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油平價店的生意經
- 發佈時間:2015-01-07 04:33:11 來源:解放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任翀
前幾天,零陵路店、牡丹江路店和海川路店三家新的糧油平價店開業,再次引發居民搶購。算起來,上海的糧油平價店門店總數已經達到30家,只用短短兩年就實現了從中心城區到郊區縣的全覆蓋。在實體零售業不景氣的背景下,糧油平價店的拓展速度看起來有點反常。但仔細研究,這裡面卻包含著新常態下的生意經。
糧油平價店的一大特色是改變了傳統零售業貪多求全的陳舊思路。在這裡,主打産品就是米麵油鹽,沒有其他商品。看起來品種單一,實際卻不儘然:光是米,就分本地米、東北米、大米、小米、雜糧、免淘洗米、方便飯好幾種;面也同樣如此,細面、粗面、雞蛋面、雜糧面等。減少了商品種類,卻大大豐富了可選擇性,加上它們都是百姓生活必不可少並且消耗迅速的産品,對消費者頗具吸引力。
吸引市場的另一點,是店招上的“平價”二字。平價店裏商品的定價可謂名副其實,大約比普通超市賣場便宜10%—20%。平價的實現有兩大秘訣。一是店裏有相當一部分産品採取了産供銷一體化的經營策略。很多産品從工廠生産出後,直接到店,省卻了中間環節就等於省卻了中間費用。第二個秘訣是對糧油産品供應商免收“進場費”、“上架費”,採取門店與供應商利潤風險共擔、共同發展的模式。按照所謂“行規”,一件商品進入超市賣場的“進場費”、“上架費”平均在800元左右,很多超市賣場將其作為利潤的重要組成部分。表面看,平價店會因此失去一部分收入,可這樣做的好處是讓供應商與門店從原先的“房東與租客”關係變成合作關係,門店對供應商的讓利也會變成供應商對消費者的讓利,使産品價格更具競爭力。
不難發現,上海大多數糧油平價店都開在社區旁,所以特別接地氣,這也是門店受歡迎的重要因素。只要百姓關注的、需要的,門店都去努力實現。比如,食品安全是市場的“痛點”之一,所以平價店很強調品牌和商品資訊的完整性,銷售的産品以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大品牌、老字號為主。再比如,糧油商品是弱勢群體生活的重中之重,所以門店又成為“糧油幫困卡”的定點服務窗口,並且與當地居委會聯繫,為弱勢群體提供額外的服務。如此種種,都為門店積累了大批回頭客。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