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01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充分挖掘獨有文化遺産實現旅遊産業裂變發展

  • 發佈時間:2014-12-27 02:31:1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鄭驚鴻

  資源枯竭地區如何轉型發展?在日前召開的中國五當召首屆文化高峰論壇上,與會46位專家圍繞“文化、生態旅遊對資源枯竭型地區轉型發展的價值研究”、“五當召文化旅遊資源深度融合、旅遊景區的開發與産業化問題研究”和“五當召歷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及其文物、遺産的保護與利用研究”等專題建言獻策,專家提出內蒙古包頭市石拐區應充分挖掘境內五當召這個悠久醇厚的活態文化遺産,並以此為基石,建立起跨區域跨部門的大旅遊産業體系,推動全區升級轉型裂變發展。

  “石拐”蒙語意即有森林的地方,300多年來因煤興起也因煤成為生態脆弱區,2011年石拐區列入國家第三批資源枯竭轉型名單,為實現科學轉型,2012年該區確立了“生態立區、科學發展、創新驅動、富民興區”的發展定位,以及建立喜桂圖新區、老工業區、五當召生態旅遊文化區3個核心區求新圖變。為使山城在轉型發展中少走彎路,進一步提升區域軟實力,12月12-14日石拐區政府聯合國家文化産業規劃設計研究院、內蒙古自治區中華文化學院等單位邀請了46位業界著名專家在喜桂圖新區召開中國五當召首屆文化高峰論壇,尋求打通歷史文化與現代産業,自然生態與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內在規律與互動要素,確立五當召文化的主題價值和相關産業的發展定位,進而推動全區升級轉型。

  五當召原名巴達嘎爾廟,始建於1749年,是我國著名的藏傳佛教聖殿,鼎盛時期院內喇嘛有1200之眾,與布達拉宮、塔爾寺齊名,至今保留15000多尊各種佛像和2000多幅的唐卡以及100多平米的精美壁畫,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此也成為包頭石拐區的文化資源制高點。與會專家指出,要站在歷史的高度,站在民族文化發展戰略的高度認識五當召,清華大學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李季説,文化發展是城市發展的最高境界,石拐區的發展要從五當召的自然景觀特質、人文景觀特質、區域經濟環境特質中,找尋獨有的核心價值形成戰略文化發展體系,貫穿到城市的經濟、社會、文化、産業中並統領全區的發展。必須用文化五當召整體謀劃抓城市發展戰略定位,用文化系統抓城市特色,用戰略定位抓城市産業佈局和空間佈局,並在城市的空間、時間、維度、廣度上體現意志和精神,如此促使城市開發建設達到高水準、高品質和高效率。

  資源枯竭城市的轉型發展是世界性難題,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副院長王齊國説,資源是否富有不構成産業或者是旅遊産業發展的核心要素,關鍵是要確定五當召是成就旅遊集聚區的獨特魅力資源,並把這獨有的符號和主題貫穿全區所有的規劃建設中,圍繞産業集聚制定高水準的建設規劃,找準目標市場並集中相關資源進行産業鏈配置,形成産業集群共同發展,建設五當召特色的集聚旅遊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董鎖成建議,建立跨行業、跨區域、跨所有制、跨資源屬性的聯合,協作形成大旅遊産業體系,滿足多種旅遊需求,産生綜合功能效益。大旅遊不僅是新的産業體系,也是一種新的理念和新的機制,應積極實施以文旅聯動為中心,帶動工旅、商旅、農旅、交旅、城旅、生旅的大旅遊聯動驅動模式,聯動旅遊服務業和一二三産業,促進包頭市和石拐區城鄉統籌發展。為此要加強科學規劃、頂層設計,以市場運作培育發展大旅遊産業。

  中國旅遊學院教授王興斌説,宗教是人類文明多樣性的一部分。我國47個世界自然文化遺産中,宗教遺産佔了五分之二。他提醒,當今宗教旅遊日趨商業化,使宗教旅遊失去了靈魂,因此他提出要讓五當召在發展中保留一點純真,堅守宗教本色、堅持文化主脈、融入休閒氛圍,應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轉型發展實踐全過程,把宗教、民族、文化、生態的要素融匯到旅遊的各個環節,形成文化大産業,産生社會大效益。

  “2002年被定為4A級景區,五當召從一個宗教修行場所和傳播空間,成為供世界民眾共用的宗教旅遊觀光地,也成了公共文化”,中央民族大學教授邢莉説,宗教旅遊是以宗教文化為核心,吸引信仰者和旅遊者進行的朝拜、研究、觀光、養心、文化等專門的旅遊活動。因此建議全面建立五當召的保持和保護機制,建構併發展公共文化,保護好周邊的村鎮,挖掘、恢復歷史上的佛教音樂舞蹈等等非物質文化傳統,更好地傳承發展這個活態的文化遺産。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