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爬坡上坎 合力攻堅——探尋四川省廣元市山區特色發展之路

  • 發佈時間:2014-12-31 10:58: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作為農業大市,四川省廣元市地處秦巴山腹地,境內崇山起伏,溝壑縱橫,農業機械化、規模化經營的成本高、難度大,農業比較效益低,農民增收渠道窄。

  作為集連片貧困地區、革命老區、邊遠山區和地震重災區“四區合一”的特困地區,廣元還有很多人生活在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落後的地方,扶貧任務艱巨。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關鍵在農民,核心在增收。記者深冬走進廣元,探尋其山區特色發展之路。

  “一主一園三突破”鎖定發展新目標

  廣元農業人口超過200萬,佔全市總人口的77%,山區面積佔99%,每人平均耕地不足1畝,每個農村勞動力佔有耕地1.75畝,農業條件“先天不足”。

  囿于山區特殊的地理條件,廣元的農業勞動強度大、比較效益低,上百萬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勞務輸出一躍成為與糧油、生豬並列的三大“百億元”産業之一。外出打工在促進農民轉移增收的同時,也加劇了農村産業發展乏力、社會事業發展落後的困局。

  2012年,廣元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僅5649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關鍵在農民,核心在增收。廣元市委書記馬華多次強調:農民收入水準是衡量“三農”工作成效的重要尺度,也是衡量農村是否實現小康的硬指標,各縣區黨政“一把手”要竭盡全力促進農民增收。

  “農村全面小康離不開現代農業支撐,山區農業發展不應被輕視和弱化。”廣元市委常委、組織部長馮磊告訴記者,山區農村社會的相對繁榮,理應建立在有活力的生産者和現代農業産業之上,我們很難認可主要由老弱病殘和漂亮小樓群組合的農村社會,是一種充滿活力和希望的社會。

  2013年1月,廣元市委六屆七次全會明確提出未來八年發展的奮鬥目標:實現全面小康,建設“美麗廣元、幸福家園”。到2020年,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要在2010年基礎上實現“雙倍增”,達到1.6萬元。

  要實現“雙倍增”目標,對於貧困地區來説,難度很大。2013年3月召開的廣元市委農村工作會議要求,在農民增收問題上,要重視平均數,也要重視大多數,更要重視極少數。必須特別關注幾十萬處於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薄弱的農村貧困人口發展問題。廣元的發展思路鎖定在“一主一園三突破”戰略:以促進農民增收為主題;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為綜合載體和主抓手;在深化農村改革、發展優勢特色産業、扶貧攻堅上尋求突破。

  作為貫穿廣元“三農”工作的主線,近兩年來,廣元農民增收勢頭強勁。2013年,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6442元,增速比全國、全省平均水準高1.6和1.2個百分點,居全省第四位。2014年,廣元前三季度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就已接近6000元。

  農村産權“動”起來推進改革新突破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農村改革處在破冰攻堅的關鍵階段。馮磊説,牢牢把握深化農村改革主攻方向,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實質性突破具有重大意義。

  抓住確權、流轉、市場、配套、發展五大關鍵,廣元提出兩年重點突破、五年全面深化“兩步走”,將農村改革主要任務分解為39項重點工作,細化為若干小項,落實到7個牽頭部門,28個成員單位,明確完成時限和工作要求。廣元農村改革的總體設計和規劃佈局基本完成。

  利州區是廣元改革的探路者。2012年9月,利州區選擇在龍潭鄉先行試點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同時選擇一個邊遠村和城郊村進行集體土地所有權、承包耕地經營權、宅基地所有權、農村房屋所有權“四權”登記試點。2013年6月,又在赤化鎮的5個村推行“七權”登記試點,將小型水利工程、集體林權的鞏固完善和集體資産所有權悉數納入。

  由“一權”到“四權”再到“七權”,利州區試水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並置,確三權頒三證,打開放活土地經營權的第一道閘門,為廣元全市農村産權制度改革趟路。

  利州區區長劉襄渝告訴記者,進一步調整農村生産關係,盤活農村資源存量、高效利用增量,喚醒農村沉睡的財富,讓農村閒置的資源“活”起來,讓農村各類産權“動”起來,是新一輪改革承擔的歷史使命。

  廣元堅持“先試點、後擴面,先局部、後全域”的原則,注重體現改革的系統性、前瞻性和時效性。2013年6月,利州區赤化鎮被列為全市農村綜合改革實驗區,承擔起率先完成各類産權確權登記、率先開展各項改革試點的重要任務。

  按照“一個縣區承擔2項市級改革試點任務”的方式,廣元還要求各縣區在完成面上改革規定動作的同時,大膽探索創新,分類分層開展14項改革試點,形成了佈局合理、先行先試、聯合攻堅、協調推進的工作格局。

  農村産權制度改革正加速推進廣元各類産權流轉。全省首例縣級網上林權流轉在劍閣縣交易成功;證照齊全的示範家庭農場如雨後春筍;經營權入股、抵押質押貸款等融資渠道不斷拓寬……目前,廣元全市流轉土地面積佔耕地的48%,流轉林地近200萬畝,林權抵(質)押貸款達4.87億元。

  特色産業進園區山區迸發新活力

  廣元森林覆蓋率超過50%,生態環境是得天獨厚的巨大優勢。廣元市委農工辦副主任李智表示,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稟賦,實施資源轉化戰略,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等生態特色産業和品牌,成為廣元上下的共識。

  在産業空間佈局上,廣元確定了“一縱一橫兩區”的優先兼顧發展格局;在産業結構戰略上,廣元明確在穩定發展傳統産業的同時,統籌發展木本油料、紅心獼猴桃、茶葉煙葉、蔬菜(含食用菌)、土雞等五大産業,集約經營、做大做強“廣元七絕”、“劍門關土雞”等特色農産品

  依託豐富的森林林地資源,劍閣縣率先在全省建成了從生産到精深加工的土雞全産業鏈,“劍門關土雞”成了富民惠民、助農增收奔小康的主要抓手。劍閣縣姚家鄉松林堡村的孫瓊芳利用房前屋後的松林建起了放養場。“1000多羽松林土雞前兩天剛出欄,一共賣了7萬多元呢!”談起收入,孫瓊芳很得意。

  蒼溪縣是紅心獼猴桃的發源地,現代農業園區正成為增收的富民産業。蒼溪縣委書記何海生表示,作為全國現代農業示範區,他們“因山就勢、長藤結瓜”,組團式發展現代農業園區,推行的群園聯動模式,實現了萬畝園“帶”千畝園、種植園“套”養殖園、田園精英創業園“聯”農戶標準園。

  青龍園區就是典型的精英創業園。兩年前,在沿海打拼多年的創業者王貴來到蒼溪,成立四川華樸現代農業科技公司,種植紅心獼猴桃,如今,基地面積已近3萬畝。

  引進社會資本為當地産業發展注入動力的同時,也改變著原有的鄉土利益格局。在蒼溪縣蘭池村,就率先探索開展了財政支農資金股權量化改革試點。“通過將財政支農資金的30%量化為村民股權,農民不止有保底的土地流轉費,而且享有收益分配權,可以分享企業發展的成果。”蒼溪縣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管委會主任賈錫平表示。

  現代農業園區不止是産業發展的載體。廣元把主導産業發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建設等同步規劃、一體推進,形成了“一個園區就是一個産業基地、一個園區就是一個億元企業、一個園區就是一個觀光景區、一個園區就是一個農村社區”的發展特色。2013年底,該市已建成的61個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園區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高出全縣平均水準20%以上。

  從結構大調整到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廣元特色産業發展進入新階段。近年來,廣元特色産業面積逐年擴大,産業發展初具規模。目前,廣元以核桃、油橄欖等為主的木本油料面積達180多萬畝,紅心獼猴桃面積達31萬畝,茶葉面積38萬畝,蔬菜面積55.4萬畝,年出欄土雞1620萬隻。

  與此同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活力不斷增強。廣元近三年引進、培育的省級以上龍頭企業和省級以上專業合作社達30余家,新培育家庭農場715家,專業大戶3700余戶,其中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數量是2010年的4倍。

  攻堅須啃“硬骨頭”扶貧創建新機制

  2014年8月,廣元市出臺《創新機制深入推進六大扶貧攻堅行動實施方案》,提出把北部山區、邊遠貧困地區、移民庫區作為主戰場,以縣區為主體,以村(農村社區)為單元,大力實施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産業增收、生態環境建設、能力素質提升、公共服務保障、微型金融服務“六大扶貧攻堅行動”。2014年起,市、縣區每年安排財政資金1億元以上,主要用於補助貧困農戶實施增收項目,並明確將分三步走實現現有36.8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

  目前,廣元扶貧開發已進入攻堅期,扶貧對象容易脫貧的大都實現了脫貧,剩下的都是最難啃的“硬骨頭”。2013年下半年,廣元開始精準扶貧試點。為了精確識別,他們在實踐中總結出了“五步兩公示一公告”的做法,即農戶自願申請;民主評議確定;村級初審公示;鄉鎮審核公示;縣級審定公告。在此基礎上,各縣區對貧困戶名單進行分類統計,做到村社有冊、鄉鎮建簿、縣區存檔,並以鄉鎮為單位分類編號、歸檔管理,實現統計指標精準化、統計分類科學化。

  對精準確定為需要整體扶貧的村組,廣元給予精細規劃,量身定制,重點突破。旺蒼縣普濟鎮的洪江、三溪兩村算得上廣元的“特困村”。2013年11月11日,廣元市委書記馬華、市政協主席王振會在這兩個村專題調研後,要求有關部門儘快制定出一個能夠切合實際的、實事求是的整體連片扶貧方案出來,分階段實施,近期規劃解群眾燃眉之急,遠期規劃關注整村連片發展問題。

  如今,洪江村、三溪村變了樣:硬化公路在山間盤旋著到了村民家門口;洪江村飲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三溪村龍王塘節水型項目等陸續建設;魔芋、金銀花、柴胡等成了村民增收的特色産品……

  對貧困戶,廣元逐戶規劃,按照貧困戶個性需求和共同特徵,確定的扶持思路是:每戶建一處生態庭院、發展一套增收項目、轉移輸出一個勞動力、培訓一個致富“明白人”、戶均年增收一萬元以上。為了把精準扶貧落到實處,廣元要求做到政策宣傳到戶、項目落實到戶、資金補助到戶、幹部幫扶到戶、技術培訓到戶、檢查驗收到戶。

  既有全局性的頂層設計,又有具體的工作措施,兩者緊密銜接,廣元農村扶貧工作成效初顯。據統計,2014年,廣元減少農村貧困人口5.67萬人,是目標任務的111.17%。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