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原關中一線牽

  • 發佈時間:2015-01-05 06:00:0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0年2月6日,我國中西部地區第一條高速鐵路鄭西高鐵開通運營,在大面積濕陷性黃土上,成功修建高速鐵路的世界級難題被寫進歷史。截至2014年12月31日,鄭西高鐵實現安全運營1789天,累計安全行車7.4萬餘列。

  攻克難關實現零沉降

  鄭西高鐵全長505公里,90%處於黃土覆蓋區,其中90%又處在濕陷性黃土地層。這種濕陷性黃土地質,在國外主要分佈在俄羅斯,國內主要分佈在陜西、山西以及河南靠近陜西的地區。

  在鄭西高鐵開建前,世界上尚無在濕陷性黃土地區修建無砟軌道的先例。據專家介紹説:“濕陷性黃土鬆軟、不穩定、空隙大,在乾燥情況下比較穩定,但遇水浸泡之後就會發生沉陷,要在這樣的地質條件下修建高速鐵路,沉降是最大的難題,哪怕是地基沉降幾毫米,也會給列車運作釀成大禍。”

  如何使近410公里的濕陷性黃土保持穩定,特別是如何保證鋪設無砟軌道的沉降控制要求,成為鄭西高鐵建設成敗的關鍵。

  在2005年鄭西高鐵開建前,鐵路部門與建設單位早動手、早準備,分段選取全線代表性工點,展開濕陷性黃土浸水試驗,與國內科研院所協作攻關,先後完成了地基處理、隧道施工、橋梁樁基加固的綱領性論證報告,成為指導後期設計和施工“參考書”。

  華山北站和臨潼東站所處地區的濕陷性黃土厚度達2至3米,且地下水位高,常規的地基處理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無砟軌道工後沉降不得大於15毫米的要求。施工者經過反覆研究,在國內外首創了埋入式連續樁板結構,每隔5米埋設一根50米的地下樁,上鋪沒有接縫的鋼筋混凝土板,相當於把整條鐵路“鉚”在了大地上。

  鄭西高鐵全線隧道38座,總計78.2公里,大部分隧道位於新老黃土地層。針對列車高速通過隧道會使“活塞效應”加劇的情況,鄭西高鐵廣泛採用了大斷面隧道設計,其中開挖斷面達164平方米的秦東隧道是當時國內最大斷面的黃土隧道,其採用的弧形導坑法、雙側壁導坑法以及CD、CRD等施工方法,均是為適應黃土隧道開挖而採用的創新設計。

  創新設計把安全放首位

  走過鄭西全線,印象最深的橋就是鐵一院設計的渭河特大橋,全長達79.7公里,是我國目前已建成的最長橋梁,堪稱“中國第一橋”。在設計中廣泛採用了112米提籃拱橋、V型墩轉體剛連續梁、小角度連續斜剛架等新技術、新結構,有效解決了施工干擾和鐵路小角度跨越建築物等難題,為黃土地增添了又一抹亮色。

  乘坐高鐵列車,絕大多數人在感受新奇的同時,都會忽略一個細節,那就是再也聽不到以往車輪在經過鋼軌接縫時發出的“咣當”聲了。在當時建設中,鄭西高鐵運用了世界先進的百米定尺鋼軌連續焊接工藝,全線鋪設了具有世界鐵路先進水準的無砟軌道和跨區間無縫線路,攻克了當時國內既無現成標準,也無任何規範的難題。

  高鐵的安全運營關係著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産,關係著國家和民族的形象。為確保鄭西高鐵安全萬無一失,西安鐵路局始終把高鐵安全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黃土多、隧道多、橋梁多,最害怕的就是長時間強降雨。為此,西安鐵路局堅持“全員、全天候、全方位、全覆蓋”的防洪理念,制定了鄭西高鐵防洪預案和應急處置方案,充分預想汛期可能出現的各種突發事件,突出“實兵、實物、實戰”,有針對性開展防洪應急演練,全面提高幹部職工的應急處置能力。

  如今,鄭西高鐵就像一條金腰帶,把中部與西部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隨著鐵路建設步伐的加快,目前以西安為中心,10分鐘到咸陽、半小時到華山、1小時到寶雞、兩小時到鄭州、3小時到太原、5小時到武漢、6小時到長沙、8小時到廣州的“城際旅遊圈”和暢通全國、直達歐亞的物流圈已經形成。

  一個嶄新的鐵路版圖,必將為三秦百姓實現致富夢提供充足的運力保障。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