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焦點對話:中國經濟“拆籬笆、補短板、強筋骨”

  • 發佈時間:2015-01-05 09:59:2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嘉賓:祝寶良(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

  郭 濂(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當前我國工業發展面臨的矛盾和困難,概括起來有四個“難”。一是化解過剩産能難,二是企業生産經營難,三是債務風險防範難,四是創新能力提高難。

  ■今年,加快推進各領域改革,對體制性障礙“拆藩籬”,對結構性矛盾“動手術”,彌補發展中的“短板”,做強實體經濟“筋骨”,工業經濟將保持平穩。

  ■今年貨幣政策應適當微調,存款準備金率在未來五年內應逐步下調到10%以下。財政政策要積極靈活,加大對工業研發的支援力度。要重視高端裝備製造業發展,加快走出去步伐。

  當前我國工業運作存在四難

  記者:兩位好。去年這個時候我們就2014年的發展趨勢做了前瞻性對話。當時的標題是“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時間窗口”。一年的實踐證明,這個判斷是切合事態發展的。今年你們怎麼看?如果説,去年是立意,那麼今年應該是做實、做細吧?

  嘉賓:在對今年的發展趨勢做判斷之前,還是要對當前的問題做一些分析。當前我國工業發展面臨的矛盾和困難,是發展方式粗放、創新能力不足、體制機制不完善等中長期問題的集中反映。概括起來有四個“難”。

  一是化解過剩産能難。

  為應對産能過剩,國務院出臺了《關於化解産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化解産能過剩的工作原則和任務要求。但化解産能過剩工作在實際落實中面臨諸多“兩難”。

  其一,財政剛性支出與財政收入增速下降的矛盾。財政收入增速不及以往,如何靈活運用財政資金支援化解産能過剩工作的開展成為重要命題。

  其二,銀行執行國家政策與不良貸款增多的矛盾。化解産能過剩的一個手段是銀行停止對産能過剩的相關企業進行貸款,目前很多過剩行業的在建項目,已投入的貸款相當可觀,如果簡單撤出,銀行將面臨壞賬增加的風險。

  其三,地方政府難以割捨過剩産能。由於鋼鐵、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重化工業産值大、附加值高,是地方政府以土地、財政等優惠政策招引來的大項目,對當地就業和稅收帶動作用強,在市縣範圍內是重點骨幹企業,支撐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因此,對一些産能過剩企業,地方政府寧願讓其維持著,不願讓其倒閉。

  二是企業生産經營難。

  其一,産品銷售難。去年11月份,工業企業産品銷售率為97.6%,比去年10月下降0.3個百分點,産銷率連續3個月回落。

  其二盈利難。受生産綜合成本上升和産品出廠價格下降的雙重擠壓,企業盈利空間有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平均成本要佔到86元,主營活動利潤增速呈逐月回落之勢,1-10月份累計增速6%,比三季度下降1.5個百分點。

  其三,融資難、融資貴。據最新數據顯示,去年1-10月份工業企業的利息支出、財務費用同比分別增長10%和12.8%,增速比去年同期分別快4.5和7.9個百分點。2014年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總體有所下行。但總的來看,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依然高於6%,而小微工業企業民間借款的年化利率維持在25%左右。

  記者:那麼,第三難是什麼?

  嘉賓:第三難是債務風險防範難。

  一方面,去年前11個月工業企業資産負債率保持在57%左右,逼近60%的警戒線;另一方面,在“三期疊加”背景下,鋼鐵、建材等傳統行業短期債務比重有上升的勢頭。“中鋼數百億貸款全面逾期”的傳聞近日在市場上引發軒然大波。儘管官方站出來對傳聞進行了澄清,但中鋼集團資産負債率連年居高不下,業績整體退步已是不爭的事實。

  從中鋼的年度報表中可以看出,2013年集團短期債務為593.7億元,佔總債務比重約為83%,高於2012和2011年水準,由融資難、融資貴、産能過剩、房地産風險組合形成的債務違約風險不容忽視。

  此外,地方政府舉債與影子銀行融資對接,前期刺激政策帶來的財政金融風險需消化。地方政府性債務的隱蔽化使地方政府性債務擔負沉重的隱形壓力,加大了潛在風險,也增大了債務風險評估與債務管理的難度。

  四是創新能力提高難。

  其一,工業結構調整投入力度不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一直徘徊在0.6%—0.7%的低位區間,與發達國家3%—4%的水準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

  其二,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目前國家受理的專利申請中,發明專利僅為1/3左右,其他主要是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科技成果轉化率也僅為10%左右,遠低於發達國家40%的水準。

  此外,工業生産規模的擴大與生産效率的提高並不同步,産業整體素質與國際先進水準相比差距較大,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大而不強”。從世界500強看,2014年中國內地上榜企業達到89家。但從結構上看,這些企業主要是鋼鐵、資源、化工以及金融等領域,製造型企業很少。

  今年工業運作的可能走向

  記者:剛才用四難概括了當前經濟運作的特點。那麼,對今年你們怎麼看?

  嘉賓:今年,我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深入推進將為擴大內需、發展實體經濟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國務院加快推進各領域改革,對體制性障礙“拆藩籬”,對結構性矛盾“動手術”,彌補發展中的“短板”,做強實體經濟的“筋骨”,工業經濟將保持平穩運作。

  但同時也要看到,當前國內外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我國工業發展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保持經濟平穩發展、全面提高工業發展品質和效益還要付出巨大努力。

  從國內環境看,形勢的錯綜複雜不可低估。

  一是傳統比較優勢面臨削弱,國內要素價格上漲成為不可扭轉的趨勢,越南、緬甸、印度等勞動力和資源更為低廉的新興發展中國家正在崛起, “兩頭擠壓”迫使中國製造業加快轉型。

  二是房地産投資迅速下滑,去年11月全國商品房開發投資累計同比增速已低至11.9%,比去年三季度下降0.6個百分點,預計增速未來仍將進一步下跌,成為拖累增長的最大因素。房地産市場調整可能成為“三期疊加”階段首先暴露的風險點。

  三是隨著往年的投資建設項目陸續竣工,而新開工項目有限,新增長動力不足。四是PPI已連續30多個月負增長,製造業領域面臨的通縮壓力加大。

  記者:除了國內因素,國際因素呢?

  嘉賓:從國際環境看,國際金融危機使産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一是歐美製造業“回巢”步伐加快,由此衍生的大數據、3D列印、智慧機器人等高端製造業擠佔了發展中國家國際市場容量。

  二是全球總需求疲弱態勢在短期內難以好轉。美、歐、日經濟發展出現分化,預計未來一段時間世界經濟將繼續保持緩慢增長的趨勢,中國依靠外需提振工業增長的空間有限。

  三是美聯儲退出量化寬鬆政策將對新興經濟體造成衝擊,促使國際資本從新興經濟體向發達國家回流,導致新興經濟體股市、匯市大幅波動。

  綜合各種因素預測,機遇與挑戰並存,2015年我國工業增速將保持“穩中趨緩、穩中趨降”的特徵,預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際增速為7.8%左右。

  鋼鐵、建材、有色、化工等重化工業仍將持續低位運作,而資訊消費、生物醫藥、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將在結構調整中獲得更多的政策支援和發展機會。

  促進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記者:今年政策指揮棒會有什麼變化,應該做哪些調整?

  嘉賓:為保障工業經濟平穩運作,在實施“雙穩健”財政、貨幣政策的同時,應努力釋放改革紅利,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向結構調整要動力,向轉型升級要助力,積極化解産能過剩,切實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有效防範債務風險,推進重點領域改革。

  一是貨幣政策應適當微調。

  按照“總量穩定、結構優化”的政策取向,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總量平穩適度增長,優化結構、盤活存量。摒棄加大資金供給的老路,採用常備借貸便利、中期借貸便利等多種調控工具,依據宏觀經濟金融運作態勢進行了結構性的預調微調,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總量平穩適度增長,保障工業經濟的平穩運作。

  發揮創新性,綜合、靈活、有針對性的運用多種政策工具,注重加強預期管理。在經濟新常態下,貨幣政策應發揮“滴灌”作用,定向放鬆信貸條件,通過定向注入流動性、降低房貸利率、穩步改變基礎貨幣投放方式,引導利率下行。擇機適時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成熟市場經濟的法定存款準金率一般只有5%左右,而我國目前高達20%。當因對衝外匯佔款而增加貨幣供應的因素消失以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應該在未來五年內,逐步下調到10%以下的正常水準。

  二是財政政策要積極靈活。

  一要發揮政府投資的引領作用,加快鐵路、公路、水運等重點項目特別是中西部鐵路建設進度,推進特高壓輸電、核電、水電和農村電網改造升級等項目開工建設。

  二要加大財政對工業研發的支援力度。例如,研究以中央財政資金或中央基本建設資金設立融資擔保公司,為製造業關鍵領域和佈局調整轉移重大項目提供定向貸款擔保。提高中央財政用於支援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工藝等關鍵技術領域創新突破的補貼比例,激發企業科技創新的積極性。

  三要加快設立國家投資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方向,加大對積體電路等基礎性、戰略性産業支援力度。

  三是著力化解産能過剩。

  總的工作原則是“尊重規律、分業施策、多管齊下、標本兼治”,化解途徑可以概括為“四個一批”,即“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

  首先,推動鋼材、建材下鄉。以災後重建和地質敏感地區農村住房防災為切入點,研究中央財政支援鋼材、鋁材、建材下鄉政策,以財政資金激活市場,以政策刺激支援消化過剩産能,使農村巨大的潛在需求儘快轉化為真實的市場需求。

  其次,引導産業有序轉移,推動建立化解産能過剩矛盾的長效機制。加大工作組織、協調和督查力度,通過提高環保能耗標準和強化差別電價政策執行等手段,促使落後産能退出。

  第三,通過加速固定資産折舊,加快企業設備更新和科技研發創新,擴大製造業投資,增強工業經濟發展後勁和活力。

  第四,推動企業並購、重組、聯合,提高産業集中度。按照市場原則,鼓勵有實力的大企業和企業集團,以資産、資源、品牌和市場為紐帶,實施跨地區、跨行業的兼併重組,促進産能過剩行業生産要素的積聚和集中。

  四是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一要縮短企業融資鏈條。防止貸款被違規挪用,確保貸款資金直接流向實體經濟。

  二要清理整頓不合理金融服務收費,加大對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行為的查處力度,重點整治企業反映強烈的仲介機構亂收費行為。嚴禁“以貸轉存”、“存貸掛鉤”等變相提高利率、加重企業負擔的行為。

  三要進一步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繼續擴大“營改增”試點的行業和區域範圍,形成更加公平、更有利於企業發展的稅收環境。

  四要推進加速折舊,擴大加速折舊範圍,縮短最低折舊年限,提高設備投資首年折舊率,中小企業設備投資可當年折扣,調動企業設備投資和更新改造的積極性。

  五是推進重點領域改革。

  一要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步伐,發展混合所有制。

  二要有序推進金融改革和金融創新,打破部分理財、信託産品剛性兌付,嘗試通過建立銀行、信託、保險聯動機制,設立最低補償額度等方法控制風險,加快推進存款保險制度建設。

  三要加快落實《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適度擴大發債規模。

  四要利用通脹水準偏低的有利時機,加快推進水、電、油、氣等資源價格改革。

  五要推進規劃改革,加快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繼續實施區域總體發展戰略,加強同一地區不同規劃的融合,積極推進“一帶一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發展、京津冀協調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

  記者:中國的裝備製造業已有一定的競爭實力,如何加快推進裝備製造業走出去?

  嘉賓:一要高度重視高端裝備製造業發展,加快推進重點行業結構調整方向,力爭在高檔數控機床、電力裝備、工業機器人及智慧裝備、航空裝備、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若干關鍵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二要以構建國際競爭新優勢為目標,堅持以我為主,互利共盈原則,加快裝備製造業走出去的步伐,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在海外建立研發機構,充分利用海外研發資源,最大限度突破技術壁壘限制。

  三要搭建高端裝備製造業走出去的平臺,綜合利用援助、貸款、投資等多種手段,引導中資企業在海外投資,提升中國標準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記者 鄒民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