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甘肅隴南山區5900余家電商的故事

  • 發佈時間:2015-01-08 16:30:4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蘭州1月8日電(記者屠國璽、朱基釵、肖正強)地處秦巴山區深處的甘肅隴南市,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裏雨後春筍般地建起5000多家網店,這裡的貧困農民開始通過網路翻越萬水千山,尋求資訊化時代的脫貧致富之路。

  西部農民的“網際網路思維”

  “把産品變成商品,把商品賣成品牌。”這句話並非出自哪本管理學教材,而是隴南市成縣索池鄉農民曹革放自己琢磨出來的,他第一次聽説“電商”這個詞,至今也只有一年半時間。

  曹革放所在的成縣,核桃産量位居全國所有縣區第二位,有“中國核桃之鄉”的美譽。但是對於47歲的曹革放來説,遍佈山野的核桃並沒有給他帶來多少收入。長期以來,豐富物産難以轉化為群眾收入的現象,在西部貧困地區普遍存在。

  從樹上摘下來,拿到集市上銷售或等人來收購,是西部農民傳統的生産經營模式。雖然曹革放現在還需要別人幫助來運營自己的網店,但一年多的“觸電”經歷,已徹底改變了他的觀念。“線下客商收購核桃一斤只賣6元,而網上一斤能賣24元。2014年我通過淘寶網店賣掉了將近1噸核桃,多賺了3萬元。”

  2013年9月第一次做微網志電商交易,34歲的農村婦女王芳芳如今已是“隴南十佳婦女電商”。她這樣總結自己對電商交易中誠信的認識:“網路雖然是虛擬的,要獲得顧客的信任,産品的品質卻要實實在在,我賣出去的産品都是自己親自挑選的。”

  作為隴南市最早發展電子商務的縣區,2014年成縣通過電商共賣掉約5千噸核桃乾果,佔全縣核桃總交易量的五分之一,線上交易額突破1.6億元。

  “新青年”成了農村電商主力軍

  電腦專業出身的劉琪,他的淘寶店頁面設計十分絢麗,首頁上的廣告閃閃奪目。“從去年5月開張到現在,已經賣了1400多貨單,銷售額超過12萬元,淘寶店等級已經是3顆鑽了。許多村民的核桃都是我幫著賣出去的。”

  今年23歲的劉琪,從大連一家高職院校畢業後回到家鄉,現在是成縣一個鄉鎮的大學生村官。“我不想在東部沿海某個城市當一個普通程式員,回家工作,還可以照顧父母。”劉琪對自己的選擇十分堅定,“家鄉農民大多不會上網,好東西賣不出去,我正好可以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來幫助他們。”

  目前在隴南,像劉琪這樣的大學生村官有770多人,他們共開辦900多家網店。隴南市委副書記張旭晨表示,鼓勵大學生村官參與到電子商務中來,讓他們幫助能人大戶、專業合作社開網店,可以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

  據介紹,2014年,隴南市政府集中組織對該市數千名大學生村官和“兩後生”進行電子商務培訓,像劉琪這樣的“80後”“90後”返鄉“新青年”,逐漸成為農村電子商務的主力軍。

  趕上資訊化時代的高速列車

  如今在隴南,從基層幹部到普通群眾,洋溢著濃厚的電商氛圍。

  成縣縣委書記李祥開設實名認證微網志,粉絲超過20萬,他邀請“網路大V”到成縣參觀訪問,大力宣傳推銷成縣核桃,被稱作“核桃書記”;禮縣副縣長潘喆通過微網志微信,幫助當地農民銷售遭雹災而滯銷的蘋果,得到網友大力支援,不到一週25萬斤“愛心蘋果”全部售罄,戶均挽回損失5000元,被稱為“蘋果縣長”……

  “現在全市已有網店5900多家,2014年網上農産品銷售收入達7.8億元。”短短一年多時間,隴南電商的蓬勃發展,超出了張旭晨的意料。

  西部地區電子商務的發展也吸引了馬雲的目光。2014年11月,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後不久,馬雲就開啟西部電商之行。馬雲看好西部的未來,認為電子商務可以幫助像甘肅這樣的西部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

  “高速公路可能通不到西部的每一個山村,但資訊高速路可以到達,我們完全可以趕上資訊化時代的高速列車。”張旭晨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