生長産生了積極影響。冬小麥生育期雖然遭遇了階段性的乾旱和幹熱風等災害,但影響區域有限,氣象條件總體有利於冬小麥生長髮育和産量形成。麥收期産區大部以晴好天氣為主,氣溫偏高有利於冬小麥成熟收穫。

  “霾”:大氣環境容量下降

  2014年,“APEC藍”一度升至微網志搜索榜榜首位置,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人們深受霧霾天氣困擾。2014年,大範圍、持續性的霾過程比2013年增多,一共出現了13次。京津冀和長三角地區霾日較多,分別達到61天和66天,分別比2013年偏多25天和7天。

  為何霾天氣多發?氣象專家分析,這與大氣環境容量有關。大氣環境容量是一個複雜的統計指數,反映每平方公里大氣可以承載的污染物,特別是PM2.5。這個指數不光考慮地表風,還考慮整個大氣混合層通風的能力甚至“雨洗”的作用。“打個比方,如果下雨下雪,PM2.5會隨著降雨沉降到地表,這個時候大氣會比較乾淨。大氣環境容量就是綜合考慮類似這些因素給出的指標。”宋連春説。

  《氣候公報》顯示,2014年,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勢力總體偏弱,大氣污染擴散氣象條件總體較差。冬半年(1至3月,10至12月)我國中東部平均風速為1.9米/秒,較常年偏小5%,大氣環境容量下降。京津冀地區與近10年同期相比,大氣環境低容量日數(56天)偏多6%。10月,華北地區有效降水日數偏少50%,強通風日數偏少40%,大氣環境容量比常年同期偏低10%。由於大氣環境容量持續偏低,致使大氣污染物不斷聚集,造成霾天氣多發。

  “實際上,霧霾難以擴散固然與氣候條件有關,但是近年來高樓林立,城市建築物的密集也是霧霾進一步加重的原因之一。霧霾擴散的通道減少了,原來本應該是‘風口’的地方被堵住了,大氣環境容量越來越低,霧霾也就多了起來。”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大氣成分研究所副所長周淩晞認為。

  “CO2”:溫室氣體濃度上升

  在青海,我國建設了瓦裏關全球大氣本底站,這是北半球內陸腹部唯一大氣本底觀測站,其觀測結果可以代表北半球中緯度內陸地區的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及其變化狀況。

  《2013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顯示,2013年青海瓦裏關全球大氣本底站大氣中的3種主要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的年平均濃度分別升至397.3ppm、1886ppb和326.4ppb,創下了1990年建站以來的新高。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院長端義宏告訴記者,經過20多年曆史觀測,中國青海瓦裏關站與美國夏威夷MLO站對比,溫室氣體1990年到2014年都是增加的趨勢,表明全球二氧化碳增加有相同趨勢。

  氣象專家認為,大氣溫室氣體濃度逐年增高與人為排放和自然源匯的分佈及變化緊密關聯。通過對大氣氧的豐度、二氧化碳的碳同位素等更多觀測數據及模式研究結果的協同分析證明,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上升源於化石燃料燃燒和水泥生産等工業過程排放的增加。(經濟日報記者 杜 芳)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