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深化改革激發農村經濟發展活力

  • 發佈時間:2014-12-03 03:31:31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設立農村改革試驗區以來,山東省棗莊市緊扣農業經營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試驗主題,在先期探索以“一證、一所、一社”為核心的農村土地使用産權制度改革的基礎上,按照“三延伸一創新”的思路,延伸推進農村各類産權確權登記,健全完善農村産權交易體系,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探索新型農村合作金融改革創新,有力激發了農村經濟發展活力。

  一、在確權延伸上下功夫,讓農民享有更多的財産權利。首先是紮實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目前,全市已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面積233.11萬畝,佔承包地總面積的87.08%,摸索了“兩書、一表、一圖、一合同、一證”確權登記管理辦法並在省內外其他地區予以推廣。其次是積極推進農村其他産權確權登記。在前期清産核資的基礎上,全市62個村(居)開展了農村集體産權股份改革試點;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完成7925宗;宅基地確權登記已完成390706宗;農村房屋權屬登記已完成1715戶,小城鎮農村房屋抵押貸款實現突破,累計實現112筆3649萬元。第三是探索農村土地承包關係長久不變。選擇山亭區徐莊鎮焦山空村作為試點,探索建立符合“長久不變”要求的使用權流轉、徵佔用補償、糾紛調解仲裁、人地矛盾化解等相關制度。

  二、在交易延伸上下功夫,為農村“資産”變“資本”搭建平臺。棗莊市去年11月註冊成立了山東省首家農村産權交易中心,今年以來在全市建成以市級交易中心為龍頭,7個區(市)級交易中心、60個鄉鎮交易所為支撐的三級聯動交易服務體系,實現各類農村産權進場交易334宗,交易金額11.36億元。出臺《棗莊市農村産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棗莊市農村産權交易市場標準化建設指導方案》等文件,規範統一全市各級交易機構建設的外部設計、內部運作等。同時開通“棗莊市農村産權交易網”作為全市各類農村産權資訊的統一發佈平臺。

  三、在合作延伸上下功夫,著力構建規模化、專業化、現代化農業經營體系。一是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支援具有一定基礎的生産型合作社設施建設,拓展功能,拉長鏈條,由以生産環節服務為主向農産品儲藏、加工和銷售延伸,使合作社更具生命力。全市農民合作社發展到3555家,其中以土地為經營紐帶的合作社累計達到1623家;累計流轉土地面積84.44萬畝;支援合作社以農村土地使用權為抵押,累計實現抵押貸款6.29億元。二是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因勢利導鼓勵合作社之間的再聯合再合作,大力發展區域性聯合會、産品協會、行業協會等。目前,全市農業科技、農産品安全、農業機械、農村資訊化等12大類專項社會化服務組織已達到4050個。

  四、在農村金融創新上下功夫,為“三農”發展提供資金支撐。近幾年棗莊市農地抵押貸款不斷增加,但是與農業規模經營需求相比,缺口還很大。對此,棗莊市一方面搭建政銀農合作平臺,引導金融機構豐富抵押方式,撬動更多金融資金流入“三農”。另一方面,在有條件的地方先行試點,審慎穩妥地發展合作社內部資金互助、扶貧資金互助和供銷社信用互助。棗莊市將農民合作社資金互助組織明確定位為“農村資金信用合作互助組織”,堅持“設立自願、合作互助、運作規範、風險自擔”四項原則,守住“不吸收存款,只吸收股金;不對外放貸,只對成員放互助資金;不對成員支付固定回報,只按營利分紅;不跨區經營,不超規模發展”四條紅線,按照“誰主辦、誰負責,誰審批、誰監管”的原則,加強金融辦和行業主管部門的聯合監管。目前,全市發展不同類型農村資金互助組織試點16家,入股金額共計1148.3萬元,實現借款81筆397.3萬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