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開偉:個人徵信市場化可加速社會誠信化
- 發佈時間:2015-01-08 00:5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莫開偉
1月6日,央行在官網發佈《關於做好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騰訊徵信有限公司等8家機構做好個人徵信業務的準備工作。這意味著8家機構或將成為中國首批商業徵信機構。
個人徵信市場化意味著允許依法設立的個人信用徵信機構對個人信用資訊進行採集和加工,然後依法向合法的資訊查詢人提供個人信用歷史記錄。央行此舉既表明央行對個人徵信機構態度發生根本轉變,標誌著個人徵信市場化破冰,也是對貫徹落實關於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社會徵信體系等一系列方針政策具體落實。
從目前看,個人徵信市場化具有三大社會作用:一是能更好地規範徵信市場和服務實體經濟。儘管央行已建立了個人徵信資訊系統,但相對日益發達的市場經濟,仍顯得速度過慢、服務力度不夠,尤其難以滿足企業和民眾日益增長的經濟活動對資訊服務的需求,對正常經濟金融活動形成較大影響,既制約了誠信市場化建設,也成了市場經濟發展的“硬傷”。允許民間機構開辦個人徵信業務,無疑對個人資訊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能進一步服務好實體經濟進行生産經營活動的資訊需求,推動實體經濟迅速發展。
二是能拓寬個人徵信範圍、擴大徵信社會覆蓋面,為實現全民資訊共用奠定堅實基礎。截至2014年10月底,央行徵信系統收錄1963萬戶企業及其他組織和8.5億自然人信用資訊。2014年前10個月,企業和個人徵信系統的查詢量分別達到了8398萬次和3.27億次。但相對全國13億人來説,差距較大,無法與經濟大國個人資訊需求多樣化的現實匹配,且單靠央行資訊系統也無法有效覆蓋全民個人資訊,只有允許市場化和行政化“兩輪驅動”模式同時運作,才能加快個人資訊市場化建設,構築全民徵信資訊網路,更好地適應中國市場經濟日益深化的需要。
三是可提高徵信效率,更好地推動誠信市場化建設和提高全民誠信意識。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也是市場資訊對稱和透明的經濟。當前,我國市場經濟中仍存在著各種欺詐及坑蒙拐騙等不講誠信的行為,其癥結在於個人資訊化建設滯後,違法違規成本太低,嚴重影響了市場經濟的公平公正和順利發展。加速個人資訊市場化建設,使資訊網路迅速覆蓋全體公民,可促進全民提高信用意識,推動中國市場經濟有序發展。
但我們依然要看到,允許民間機構開辦個人徵信業務,僅是個人資訊市場化的第一步,為確保民間機構開辦個人徵信業務健康發展,仍有很多制度需要完善。一方面,要加強監管機構建設,確定專門機構和力量加強對民間徵信機構的監督,嚴格按照《徵信業管理條例》和《徵信機構管理辦法》進行準備和完善,使其達到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切實做到依法合規。尤其要做好個人隱私和資訊保密工作,防止發生個人資訊泄密而影響公民正常經濟活動和利益。另一方面,督促8家民間徵信機構儘快完善相關配套的機制和系統,為全面鋪開積累經驗。比如用戶授權、數據採集、異議處理等。同時要配備專業科技人才,負責好個人信用資訊基礎數據庫的建設、運作和維護,確保個人資訊系統絕對安全可靠。政府職能部門還要加強對個人資訊查詢收費監督管理,出臺收費指引辦法,確保收費科學合理和有利於減輕企業和居民資訊查詢負擔之目的,使個人資訊系統真正發揮高效、普惠作用,更利於推動個人資訊市場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