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5年前8.8萬買翡翠鐲 如今回購叫價僅1.5萬

  • 發佈時間:2015-01-10 06:35:58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鑽石、珠寶、翡翠回購渠道少套現難

  周小姐最近很頭疼,她為了買房,打算把以前積下的金器、翡翠首飾套現,卻發現不但出售渠道很少,而且“一賣就虧”。套現手中的黃金、珠寶、玉器首飾有什麼渠道?急需資金週轉時怎麼樣才能避免手中的寶貝儘量不貶值?專家提醒市民最好找市場的行家出手,但重點還在於購買時要理性和清醒。

  文/廣州日報記者林琳

  劉女士5年前在玉器市場用8.8萬元買了一對翡翠鐲子,因為急需現金找到原商家回購,沒想到商家一開口就是1.5萬元一對。這種情況在市場上並不少見。“無論是黃金還是珠寶,情況都一樣。”廣東省珠寶玉石及貴金屬檢測中心主任郭清宏舉例説,當金價是258元/克的時候,即使買家當時是用500元/克買下的黃金飾品,如今商家有意回購也不可能給回500元/克的價格,而可能為256元/克甚至更低。“那些拿回商場回購的更不可能原價回購了,因為商家肯定不願意把已經賺到的利潤還給買家。”

  不過不是所有的珠寶玉器回購時一定跌價。郭清宏給記者講了一個他身邊的故事,一位女士從玉器街上走過時,一家店的老闆喊住她,説她手上戴的翡翠鐲子是他5年前以2000元賣給她的,如今願意用10000元回購。原因就是同樣的鐲子進貨價已經超過10000元了。“在我看來,這還是個案。” 郭清宏表示。

  專業市場對回購“不感冒”

  記者走訪了玉器專業市場,發現雖然翡翠、和田玉的商家都很多,但並沒有商家打出“回購”、“回收”的廣告牌。記者詢問幾個商家是否可以收購,商家們一聽就立即搖手。

  “一般的商家肯定不會接手回收。”郭清宏告訴記者,一個原因是回收的物品不是商家熟悉的渠道所出的貨,商家往往怕麻煩,不願意接貨,另一個原因是物品不夠好。

  典當價只有市價的四五成

  “如果只是想盤活資金,短時間進行週轉,而且願意支付一定的息費,那就可以選擇典當了。”廣州某家傳統典當行的負責人梁偉強告訴記者,目前典當已成為很多市民短期套現融資的方法,其中翡翠、鑽石、金飾為多。不過,記者了解到,珠寶典當的折扣很低,多為市價的40%~50%,和田玉還更低。

  而且,不是所有珠寶玉器首飾都能在典當行典當成功。市民曾先生收藏了一塊古玉石多年,近日打算套現,聽説某個典當行將把絕當品進行拍賣,於是前去找專家鑒定。沒想到專家的一句話讓他欲哭無淚——這塊古玉石被專家鑒定為50元。

  專家建議:購買珠寶分清投資還是收藏

  梁偉強建議市民如果確實想套現珠寶首飾,最好多走幾個市場,多找幾個商家,了解清楚價格再作決定,但一定要選擇有一定知名度的商家進行評估,以防掉包或造成惡性事件。如果只是考慮資金的週轉,可以考慮典當,但對價格期望值要相對放低,借款時主要考慮典當行的經營合法性、穩定性、專業性、服務的品質及服務費用的高低等。

  市場人士嚴先生則提醒市民要有清醒的消費意識,如果要購買珠寶玉器首飾,自己要在鑒賞、估價上有一定的基礎,而不是看商家標價多少就買,或者盲目砍價:“有的翡翠成本就5萬元,商家出價200萬元,買家砍價到50萬元,覺得很划算,實際上商家賺了9倍。”

  “大多數投資品都存在套現難的問題。”郭清宏發現,“但大部分人花1萬元買的東西,都期待過一段時間後能變成1.1萬元,問題是大多數人買珠寶都是用於佩戴,出售時一定會折價。”他提醒市民,珠寶的投資與收藏不同,投資求快速變現,收藏追求沉澱,市民要學習投資知識,選對東西,不要以為隨便買一件東西就可以實現投資收藏。

  梁偉強也強調:“一般市民接觸到的已經是倒了好幾手的商品,原石轉為首飾,附加值、每一個環節的費用、稅金累計成為其價格,但這並不代表其真實價值。”

  品質是回購的關鍵

  據了解,以前市場上曾經出現過鑽石、玉器的回購,但最後不了了之。梁偉強告訴記者,近年,這種方式已經漸漸退出市場,而採用換購的方式(如舊金換新金等)進行補差。

  從目前市場的珠寶玉器回收情況可以看到,一個特點是大多數商家只回收自己賣出的貨,原因是對於東西的真假、品質心裏有底,也清楚當時的成本,而對於別的渠道成交的東西不會輕易接手。二是接手要考慮出貨的可能性,比如有其他的買家尋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