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馬年“雙春”新人扎堆結婚 親朋送禮金錢包難任性

  • 發佈時間:2014-12-30 09:24:02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圖表製作/劉麗娜

  新人扎堆拉埋天窗 禮金送多送少有講究

  今年是傳統的“雙春兼閏月”,農曆還含有“閏九月”,是傳統上夫妻恩愛和睦的結婚好年。新人扎堆拉埋天窗,“紅色炸彈”接踵而至,在替新人高興的同時,結婚禮金卻難倒了一眾親朋好友。結婚禮金到底送多少合適?這份“人情支出”有沒有給市民造成經濟壓力?記者通過電子問卷在網路上做了一個隨機調查。調查結果表明,近七成的受訪者表示一般送禮金額在100~300元之間,而禮金的數額則根據收禮人跟自己關係親疏來決定。

  今年近九成受訪者收到過喜帖

  調查結果顯示,有59.2%的受訪者表示自己今年之內接到過1~3次“紅色炸彈”,20.6%的受訪者則接到過3~5次喜帖。當然,也有13.73%的受訪者表示今年一次喜帖都沒有收到過。讓人意外的是,甚至有4.79%的受訪者收到過5~10次喜帖。

  當被問及“收到喜帖時的心情”時,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表現出了積極的態度。53.24%的受訪者表示,“歡天喜地,同事朋友結婚是喜事”。另外,有30.83%的受訪者表示面對“紅色炸彈”,自己已經“心如止水”,因為實在是“送禮送得麻木了”。

  至於禮金數額的依據,人際關係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69.04%的受訪者表示會根據收禮人跟自己關係親疏來決定禮金多少。其次,有13.73%的受訪者是參照其他人送的禮金數額來決定。根據自己的收入水準決定的禮金數額的受訪者有11.01%。僅有6.22%的受訪者表示自己一般是參照所在城市的普通禮金標準來包紅包。

  調查結果顯示,面對“紅色炸彈”,市民有壓力。其中,62.31%的受訪者表示禮金讓他們稍有壓力,更有10.23%的受訪者坦言禮金讓他們壓力山大。不過,也有27.46%的受訪者認為,一般的禮金沒有給他們帶來什麼壓力。

  廣東:

  宗族內禮金兩三百 朋友禮金要返還

  在廣東,結婚賀禮要給多少?是否返還?中國民俗學會會員、廣東省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潘劍明表示,在不同的時期,賀禮的具體金額也有變化,但是,如果是比較近的親戚之間,賀禮是一定要收的,而朋友、同學之類沒有宗族關係聯繫的人的賀禮,則基本上會返還賀禮金額的三分之一或不收。

  他解釋説,由於廣東地區的宗族觀念非常強,所以,只要宗族內有年輕一輩結婚,宗族內的所有人基本上都要給賀禮。“賀禮也不多,就300元或200元,但是必須得收。”因為,宗族內的這種“大事”,實際上也成為聯繫宗族關係的重要“紐帶”。如果不收錢,會被認為是看不起送賀禮的親戚,因此一定要收,並且要記錄詳細,在其他親戚結婚時,送上同樣數額的賀禮金。

  但是,對於朋友之間而言,就不存在宗族“紐帶”關係,因此要求也並不那麼嚴格。“現在生活富裕了,能夠過來賀禮的朋友都是給面子。”所以,現在有很多禮金基本上只是“摸摸”,然後就直接還給賀禮的朋友了。

  北京:500元起跳上不封頂

  記者調查發現,大部分一般的職員,對於一般關係的朋友同事結婚會送500元,關係好點的親戚朋友會送800至1000元,也有部分會送上上千的禮金。一年送禮金的頻率大概是三到四次。

  肖女士是北京人,在北京做小生意,她説送禮得分關係,一般的朋友關係結婚送禮至少1000元,大家都差不多,沒四位數拿不出手。關係好點的拿3000元。大家一年總能接到三四個請柬,禮金錢差不多有一萬了。她覺得禮金沒有給她造成很大的壓力,“大家都是出這個數,這也是必要的人情支出,沒辦法,送少了實在拿不出手。”

  從事公關工作的劉先生説,同事朋友之間一般送禮給500元,關係好的就沒有固定數了,自己看著辦,好兄弟結婚送了2000元。劉先生説,自己今年30歲,畢業7年,這兩年基本上是同學的結婚潮,每年都能收到七八次請柬,“壓力山大,這兩年結婚的太多了,國慶有4對同學結婚,有點吃不消了。”

  南方人陳小姐在北京工作兩年了,月工資5000元左右,快過年了,一下子收到三個同學結婚請柬。其中兩個同學以前關係一般,畢業後也很少聯繫。還有一個是關係比較好的。收到前兩個同學的“紅色炸彈”陳小姐比較意外,好幾年沒聯繫了,沒想到結婚會被邀請,陳小姐説:“雖然現在也沒什麼聯繫,但以前的交情在,人家結婚是好事,中國的傳統就是用禮金代替祝福,收到了請柬雖然參加不了婚禮但禮金還是得送的。”她決定,對關係一般的兩個同學每人送500元禮金,另外一個關係好點的送800元。

  陳小姐覺得禮金對自己還是有不少壓力,自己的工資不高,過年回家需要買禮物送家人,拜年也得花錢送禮。禮金就算是計劃外的額外支出了。她算了筆賬,工作兩年花的禮金數也快有五千了。平均下來,一年的婚宴禮金支出佔工資的4%。

  上海

  傳説600元起跳 “手足情深”6000元

  日前,上海的當地論壇有網友發帖稱,上海的婚禮紅包是從600元起跳,但也有網友表示,600元太少。網上還有流行的段子稱,1200元是“一般辦公室朋友,三分熟交情,包紅包,不出席喜宴”,“可以一起吃飯逛街的朋友”送1600元,2000至2600元屬於“可以交換一些心事的朋友,平日相交有些推心置腹的感覺”,3600元給“親密的姐姐淘、兄弟情”,6000元以上才對得起“不容取代的手足情深”。

  上海的李小姐認為,在普通朋友之間,一般600~800元就足夠了,關係好的同學、朋友之間,紅包的分量就重了,少則800,多則上千。“但我們大學同學已經説好了,在QQ群裏所有的女生有個約定:就是不管誰結婚,都給800元。”

  “不過,相對來説,同學朋友之間的禮金還算比較好處理。因為大家都在適婚年齡,結婚是早晚的事情,送多送少以後都可以禮尚往來過去,因此倒不是什麼負擔。”85後的李小姐即將步入婚禮殿堂,目前她正籌備婚禮。她告訴記者,她選擇了一站式提供所有服務的婚慶公司,“雖然這樣貴一些,但比較省心。”李小姐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婚宴共訂了20桌,加上司儀、婚紗、喜糖、舞臺佈置等費用,算下來分攤到一桌的費用約為8000元,所以實際上禮金也彌補不了成本。

  而跑業務的孫先生則説,現在出席婚禮,沒1000元的送不出手。孫先生告訴記者,“參加婚禮送錢不煩,最煩的就是平時從不聯繫,一聯繫就請你喝喜酒的。收到這樣的請帖,剛開始還會覺得不好意思,但後來參加了幾次,發現送錢就買了一句‘來啦’就結束。”對於這種突然來臨的請帖,他表示,會非常誠摯地説一句:“祝你們幸福,再見。我的錢,我還不能選擇給誰麼!有錢,任性!”記者胡岑岑、張丹、陳慶輝、于夢江 實習生李惠琳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