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改革大步推進創業漸成熱潮

  • 發佈時間:2015-01-08 05:31:50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16項60條的改革藍圖成為國人討論熱點,未來10年的中國經濟發展,取決於當下和未來的改革舉措。如何將區域經濟發展與國家經濟形勢結合,把握時代機遇,成為新一輪改革紅利受益者,成為2015年各界關注的焦點。日前,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培訓中心邀請國內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蒞臨紫荊大講堂,以“對話樊綱——讀懂中國經濟未來之路”為主題,在深圳開堂論道。

  談經濟預期:

  企業別想繼續“躺著掙錢”要回到“如履薄冰”的狀態

  樊綱認為,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經濟一直呈現過熱增長,這種過熱增長的“後遺症”需要一定時間才能消除,包括一些過熱産業的存貨、過剩生産能力等需要一定的時間清除。在一波長時間的過熱增長後,中國經濟趨於軟著陸。這一經濟形勢也帶來深遠影響,包括與投資相關的過剩産能、新興戰略産業的過剩産能、政府基礎設施投資等進行大量調整,以及與其相關聯的金融風險變化等。

  2014年12月9日至1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成為今年經濟工作五大主要任務之一。在談到2014年—

  2015年的經濟預期時,樊綱認為,2015年中國GDP增速將在7.3%至7.5%左右,而今後幾年的GDP增長率基本保持在7%以上,這一經濟增速應該被視為較為穩定的正常增長。

  樊綱認為,2020年以前中國GDP的潛在增速仍可以達到7%,將這一增速放在世界發展的整個坐標係中進行衡量,7%—8%的正常增長仍是世界範圍內的高增長。

  因此,在穩增長態勢下,中國經濟還將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一方面,汽車、機械工業、一般消費品等産業已經走出産能過剩的陰影,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恢復正常。另一方面,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也應趨於“中性”,而不是繼續過緊。

  穩增長的經濟新常態對企業家而言有何意義?樊綱坦言,新常態下企業家應變換“參照係”。“如何衡量現在的經濟狀況,參照係應該有所改變,過去企業‘躺著都掙錢’的狀態沒有了,應該回到‘如履薄冰’的正常狀態。”他説。

  談發展現狀:

  改革仍在釋放紅利

  樊綱指出,從長期發展來看,中國未來面對不少挑戰,包括世界經濟泡沫破裂,新興市場競爭激烈;國內低端市場與高端市場、沿海地區與內地地區等全方位競爭;勞動成本上升,商務成本仍難以下降;各種差距擴大,社會緊張程度加大等。

  不過,樊綱指出,儘管面臨諸多挑戰,中國經濟仍有巨大發展潛力。他以CUI“追趕指數”例證説,CUI即某國每人平均GDP/美國每人平均GDP。如果CUI高於55%,則通常被認為該國是真正成為了高收入國家,例如西歐國家CUI指數一般在70%左右。如果CUI低於30%這個門坎,則被認為該國還是一個低收入國家,儘管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可能該國已經成為了高收入國家。按現價計算,中國追趕指數為13.4%,存在巨大發展潛力。

  那麼,經濟發展要素有哪些?樊綱分析認為,這些要素包括勞動、資本、教育、科技、創新等領域的知識、以及改革、法治、規制等制度。“知識要素附著在勞動和資本要素上面,如果是有知識的勞動力,就可以折算成另一個變數——人力資本,在勞動人數減少的同時,人力資本可能增加。”樊綱説。

  談到制度紅利,自貿區無疑成為2015年初的一大熱詞。樊綱認為,自貿區等制度説明改革正在大步地推進,改革紅利仍在釋放。此外,2014年一年,創業逐漸形成了一種熱潮,這和政府放低行政審批、採取負面清單管理、推進自貿區等都有一定關係。

  談産業趨勢:

  網際網路帶動實體經濟發展

  面對中國經濟發展蘊藏的巨

  大潛力,如何進行挖掘,實現增長?樊綱提出,能否實現發展的潛力,取決於多項因素,包括加強體制改革和社會穩定、加強社會保障、減少收入差距、加強反腐;發展教育,吸取國際知識“外溢”到中國;保持宏觀經濟穩定,既不過熱也不出現危機;繼續推進城市化,讓農民工逐漸走向市民化;加強經濟結構調整,提升産業結構,提升各行各業的競爭能力;以及減少污染,保持平衡生態等。

  新常態下産業發展將呈現哪些趨勢也是不少企業家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樊綱提出,除嚴重污染的行業外,絕大多數産業仍然有大的發展空間,包括一般製造業。各産業中的低端部分可能有一部分轉移到國外,但是高端部分仍可以在中國發展。此外,消費在經濟中所佔的比較會逐步小幅提高。

  另一重要趨勢就是網際網路發展帶動實體經濟、消費品製造業發展。製造業將呈現優勝劣汰,向前幾位專業廠商集中,而IT技術在各行各業中的廣泛應用將提升産業生産力。此外,服務業會有較高的增長,尤其在醫療衛生、教育、物流、旅遊等領域,蘊藏較大潛力為直接融資服務的金融産業也將繼續有較高的增長速度。在這一個趨勢下,樊綱建議中國企業加強創造力。

  南方日報記者 戴曉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