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這一年,我們身處變革

  • 發佈時間:2014-12-28 03:14:3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關乎文化的事兒,大多紛擾不少。它看似波詭雲譎,充當了人們茶前飯後的“談資”,實則與社會風尚、時代變遷密切聯繫。

  撥開2014年文化風雲,民間辦文學獎升溫,各路爭議回歸文學本位;24小時書店勇敢開張,點亮夜讀明燈;文藝團體“對外交流”繁華不再,國外“鍍金”叫停;“且行且珍惜”、“也是醉了”等網路熱詞爭奇鬥艷,彰顯網民才華;《廢柴兄弟》、《匆匆那年》等網劇讓觀眾大飽眼福,推動電視劇行業變革……這些都是文化領域的新嘗試,新動向,更是新體驗。

  突然一夜間,文化産業被視為最有發展前途的産業,平均每6天就會在行業內發生一起影視類産業並購案,1600億元資本蜂擁而至。看中文化産業價值的,有諸如阿裏、百度、騰訊等網際網路巨頭,讓一向被視為“小圈子”的影視傳媒圈在資本的高燒下“痛並快樂著”。在政策、資本、市場三重雨露的共同滋潤下,國內文化産業在變革中展現出與以往不同的魅力和精氣神。

  資本進場後,這一年多了好些好玩的、好看的、好讀的、好聽的,有的一陣風,有的留得住,但總歸是各有滋味,闌珊之間,足見魅力無限。如,以民國時期金融反腐為題材的電視劇《北平無戰事》,細膩出眾的鏡頭,淋漓盡致的表演,把當時尖銳複雜的衝突矛盾深深地刻到了熒屏上,在社會的激蕩之下,突顯個人的無助和不堪承受之輕。

  人們常説,文藝創作不能被動地回到文學、電影、電視劇、音樂等各自的小圈子,而是要植根於時代文化風尚中。其實,文化的交流、傳播、繼承過程中,都充滿著創新的意義,只有貼近時代、社會、大眾的,文藝才能實現不斷創新,煥發新意。

  2014年“文化”也不再限于“小文化”,而是通過“跨界融合”,行進在“大文化”形成之路上。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正在滲透到製造業、網際網路業、人居環境、旅遊、特色農業、體育業等經濟社會多個方面,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培育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産業競爭力,發展創新型經濟、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加快實現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發揮了巨大的帶動作用。推動文化産業發展也已成為促進産品和服務創新、催生新興業態、帶動就業、滿足多樣化消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重要途徑。

  在文化繁榮的進程中,文化企業更不斷有新鮮血液加入。2014年1月至10月,中國文化及相關産業新增企業2.4萬戶,同比增長56%。截至今年10月底,中國共有文化及相關産業企業16.6萬戶,註冊資本4053.6億元。

  在大文化的視野下,2014年中國體壇也是充滿堅守和進退,傳承著“不屈”的精神:李娜贏得職業生涯的第二座大滿貫後,選擇了急流勇退;仁川亞運會男子100米自由泳決賽中,21歲的陽光大男孩寧澤濤以47秒70的成績獲得冠軍;世界盃決賽中,張繼科險勝馬龍後飛腿踢碎廣告牌,“任性”十足。

  在學校,改革的新路正激發新的校園文化。用創新思維教書育人,勇敢地面對變革,有朝一日,今日的辛苦耕作定會迎來桃李滿天下。如高考(課程)改革落地,破解“一考定終身”,課外活動更多了;將足球作為學生體育必修課,扭轉青少年體質下降趨勢;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力爭實現“無擇校”;師德“紅線”劃出,嚴禁教師違規收受學生及家長禮品禮金等行為。

  歷史雖遠,人心卻近;山有高低,大地為根。從文藝創作到文化萬象,並非“觸不可及”,其實就在那“一步之遙”。邁出去一步,就踏進了新領域,觸到了新浪潮。把著時代的脈搏,文化的旋律才會動聽。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