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2015 新年新展望】百姓新年新願望

  • 發佈時間:2015-01-01 06:3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山東省高密市姜莊鎮張來順——

  期盼金融服務多下鄉

  俺家有四口人,耕種了村裏10畝承包地,農閒時做點小買賣。2014年,俺與另兩戶村民一起從農行辦理了惠農貸款,搞起了蔬菜批發,一家人生活富裕,在當地也算是小康之家。2015年,俺心裏尋思著再上個項目,搞搞綠色食品種植和加工,但是手頭資金不夠,希望借助農村金融的力量發展壯大。

  這幾年,農村發展變化越來越大,村裏像俺這樣逐步富裕起來的農民也越來越多,大家對金融業務也有了一些新需求。希望農村金融部門能擴大服務半徑,讓俺們農民享受到更多的金融服務。

  一是期盼金融科技服務多下鄉。現在電子通訊發展迅速,網際網路、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成為時尚。但是這些金融産品科技含量高,俺們農民由於文化水準普遍偏低,許多功能都不會使用。去年,俺與城裏人做買賣,看到城裏人用手機轉賬匯款,不用現錢交易,也不必擔心收到假幣,真是方便又安全。但是目前在俺們村,會用手機銀行的人還很少。希望金融部門能夠多組織金融知識下鄉活動,為俺們農民掃掃金融科技的盲。

  二是期盼理財産品下鄉。眼下,俺們農民富裕了,大家對理財産品的需求日益旺盛。由於找不到正確的理財途徑,一些農民沾染了賭博惡習,還有一些農民落入非法集資的陷阱。希望金融服務部門能多到農村,給大家講講理財知識,為農民理財提供便利。

  三是期盼開通國際金融服務。在俺們山東半島,出國打工的農民很多。但是要辦理外匯兌換、匯款等業務,必須要跑一趟縣城。去年,俺村在南韓打工的幾個小青年,匯回家不少韓元,讓家裏人春耕備播買肥料種子。但由於家裏老人不懂行市,讓走街串巷的外幣販子給騙了,損失嚴重。希望金融部門能更新觀念,在農村開展國際金融業務,讓俺們在家門口也能兌換外幣。

  (山東省高密市 單立文整理)

  天津市寶坻區八門城鎮楊家鋪村解潔——

  希望京津冀交通實現一體化

  我是天津市寶坻區的一名普通市民,新的一年,我希望京津冀公共交通一體化建設早日啟動。

  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這對我們老百姓來説是件大好事,對此我們充滿期待。這些年,我由於生意緣故,時常往來于京、津、冀之間,總感覺交通不那麼順暢,尤其是公共交通各自為政,各管各的段,各收各的錢,不是這裡受限制,就是那裏有“土政策”,京津冀一體化公共交通還沒有真正形成。比如與我們寶坻相鄰的河北省香河縣,因為傢具業興旺,與北京市區通了國辦型大公交,香河老百姓上北京十分方便。但是寶坻等天津的區縣,與北京就沒有通上公交,出行不夠便捷、花費較高不説,有時還會遇到“黑車”宰客等煩心事。

  我感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公共交通一體化建設要先行一步。要解決京津冀區域間的“斷頭路”、交通壁壘多等問題,也要解決公共交通地方保護主義嚴重、彼此難聯通等問題,尤其需要解決國辦公交薄弱這一難題。把京津冀公共交通一體化體系建設好了,直接受益的是我們這些普通的老百姓,不光方便出行,還可降低出行費用。對於公交部門來説,也可以降低運營成本,優化和完善公共交通網路,破解交通擁堵等難題,有效促進京津冀商貿流通和經濟發展,可謂一舉多得。

  新的一年裏,我期待政府把京津冀公共交通一體化建設好,既要考慮大城市連接中小城市的公共交通,也要考慮城鎮連接鄉村的公共交通,建設立體公共交通框架,增加公交線路、站點、車次、運力,讓京津冀一體化公共交通早日實現,讓老百姓出行更便捷、更順心。

  江蘇省泗陽縣高渡鎮于家龍——

  嘗到生態農業的甜頭

  2014年,我最高興的事,就是被評為江蘇省宿遷市唯一的全國種糧大戶。這多虧了黨的好政策,多虧自己選擇規模種糧這條路。

  2014年,我的糧食生産面積達到了1260畝,全部是一麥一稻輪作。為了確保種植的糧食優質安全,我採取生態種植模式,除了實行秸稈還田之外,還施用有機肥和生物農藥,同時在田間安裝幾十台太陽能殺蟲燈。這樣生産出來的糧食,産量多、品質好、價格也高。特別是我種植的南粳9108、寧粳9號、津稻263等優質水稻,還沒收割就被預訂一空。細算下來,1260畝稻麥除掉各種成本和每畝850元的流轉金,平均每畝凈賺500多元,我真正嘗到了生態農業的甜頭。

  2015年,我計劃再擴大生態有機糧食種植面積。準備把“南粳9108”品種的水稻面積再擴大800畝;再增加插秧機、收割機、播種機等農業機械數量,計劃購買一套穀物烘乾設備,雖説一套烘乾設備需要160萬元,但這筆投入十分必要。過去沒有烘乾機,田裏的稻子收上來沒地方晾曬,只能等前茬曬乾了才能收割下茬,影響了下茬小麥的適時播種,也降低了小麥的産量和品質。有了烘乾機之後,水稻就能及時收割,小麥也能適時播種。這樣,每畝小麥産量能提高100公斤左右,省種子、省肥料,還省人工;2015年,我爭取把所有種植區全部裝上太陽能殺蟲燈,同時採用生物農藥防治稻麥病蟲害,從源頭控制化學農藥帶來的環境污染,真正實現生態環保綠色生産,讓人們吃上更多放心糧。

  (江蘇省泗陽縣委宣傳部 張耀西整理)

  湖北武漢市市民魯志樞——

  盼“醫養結合”政策快落實

  我今年73歲,是一名“社區老年義工”的志願者。2014年,我在“養老互助”志願者工作中,深刻感受到由於受人力、物力的限制,社區對空巢老人特別是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服務還不夠。新的一年裏,我最大的期盼是國家“醫養結合”政策能夠儘快落實。

  目前,我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達3700萬,需專業醫療照護。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精神,社區服務醫養結合應覆蓋所有居家老人。社區裏老年人最大的需求就是醫療和康復,希望儘早把“醫養結合”覆蓋到社區及村鎮,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來解決老人的需求。

  作為一名社區志願者,我希望通過“養老互助”機制,以社區為平臺,整合社區內各種服務資源,鼓勵社區黨員、團員、離退休人員、志願者等社會力量,參與建立社區(村鎮)“志願者呼叫服務中心”,提供助餐、助潔、助醫等服務,為老人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同時,積極引導退休老人參加“養老互助”活動,搭夥養老,共用幸福晚年。

  江西龍南縣裏仁鎮農民藝術團團長葉有月——

  讓更多鄉親吃上“文化餐”

  退休前,我在江西龍南縣裏仁鎮文化站工作,我發現鎮裏很多偏遠村組文化基礎設施薄弱、文娛活動十分缺乏。農村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留守的老人和孩子們想要看場電影,需要跟著農村放映隊跑,搬著凳子提前佔位子。如果想要看場戲,那就必須跑到鎮上去了。

  退休後,我與幾個志同道合的文藝愛好者創辦了新農民藝術團。2014年,我們團義務送戲下鄉表演達80余場,每場演出風雨無阻。由於我們是民間自發組織的藝術團體,經費全靠自籌,團裏沒有交通工具,大部分演出都依靠步行,條件十分艱辛。但每當我看到滿座的村民們看戲時的癡迷、對文化渴求的神情,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為了更好地幫助農民觀眾了解國家最新的方針政策,享受到文化“滋養”,我們結合農村實際,將國家相關涉農政策與農村民俗文化相融合,用歌舞、小品等創新的藝術形式錶現出來,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農村文化,又與當前中央精神相吻合,深受農民朋友的喜愛。群眾的認可,給了我們很大的鼓舞。

  新的一年,我打算跟各村小組合作,培養農村草根明星,發揮農村文化能人、文化積極戶的作用,擴大農民文化活動的參與面,引導廣大農民群眾自覺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道德風尚。同時,我還計劃將演出覆蓋到村級小學,滿足農村師生對藝術文化的需求。要説新年有什麼心願,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新農民藝術團越辦越好,讓更多鄉親吃上“文化餐”。

  (江西龍南縣委宣傳部 郭玉玲整理)

  河南省西峽縣米坪鎮大莊村張書良——

  享受城鄉“走讀”生活

  2014年,我剛好40歲。這一年,我實現了從農村到城市生活的轉變。

  年初,為了孩子上學方便,我和妻子一商量,在縣城花費20多萬元購買了一套130平方米的集資房,舉家搬遷至西峽縣城摩托城集資小區,兩個孩子也轉到縣城上學。年邁的父母由於過不慣城裏生活,還守在大山深處的老家。

  我老家在西峽縣米坪鎮大莊村,屬於典型的深山區。之所以能從大山裏走出來到縣城居住,主要得益於我多年的香菇種植。作為西峽縣最早種植香菇的農戶之一,我種香菇已有15年了。現在的我,不僅熟練掌握了香菇種植技術,並且不斷創新,所種的香菇在市場上十分走俏。可以説,是小香菇鼓起了我的錢袋子。

  現在,雖在城裏住,但是我還是兩頭跑。一是回村裏看望父母,二是到承包的香菇大棚裏侍弄香菇。農忙時節,我大部分時間在老家侍弄種植的近2萬袋袋料香菇。農閒時,我回到縣城的新家,並開始慢慢融入城裏人的生活:節假日陪著孩子學習,帶著家人去爬爬山、轉轉廣場,有時也會去書店裏看看書。農村道路越修越好,來回也很方便,城鄉兩頭“走讀”生活,雖然有些辛苦,但我很享受。在我的周圍,還有很多人享受這樣的“走讀”生活。

  2015年,我計劃擴大香菇種植,爭取達到2.5萬袋。我還打算買輛車,這樣節假日就可以到離家稍遠的一些城市去轉轉,開開眼界,增添生活的樂趣。一家人平安快樂,兩位老人健康長壽,就是我新年最大的願望。

  (河南省西峽縣城 胡勇俊整理)

  雲南省宣威市文興鄉半山村浦紹虎——

  村民共圓致富夢

  2014年,對我來説是個豐收年。我家的4畝桃子和李子,全部長大挂果,每畝收入4000元。

  黨的十八大以來,是我們雲南宣威市文興鄉貧困山村脫貧致富最快的兩年。我們村山高坡陡谷深,人多地少難耕種,是出了名的窮村。2007年,“千村扶貧、百村整體推進”工程把我們村作為首批扶持對象。市農業局、縣扶貧辦、農技服務中心等部門聯合幫助村民種植桃李60畝,為村民免費送來桃子、李子等果苗3000棵,並配送60包複合肥料。同時,還派技術人員開展培訓,指導種植和管理。我家也分到了200多棵桃、李果苗。經過幾年的精心管護,芬芳的桃李不僅讓我們收穫了甜美的果實,而且帶來了賞花摘果鄉村遊。2014年,全村僅桃李收入就達30多萬元,鄉親們逐步走上了致富路。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鼓勵土地承包經營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的經營。這讓鄉親們有了新的希望和盼頭。新的一年,我希望能夠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積極蒐集市場資訊,把我們所種植的桃李集中起來,統一銷售,增加經濟收入。同時,大力發展鄉村遊,春天賞花,秋天採摘。現在,鄉親們對未來充滿信心,正準備加大投入,擴大種植規模,共圓桃李致富夢。

  (雲南省宣威市文興鄉黨政辦 周均虎整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