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起步平穩 冀“深港通”比翼齊飛
- 發佈時間:2015-01-08 16:35:46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上海1月8日電(記者潘清)舉世矚目的滬港通開閘尚不足3個月,內地資本市場跨境雙向投資開放又迎來新進展。深港證券交易所正著手開展股票交易互聯互通機制研究,“深港通”已呼之欲出。
有關“深港通”的消息鼓舞深證成指5日錄得4.59%的較大漲幅。此後,深交所方面證實,正與港交所開展深港通研究,方案成熟後將按程式報請兩地監管部門審批。
各方對於“深港通”的厚望,與率先起步的滬港通密切相關。作為內地資本市場跨境雙向投資開放的“破冰之舉”,滬港通于2014年11月17日正式開閘。但在此之前,其對標的群體的估值提升作用早已顯現。
以滬股通標的上證180指數為例,自2014年4月10日滬港通試點消息傳出至今年1月7日,其累計漲幅高達68.2%,超越同期上證綜指約8個百分點,更大幅跑贏香港恒生指數。
滬港通的高調亮相,改變了多年來A股相對於H股大幅折價的狀況。1月6日收盤,恒生AH股溢價指數收報131.83點,較2014年7月24日創下的88.72點歷史低點大幅上漲48.6%。截至同日,AH兩地上市股票中有82隻A股較H股溢價,其中逾三分之一溢價100%以上,僅有4隻A股仍處於折價狀態,
“滬港通對於內地股市的作用並不局限于估值,投資理念的演變才是其最積極的影響。”凱石益正投資公司首席策略師仇彥英説。
去年11月下旬以來,長期低迷的內地股市迎來一波快速攀升行情,單日成交總量則一度創下逾1.2萬億元的歷史紀錄。
在這一波突如其來的行情中,低估值藍籌股成為絕對主力。仇彥英錶示,從滬港通兩個方向的資金流入來看,香港投資者對A股的興趣顯然高於內地投資者之於港股。而滬股通以大盤藍籌股為主要投資目標的設計,以及海外投資者穩健的投資風格,一定程度上悄然改變著內地股市多年來形成的“炒小、炒差、炒題材”的投資習慣。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滬港兩地市場投資者彼此都需要熟悉的過程,滬港通開通至今顯現“慢熱”特徵。截至1月6日,滬股通餘額為2224.94億元,港股通餘額則達到2371億元。這也使得一些市場人士對“深港通”抱謹慎態度。
仇彥英錶示,“深港通”要獲得滬港通相似的效果並不容易。他分析説,滬港股市市場結構類似,均以央企和大市值企業為主。而深市以中小板和創業板為主,因而深港市場結構更多體現為“互補”。
此外,與滬港通啟動初期滬市A股整體低估不同,目前深市A股估值明顯高於港股。“這或令國際投資者對深市A股興趣‘打折扣’。”仇彥英説。
光大證券首席分析師滕印也認為,從估值角度看,深市中小板、創業板與港股存在較大差異,“深港通”的實施或將加速深市高估值品種的價值回歸。
但他同時表示,無論是已經實施的滬港通,還是在熱議研究中的“深港通”,對於內地證券市場國際化進程而言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前者的平穩起步,可為後者提供借鑒和啟示。
“資金內外流動的大門已經開啟,隨著資金規模、交易標的的擴大和交易機制的完善,內地證券市場估值有望逐步實現國際化。”滕印説,交易品種的差異化和估值的反差,恰恰會成為雙邊市場對彼此資金的吸引力所在。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也表示,香港作為一個開放、成熟的國際市場,不僅有發達的現貨市場及金融衍生品市場,而且還有成熟的機構投資者及大批國際投資者。
“內地與香港市場互聯互通、一體化發展,既可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用,又能為投資者提供多元化選擇。”董登新説。
事實上,除了為滬深及香港股市引入增量資金和更多元的投資風格,滬港通和預期中的“深港通”還被賦予了更重要的歷史責任。
在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的推動下,香港離岸人民幣資金池已經突破萬億量級,成為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相對於龐大的規模而言,離岸人民幣的回流渠道顯得十分狹窄。
在此間業界人士看來,與此前RQFII等回流機制相比,內地和香港股市互聯互通不僅成本更低、資金使用更靈活,其受眾範圍也更廣。未來,基於不同投資風格的滬港通與“深港通”有望比翼齊飛,通過跨境雙向投資促進境內和離岸人民幣資金更順暢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