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A股牛市氣氛強烈 2015資産再配置從樓市轉向股市?

  • 發佈時間:2015-01-06 07:30:59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A股牛市氣氛強烈暗藏風險 地産投資屬性減弱又見暖意

  2015年首個交易日,A股迎來“開門紅”。1月5日,上證綜指高開高走,突破3300點,一度漲超4%,創近5年半新高;深成指升逾5%,創逾40個月新高。截至收盤,上證綜指上漲115.84點,漲幅為3.58%,收報3350.52點,深證成指上漲505.97點,漲幅為4.59%,收報于11520.59點。兩市全天成交約8277億元人民幣。

  對於中國家庭而言,在過去的數年中,房地産市場一直是配置家庭財富最為主要的場所,A股市場則乏人問津。時移世易,2015年,隨著房地産投資屬性的不斷減弱,以及流動性寬鬆和改革預期推動A股市場不斷上行,這一現象有望發生趨勢性的逆轉。

   向 上 A股改革紅利可期

  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上證綜指全年大漲52.87%,領跑全球主要市場。在流動性寬鬆與改革全面深化的預期之下,絕大多數機構對2015年的A股市場表現充滿信心。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表示,在2014年上漲近53%之後,A股市場接下來可能需要一點時間消化已經取得的漲幅,需要實體數據的改善和改革紅利的兌現來支撐樂觀情緒的進一步提升,而H股顯然仍然存在補漲空間。另一方面,即便在如此大幅上漲之後,滬深300指數目前仍只有11.5倍市盈率(基於2015年盈利預測),1.55倍市凈率,預期股息收益率2%,不管採用哪種估值方法衡量都並不貴。因此,雖然中國股市重估的過程可能不會一帆風順,但重估之路應該才剛剛開始。展望2015年,預計多項改革方案將進入具體落實階段,有望在提升效率、增長和盈利方面釋放諸多改革紅利。因此,繼續看好中國股市。

  在市場資金供給方面,梁紅表示,受益於居民收入配置變化,融資融券的發展,養老金並軌落定,社保基金管理制度改革,以及市場逐漸放開引入海外資金等等,估計2015年A股市場新增資金供給能達到2.8萬億,樂觀情形下能到4.6萬億。股市增量資金來源充足,即使融資上萬億,也有足夠的資金供給。

  國泰君安同樣表示,A股市場行情自2014年10月以來的快速上升源於兩個核心因素。第一,央行通過放鬆政策,推動無風險利率更廣範圍內的下降;第二,股票期權等改革政策的推出。往後看,這兩個因素都可能進一步醞釀。A股全市場在兩個月時間內實現20%的漲幅,正在對全社會資金形成明顯的財富效應。市場是動態的,財富效應本身將推動市場超越3200點這個靜態、刻板的點位,使得行情可能延續到一月底、二月初。之後市場的進一步上行則明顯需要兩方面的推動:第一是期權改革落實,並超越市場預期。第二是春節之前所出現的信用風險暴露能夠有力推動無風險利率的下落。這兩個因素將成為決定之後行情走勢的重要因素。

  申銀萬國則認為,從12月份PMI等先行指標推測,1月份公佈的經濟數據依然不好,對於貨幣政策寬鬆的預期有助於支撐市場,而由於2014年底大量財政存款下放、銀行在今年一季度傾向於加速信貸投放,今年年初實際流動性環境將維持寬鬆,市場有望延續2014年末的行情慣性。總體來看,目前市場相信國家需要股市興旺,以迎合降杠桿、促改革、利創新的大方向,居民大類資産配置的大趨勢沒有變化,股票市場的資金有巨大的粘性,行情的大格局沒有結束。從證券化率與市值佔M2的比重來看,中長期市場仍有較大的上升空間。

   向 下 地産投資屬性減弱

  2014年房地産市場呈現先抑後揚的行情。業內人士表示,2014年是房地産市場真正意義上的轉折年,投資、投機性購房泡沫被進一步擠出,徹底告別了閉眼買房都會賺錢的時代。

  CRIC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4年樓市總體成交量較2013年下降10.36%。其中,一線城市樓市總體成交量相比2013年下降15.36%;二線城市樓市總體成交量同比下降6.99%。

  雖然2014年房地産市場在低位徘徊,但年末卻出現了翹尾行情。CRIC研究中心數據顯示,隨著2014年末房企加速推盤,12月監測的主要城市成交量上漲明顯,成交面積環比上漲21.22%。其中,北京市住宅新房網簽量為19893套,環比大漲62.1%,同比大漲72.92%,這一數據為2009年12月以來的第二高值。

  2015年房地産市場是否會延續翹尾行情大幅度反彈?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趙路興認為,答案是否定的,其原因在於2014年房地産市場自發性下調源於住房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我國正告別住房絕對短缺時代。”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任興洲表示,根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和相關數據推算,目前全國累積的存量住房約179億平方米、2.2億套。按照當年常住人口家庭來算,戶均約1.02套住房。到2015年,我國家庭戶均擁有住房可能會達到1.08套。就全世界經驗而言,戶均擁有1.1套住房以後,住房市場的峰值就會到來。

  展望2015年,CRIC研究中心朱一鳴認為,在調控趨弱背景下,不同城市更趨分化。一線城市潛在購房需求旺盛,且近年來地價持續走高,量價仍存反彈空間。少數熱點二線城市在今年降息降準、地方加大購房財政補貼和契稅減免等政策預期下,市場需求或將逐步入市,庫存經過一定時間的消化後有望恢復至合理水準。呼和浩特等城市早期開發力度較大但需求相對不足,庫存去化壓力顯著。而三四線城市由於房地産市場需求前期透支,人口吸附能力較弱,房價或將繼續下行,面臨較嚴重的系統性風險。

  事實上,在沒有更多住房需求的背景下,隨著投資渠道的增多,房地産投資屬性不斷減弱。央行調查問卷結果顯示,越來越多的居民不看好房地産,僅有17.3%的居民預期“上漲”,較上季度回落近2個百分點,繼續呈現下降趨勢。較2013年同期32.5%的居民預期“上漲”,下降近15個百分點。

   轉 向 紅利可期PK風險暗藏

  在過去的數年中,房地産市場一直是中國居民家庭財富配置和進行投資的一個主要場所,相比之下,A股市場則由於長期低迷,投資者日益稀少。但進入2014年下半年以來,這種狀況正在發生顯著的轉變,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正在進入股票市場。相比之下,投向房地産市場的地産類信託不僅募集規模下滑,其風險也正在進一步積聚,顯示出包括股市和樓市在內的這兩大居民配置資産的主戰場的趨勢性變化。

  數據顯示,2014年第四季度信託成立規模僅為2236.66億元,相比去年同期2968.07億元減少24.64%,為近6年來首降。其中房地信託降幅最明顯,312.24億元的成立規模相比2013年同期下降68.63%,産品平均期限從1.84年縮短至1.65年。不僅如此,涉及房地産領域的違約風險也正在大幅攀升。

  在過去的數年中,除了直接購買房地産之外,中國居民更是有大量的資金通過銀行理財、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資管業務最終流向了房地産領域,在房地産市場違約事件可能集中爆發的時期,這一風險不言而喻。

  相比之下,在股票市場,愈來越多的投資者正在涌入。來自中登公司的數據顯示,2014年12月22日至2014年12月26日當周,滬深兩市新增A股開戶數達到了54.7萬戶,雖然環比有所回落,但仍然處於高位。

  但是一個靠資金推動的上升股市,一個沒有經濟基本面做支撐的火爆市場,能持續多久?這顯然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風險。

  無疑,個人資産再配置要記住這句話:敢於市場沖浪,也善於規避風險。(吳黎華 梁倩)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