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30日 星期四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200余古董述説600年海防

  • 發佈時間:2014-12-12 09:26:46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雄崖海防博物館藏品

  

雄崖海防博物館藏品

  

雄崖海防博物館藏品

  

雄崖海防博物館藏品

  63公斤重的關公大刀、做工精細的苞米皮草鞋、重25公斤的海防擂石……昨天,記者在新建的雄崖海防博物館看到,已有200余件古董入住,從移民溯源到明清海防,博物館從四個方面介紹和展示了雄崖所的來龍去脈。記者了解到,由於當地小學拆遷,博物館的一些房舍暫時擔負起教室的任務,暫時還不能對外開放。

  200余件古董入住新館

  昨天記者在即墨市豐城中心社區看到,雄崖海防博物館已落成,這座四層小樓位於雄崖所古城門的東側200米處,在裏面,從民生到軍用,已有200余件老古董入住。一樓的展覽大廳內,圖文並茂地展示了雄崖所的四段歷史:移民溯源、衛所設立、明清海防、屯田民俗。博物館內還陳列了大批展品,既有蓑衣、魚簍等民用品,又有火炮、腰刀等軍用品。記者看到,“把總署”的瓦當上老虎頭雕刻得栩栩如生,隨著時光流逝已變為通體黑色的木碗、佈滿孔洞的地契、升、鬥、挑子、木簍、戰車、火銃、火炮等老古董,讓人目不暇接。

  大關公刀全國僅有兩把

  在展列的老物件中,一把長約兩米的關公刀引人注意。“這把重63公斤的刀在全國只有兩把,是我們從當地一農戶家借來的,此前刀身上還有個鐵環,因為年代久遠,鐵環已經銹沒了。 ”豐城中心社區文化站站長宋崇仕説,這把刀堪稱是博物館的“鎮館寶刀”。在民生用品展區中,記者看到三雙做工非常精細而又特別的鞋子,其造型似現在的女士增高鞋,鞋底是木質的,足有8釐米厚,鞋幫由苞米葉編織而成。 “明清時期,這種鞋是比較流行的,普通百姓冬天一般就穿這種鞋。 ”宋崇仕説,“這些物品都是我們從本地農村收集上來的,大部分是借用。 ”宋崇仕説,收集這些老物件用了兩年的時間。

  大牌坊石條路盡現古樸

  記者還看到,雄崖所城樓前,一座高大古樸的石質牌坊已經建成,上面寫著“雄崖”二字,南雄崖所村內的水泥路也變成了古樸的石條路。隨著雄崖所的改造和金口鳳凰村的保護性建設,此“雞鳴三縣”之地,將在沉寂600餘年後重新振翅。

  記者從即墨市政府了解到,今年3月,雄崖所成功入選山東省鄉村記憶工程試點首批古村落。青島鳳凰雄崖生態休閒區建設也開始實施:今年為基礎設施建設年,2015年為全面施工建設年,2016年完善設施並投入使用。

  抗擊倭寇侵擾 即墨設立衛所

  移民溯源展區介紹説,明洪武年間,朱元璋實行移民政策,從此雄崖所一帶人丁開始興旺。然而1368年往後,東部沿海一帶不斷遭到由日本武士、海盜等結幫形成的被稱之為倭寇的侵擾,據記載,當時的即墨、萊陽、膠州、諸城受倭寇侵擾尤為嚴重。沿海一帶民不聊生,明廷深以為患。由此明朝開始在東部沿海廣設衛、所,以抗擊倭寇,保衛海疆。到明代末年,全國共設493處衛,22592個所,315個守禦千戶所。

  即墨的海岸線達183公里,海防位置十分重要。1371年,明廷在即墨最東端豐城栲栳島設立了栲栳島巡檢司。 1388年,朝廷又在即墨以東的鰲山設立了鰲山衛(衛設指揮使,統兵5600人),1402年在即墨豐城的白馬島西岸、玉皇山下設立了雄崖守禦千戶所(掌管約1000戶軍戶),即墨南端的浮山備禦千戶所也同年設立。衛所的設立形成了有力的海防體系,保衛了海疆,保護了當地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