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脈”未來航廈
- 發佈時間:2014-12-26 08:31:32 來源:中國民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曾曉新
未來航廈的建設和發展趨勢是怎樣的?智慧航廈應該怎樣構建?未來航廈功能又會有什麼樣的變化?12月4日~5日,在中國民用機場協會與中國機場建設網共同組織的第三屆“從航廈看世界”高峰論壇上, 來自全國機場規劃、建設、運營管理、使用維護管理方面的300多名專家會聚一堂,共同“把脈”未來航廈的發展趨勢。
新經濟模式下
航廈規劃設計擁有新方向
預知未來,首先必須清楚現狀。目前,國內航廈的發展現狀是怎樣的呢?中國民航機場建設集團公司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萬昊用了八個字形容,即“發展迅速,全面開花”。
“但每個層次的航廈有各自不同的特點。第一個層次是北上廣機場,其航廈建設特點是整體飄紅。目前,北上廣三大城市機場的航廈建設如火如荼,整體處於發展最高峰期。第二個層次是幹線機場,他們的航廈建設特點是各具特色,有的是建設新機場,有的是建設新航站區,有的是現有航站區改擴建。第三個層次是支線機場,航廈建設特點是冷熱不均,航廈規模從10余萬平方米到幾千平方米不等。”中國民航機場建設集團公司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萬昊分三個層次詳述了國內航廈的發展現狀。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正從舊的經濟發展模式向新的經濟發展模式轉變,以高科技産業為基礎,以先進文化、高資本、高科技以及産業經濟一體化的新型經濟形態正逐步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流。對此,中國航空規劃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民航工程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徐平利表示,新經濟模式發展會引起社會的連續變革和生活方式的持續轉變,這種變化同樣體現在未來航空港及航廈的設計中。“今天的機場成為全球化的新核心。進入21世紀,是拼空港經濟的時代。國際大型航空樞紐是全球生産要素的最佳結合點,正朝著提供批發、配送、倉儲業、出口加工及自由貿易等全方位增值服務的方向發展”。
到底,新經濟模式會對航廈設計産生哪些具體的影響?中國航空規劃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建築師徐平利給出了答案:“以港城一體化為目標的航空港與城市一體化設計,以功能多樣化為預期的航廈及綜合交通樞紐一體化設計,以高端旅客為動力的商務航空設計,以新經濟模式為背景的航廈商業創新設計,以行為模式改變為前提的航廈服務設施設計,以智慧為基礎的可持續發展能源技術廣泛應用,都將成為新經濟模式下航廈建設的新方向。”
目前,打造綜合運輸樞紐已上升為國家戰略。華東建築設計研究總院副院長、副總建築師郭建祥表示,“大型航空港的綜合交通樞紐化已然是種趨勢。但建設以機場為核心的機場綜合交通樞紐必須注意三個問題:在集合各類交通換乘模式時,需要打破管理與産權壁壘;在提高軌道交通載客比例時,要做到貼合受眾、優化軌道交通級配;在打造一體化交通中心時,要打破交通中心與航廈的功能壁壘,使其成為航廈功能的外延與補充。”
構建綠色智慧機場必須充分利用新技術
未來機場應該朝智慧機場的方向發展已成業內共識。智慧機場意味著數據更暢通、流程更簡潔,服務更人性化,其核心在於充分利用新技術。來自澳門機場和台北桃園機場的專家以各自機場的實踐解讀了他們對智慧機場的理解。
澳門國際機場專營股份有限公司機場資訊技術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王秀瑜介紹,早在2005年,當時的澳門機場董事局主席鄧軍就提出了虛擬化機場的概念。“虛擬化機場是充分有效地利用資訊和網路技術,搭建機場服務商務整合平臺,便捷旅客流程,提高營運效率,優化商業效益的一種集線上線下服務、營運管理于一體的解決方案。2008年,澳門機場的虛擬化機場理念初步成形。2012年,全新機場商業網站正式上線。今年,澳門機場電子旅遊産品上線,機場啟動電子商務。”她表示,下一步澳門機場將利用WIFI緊緊粘住旅客,並使用北斗技術搭建基於位置的數據管理服務平臺。
在台北桃園機場航廈運營管理部經理陳慶隆看來,所謂智慧機場就是機場運量加上高科技應用。機場只有建設智慧機場,才能有效提升運管管理能力和改善旅客體驗。“桃園機場利用地理資訊系統、建築智慧模型系統、智慧的能源管理系統、空測監測與警示系統、地面監測雷達、即時路況管理系統等,著力構建一個以提高機場運營管理能力為核心的智慧機場。在改善旅客體驗方面,桃園機場應用電子登機門、自動通關係統、停車場車位查詢系統等資訊技術,讓旅客獲得更好的出行體驗。”
長期從事資訊技術工作的深圳機場集團資訊工程部總經理黃飚對於智慧機場建設給出了實在意見。他認為,要構建智慧機場,必須在航廈建設之初就要做好IT基礎系統的規劃和建設,做好航廈建築設計與資訊弱電系統的提前融合。“早在幾年前的深圳機場T3航廈的設計規劃中,我們就融入了這個理念”。
與打造智慧機場一樣,打造綠色機場同樣需要大批先進設備和領先技術做支援服務。在論壇上,中國民航信息股份公司、世界綜合佈線服務商德特威勒、低壓配電供應商ABB等企業單位,從各自立足領域的技術和解決方案方面,談了綠色機場從理念到落地實現的方法和路徑。
機場和航空公司須協力實現全流程自助服務
判斷一座機場是否是智慧機場,自助化航空服務種類豐富是重要標誌之一。在國航産品服務中心總經理張允看來,自助服務的使用,可以把時間和空間還給旅客。“通過IT手段縮短旅客辦理手續的時間,讓旅客在航廈內可以做更多自己感興趣的事。通過對自助服務的推廣,減少值機區域佔用機場的面積,利用這些空間可以為旅客提供更為豐富的商業服務體驗”。
有數據表明,到2020年,全球80%的旅客在出行時將享受到全流程自助服務。然而,要實現全流程自助化,並不是機場一家能夠做到的。機場必須和航空公司密切合作,共同推進。對此,南航地面服務保障部副總經理李志華給出了建議。他表示,航空公司應在人力資源、服務標準和航班資訊等方面“用力”,而機場需要在合作機制、設備設施、技術方面予以配合,從而共同推進機場服務的自助化。“機場應在推廣自助服務上不遺餘力。比如,溫哥華機場為了推動自助值機項目,就實行了三大免費政策,包括機器維護和使用免費、機器中的自助行李條和自助登机證免費,並免費提供協助”。
2014年1月~11月,東航自助值機人數達到2002萬人次。今年初,東航更是在上海浦東機場首家推出自助行李托運服務。在自助服務推進方面頗為下功夫的東航,目前在國內自助值機率達到了40%,並開始在部分海外站點提供機場自助設備值機服務。東航地面部副總經理肖亮表示,“下一步,東航將通過無線定位技術、線上整合技術,發展自助候補、自助登機、自助行李申報,推廣家庭列印行李牌和永久行李牌,運用RFID技術加強行李跟蹤管理,從而進一步完善自助服務體系”。
然而,張允和肖亮都認為,自助服務的推廣“單打獨鬥難成大器,眾人拾柴火焰高”。為此,他們呼籲,政府、行業協會、機場、航空公司、硬體設備供應商以及IT系統供應商必須共同努力。“大家必須轉變觀念,形成網際網路思維,重點發展自助化,行業主管部門則要積極提供政策支援,助力自助化的發展。”肖亮表示。
未來機場將變成多功能綜合服務場所
未來,機場航廈功能會發生什麼樣的改變呢?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北亞地區機場、旅客、貨運及安保服務部主任侯侃大膽預言:“越來越多的旅客服務將逐漸前移出機場,機場將向多功能綜合服務場所轉化。”
針對侯侃的預言,廣州空港航翼資訊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清文描繪了未來航廈功能轉變後的藍圖,“未來,關鍵業務流程的簡化,將最大限度縮短旅客在機場值機、行李交運、安檢、登機的時間,提升機場商業、休閒、文化價值。機場將借助自助服務新思維,實現航廈功能從旅客服務向顧客服務轉型,從基礎流程服務向綜合社區服務轉型”。張清文認為,未來值機要移出航廈,就需要增加自助改簽、導引功能;為了提高行李運輸效率,機場就必須提供自助交運、對門服務;為了提高安檢效率,就必須進行數字化安檢;隨著登機功能的優化,機場還必須增強綜合服務功能,併發展O2O電子商務。
在世界範圍內的機場規劃中,航廈商業是機場非航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機場設計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對機場整體經營水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論壇上,某國際諮詢公司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中國機場商業的毛病,“機場商業收入並沒有實現最大化,機場並沒有形成一個具有源動力的商業環境。具體來説,中國機場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得不夠,商業停留時間沒有達到最大化,沒有提供有力的商業宣傳,激勵、刺激並驅動銷售的力度不夠大,沒有提供好的商業客戶服務,在定價一致性方面做得不好,也沒有高效的商業空間規劃”。
對此,加拿大KFS國際建築師事務所總經理傅國華非常認同這個觀點,他認為,要實現商業收入最大化,就必須做好航廈建築設計與商業設計的提前融合。“機場人員必須明白,機場是大型的、綜合性的、高利潤的工業企業或物流中心,而非僅僅是城市的象徵和門戶”。他表示,在資訊時代,機場必須建立新的商業盈利模式。“想想看,免稅店的盈利模式還能走多久?我們到底有無建立品牌展示和商業體驗的模式。當然,目前網際網路新媒體的盈利模式非常值得機場借鑒”。
論壇負責人展暉表示,下一屆論壇預計2015年9月在北京召開。國內航廈還有什麼樣的新變化和發展趨勢,讓我們拭目以待。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