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我們有個共同的家”

  • 發佈時間:2015-01-10 03:00:1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珠江外海,面積僅有13.2平方公里的擔桿島,北依香港、東望南海,北面的擔桿水道是進出香港、北上廣州的必經之路。島上,長年駐紮著不同系統的部隊單位。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軍民同心建海島,到今天資訊互通衛海防,擔桿軍民經歷了守島衛疆的時代變遷,更感受到軍警民共建聯防的新氣象。

  一個風平浪靜,夕陽晚照的黃昏,一艘快艇以20節的時速從香港蒲苔島向擔桿島快速駛來。海軍二級軍士長劉達勇在星星點點的雷達螢幕上第一時間發現異常。

  鎖定,跟蹤,預警。

  5分鐘後,陸軍海防觀察哨通過紅外高倍望遠鏡抓住這一目標。應急分隊迅速出動。3名剛剛下船、手裏還拎著汽油桶的偷渡客,被戰士們堵在礁石上。10分鐘後,邊防武警順利接管並羈押這3人。

  這可不是演習,這是3個武裝單位情報互通,迅疾行動,成功處置突發情況的一個案例。

  為了適應新時期守島衛疆新態勢,擔桿島上不同的部隊單位,儘管隸屬關係不同、使命任務不同,但他們有效整合共用資源,打通高效快捷的情報通道。組織地面防衛,海軍為陸軍提供最準確最及時的海面艦船資料;觀察外艦動向,陸軍將高倍望遠鏡目測到的最新資訊交海軍進行匯總;打擊走私販私,海軍將跟蹤目標資訊向邊防武警及時反饋。第一時間預知、第一時間傳輸、第一時間反應,擔桿海防建設在情報通聯上實現了整體聯動。

  擔桿島距珠海香洲碼頭46海裏,常住居民不足100人,目前還沒有進行旅遊開發。每個星期只有三、四班船經過,如果遇上大風浪,個把月也難得上來幾艘船。因此,每個星期二對全島官兵來説,就成了“大日子”——珠海警備區的登陸艇把各類物資送到島上。“我們絕大部分物資是通過陸軍兄弟的登陸艇送來的,我們的軍內電話也是搭乘陸軍微波站開通的。”海軍某營教導員吳忠華説。

  不同軍兵種間的無私支援,陸軍海防營長劉桂強對此深有感觸。2010年,連隊戰士龍長苗工作時被毒蛇咬傷,因島上軍醫臨時外出下島,跨島送醫成了唯一的選擇。那一天,海上風大浪高,島上漁民的機帆船也不敢下海,龍長苗的生命危在旦夕!

  武警邊防部隊聞訊,立即開動航速40多節的“大飛”,迅速把龍長苗送到距擔桿島最近的外伶仃島。看到已意識模糊、渾身戰栗的傷員,島上醫生也是束手無策。

  怎麼辦?繼續“飛”!為從死神手中搶救戰友生命,武警部隊的戰友劈波斬浪,將龍長苗及時送到岸上醫院。

  2012年10月12日上午,擔桿島陸軍海防營緊急集合哨突然響起,一班官兵向距離4公里外的移動信號基站狂奔而去。一個小時後,一場大火被迅速撲滅。村裏百姓趕到山下,給官兵們又是遞毛巾又是送飲料。

  部隊支援地方群眾責無旁貸,群眾對部隊建設也是有求必應。小到鍋碗瓢盆,大到修整營區的鉤機鏟車,只要部隊需要,群眾毫不吝嗇。“伶仃洋8號”船老大黎喜,在珠海和擔桿之間跑了近20年,從沒收過駐島官兵及家屬上島下島一分船錢。

  幾十年來,一茬茬駐島官兵與老百姓水乳交融、互幫互助,“軍民魚水一家親”成為擔桿島永不褪色的美麗畫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