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生活軌跡移動中

  • 發佈時間:2014-12-28 03:14:3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4年生活圖景中,小小一部手機幾乎佔據了舞臺的中心,強大的能量從資訊獲取、社交生活一路“輻射”到消費模式

  從“點讚之交”到“轉發之誼”,從打車軟體到到府美甲,從指紋支付到手機掛號……又到一年盤點時,回顧2014年生活圖景的改變,小小一部手機幾乎佔據了舞臺的中心,強大的能量從資訊獲取、社交生活一路“輻射”到消費模式。IBM全球副總裁王陽甚至感慨:“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説,手機簡直就像是一個身體器官,沒帶手機,就像是沒帶眼睛或者耳朵出門。”

  來自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的數字顯示,截至2014年6月底,在網民上網設備中,手機使用率已達83.4%,首次超越傳統PC(臺式機和筆記型電腦)整體80.9%的使用率,手機成為名符其實的第一大上網終端,另一項來自市場研究機構的數據則顯示,2014全年中國智慧手機出貨量將達到4.2億部,同比上升19.9%,穩居全球第一。

  這些看似“高大上”的數據並不足以形容移動網際網路在2014年的高歌猛進。去年我們曾用“玩轉指尖新生活”來概括移動網際網路的變化,但網際網路廠商和傳統産業在一年中爆發出的想像力和執行力遠遠超過了最樂觀的預估,説“玩轉”實在太早,我們甚至不能描述未來真正的模樣。

  “超級入口”

  你有沒有發現,在過去的一年中,你點開的APP變少了?你在朋友圈讀新聞,用微信和支付寶打車,直接在百度地圖上訂酒店。人民網董事長馬利這樣告訴記者:“一項調查顯示,八成用戶是通過社交網路閱讀新聞,新聞客戶端已經‘老’了。”美的IT部移動行銷規劃負責人吳德欣同樣表示:“為了推廣美的自己開發的移動APP,美的甚至給線下門店的銷售人員充話費、發手機,‘哄著他們裝’,但效果並不理想。”

  以微信、支付寶錢包和百度地圖為代表的“超級入口”們正在成為移動網際網路的“壟斷者”,隨著微信公眾賬號、支付寶服務窗和百度直達號體系建設的不斷推進,“生態”幾乎成為今年移動網際網路的最熱關鍵詞。陣營選擇,也隨之成為移動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必須面對的一件事。

  道理其實不難理解:從技術上説,傳統獨立APP開發技術門檻頗高,蘋果系統需要經過繁瑣的審核,而安卓系統則面臨著對上千種機型的一一適配,而誘導用戶下載安裝激活的門檻更高。通過“超級入口”們的開放平臺,線下商家不需要再製作自己的APP,只要用戶“一鍵關注”,就可以直接下單購買使用,這就使更多線下企業能夠專注于服務內容實施。

  但更重要的一點來自用戶心理的改變。一方面,隨著使用智慧手機的“新鮮勁”過去,消費者已經開始更多地考慮使用頻率和體驗,甚至記憶體佔用和耗電量,不願意隨意安裝獨立APP;另一方面,“超級入口”的普及率大大提升。想想看,現在甚至許多會議通知都在你的微信工作群中直接發佈。這就意味著,人們對“超級入口”的資訊到達率有了基本的信任。

  BAT三巨頭在今年的跑馬圈地也就顯得順理成章:百度收購糯米,投資專車應用優步(Uber);騰訊投資京東、大眾點評網;阿里巴巴收購高德、UC瀏覽器,投資銀泰、優酷馬鈴薯,其實都是為了進一步將移動服務和“超級入口”打通,並且進一步匯集流量。

  對於傳統行業來説,“超級入口”的做大,其實也意味著它們只需考慮搞好自己的服務,而不用再擔心推送方式和流量吸引問題,種種創新應用也應運而生。比如“看病”,支付寶和微信都已支援醫保實時報銷服務。在廣州華僑醫院,醫保患者使用支付寶錢包就診,每一筆費用,系統都會將廣州醫保門診統籌支付部分做實時結算。

  在此之外,過去無法想像的“智慧”應用也正在涌現。廈門科拓的“智慧停車”案例中,在以微信作為連接平臺的智慧停車場裏,借由車牌的視頻識別技術,用戶無需在進入時拿卡,在進入停車場時還能實時得到應去哪停車的推送資訊,等到停好車,則會被告知到底把車停在了哪。使用者在消費後則可以掃描商家提供的二維碼兌換停車券,等到離開的時候,只要在路上提前支付停車費,規定時間內就可以直接快速離場。

  打破常識

  APP之外,甚至傳統運營商的“奶酪”也被移動網際網路“一動再動”。拿今年紅火一時的“免費電話”來説,11月11日,微信電話本推出,11月25日,易信3.0版發佈,兩款應用的共同特點就是可以讓用戶直接撥打電話、發短信,不需要再依靠運營商的基礎語音服務。拿易信3.0來説,通過“回撥電話技術”,用戶甚至能直接免費撥打座機和手機。

  另一些爭搶飯碗的是虛擬運營商。從2013年底到今年8月,包括阿里巴巴、京東、蘇寧、用友在內,共有3批共27家企業拿到牌照。從已經公佈的資費方案來看,被傳統運營商視作最大營利點的“流量”服務也在被顛覆,消費者的話費支出更有效率,無套餐、無月租費、無長途漫遊費成為“標配”,“流量在一定期限內不清零、可轉讓”則成為多家虛擬運營商打破“常識”的殺手锏。拿虛擬運營商天音移動來説,甚至推出了“170一起來套餐”,多位用戶支付一份話費,共用套餐資源。

  移動網際網路應用,是不是要搶傳統運營商的“飯碗”?對於這個問題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的回答頗為技巧:“在運營商已經不像一年前言必稱微信帶來的數據壓力,我相信只有車有更多行進方式,運營商路的價值才會體現出來。”的確,被“倒逼”的運營商正在想方設法地與移動網際網路服務商業務融合,並且誕生新的商業模式。從12月1日起,阿里巴巴集團聯手三大運營商推出面向網購用戶的産品“流量錢包”。用戶在淘寶、天貓購物或參加商家活動,就可以獲贈一定的流量。這些流量可像零錢一樣“零存整取”,快速提取到手機號碼或轉贈給家人朋友。

  打破“常識”,還意味著傳統本地服務業的業態也在“因網而變”。拿美甲業來説,“叫外賣”成為流行,用戶通過預約的方式,美甲師到府服務,用戶還可以對美甲師進行評價。“手藝人到府服務”也成為移動網際網路的新流行。找家政服務員同樣可以使用包括“e家幫”、“都來幫”、“好慷”等公眾號,就像打車軟體一樣,區域內家政服務員同樣通過“搶單”的方式來爭取自己的客戶。

  網友“孫小花”暢想:“早上約個專車送寶寶上幼兒園,10點家政阿姨來做清潔,下午2點快遞員到府收待洗衣物,5點私人廚師到府製作晚餐,有個手機,生活就能自由定制。”這樣的未來,並不遙遠。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