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上交所調整上市公司資訊披露監管

  • 發佈時間:2015-01-07 05:38:4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海證券交易所日前調整現行上市公司資訊披露監管模式,由按轄區監管轉換為分行業監管。上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實施分行業監管後,上交所將在實施資訊直通車的基礎上,由“保姆式”向“醫生式”監管轉變,進一步強化上市公司和其他市場主體資訊披露第一責任人的意識,將交易所的監管重心調整為事中和事後。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告訴《經濟日報》記者,不同行業的上市公司具有不同的特點,應從頂層設計層面綜合考量不同行業的發展經歷、經營模式的差異,上交所此舉符合上市公司的整體利益。

  本次監管模式調整前,上交所公司監管部門採用的是按轄區監管模式,即按照上市公司所在的不同區域,對應安排監管人員,履行相應的監管職責。轄區監管模式已運作近20年,在集中把握特定轄區上市公司整體情況,督促上市公司履行資訊披露義務,及時與證監會派出機構開展監管協作、形成監管合力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2014年以來,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根據監管轉型的總體部署和投資者的實際需求,提出了調整轄區監管模式,逐步實施分行業資訊披露監管的整體構想。各地證監局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分行業監管的具體措施,並已在日常資訊披露監管中有所運用。實施分行業監管後,上交所將以上市公司所處的行業作為監管維度,按照公司所在行業是否相同或者相近,安排對應的監管工作人員。

  在優化“監管陣型”的同時,監管的思路也將同步發生變化和調整。進一步由事前監管向事中、事後監管轉變;統一資訊披露監管標準;增強自律監管公開和快速反應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效能。

  截至2014年12月31日,上交所共有995家上市公司,按照證監會行業分類,涉及18個一級行業。考慮到製造業公司數量眾多、特點迥異,上交所將其下屬的26個二級行業一併納入考慮。由此,共形成43個行業類別。

  在此基礎上,確立了“突出重點行業、整合相關行業、兼顧特殊行業”的劃分標準。一是綜合考慮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同行業公司數量、滬市市值佔比等因素,對重點行業實施重點監管。共選取房地産、設備製造、醫藥、化工、交通運輸、採礦業、金融、商業零售、資訊通信、農林及公用事業等11個行業,實行重點監管。此外,為了強化風險防控,對ST股與B股這兩類在資訊披露、日常監管、業務操作等方面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公司,實行集中分類監管。二是整合相關行業,按照各重點行業的相關性,將其兩兩配對,實施聯動監管。三是對於除重點行業以外的其他行業,按照其與重點行業的相關性,進行相應的組合。與此同時,上述負責人介紹,上交所近期準備重點推進以下兩項工作:逐步建立完整的行業資訊披露指標和指引體系、積極探索2014年年報分行業審核。

  “對ST股與B股集中分類監管是此次監管轉換的一大亮點。”財富證券分析師李朝宇表示,按照新版退市制度,連續3年虧損的上市公司將被強制退市,A股“不死鳥”神話將被終結,而B股將在今年面臨更多轉板訴求,對ST股與B股進行特殊安排是大勢所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