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再造登雲梯——上海浦東新區探路全球科創中心

  • 發佈時間:2014-12-25 18:39:3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上海12月25日電(記者季明 王琳琳)一向以制度創新聞名的浦東新區,正按照新的國家戰略要求,將目光聚焦于科技創新,探路全球科創中心的核心功能區。

  東風催開花萬樹,又將春意賦申城。作為全球科創中心建設的“排頭兵”,浦東現已成為創新的熱土、創業的樂園和創造的高地,領航百舸、激流勇進。

  從跟隨到引領,搶佔全球科技競爭制高點

  只會製造、不會設計,是我國車企備受國際業界詬病的“軟肋”,位於浦東王港的泛亞汽車卻打破了這一“魔咒”。2013年,由其自主設計的別克“未來”概念車摘得國際設計界最高獎“紅點”概念設計獎。泛亞汽車執行副總經理劉啟明表示,中國汽車設計首奪國際頂級大獎,標誌著中國高端汽車産業的自主創新設計正式登上世界舞臺。

  無獨有偶,在直接關係百姓生命健康的心腦血管支架領域,也打上了深厚的浦東印記。多年前,成立於張江高新區的微創醫療憑藉自主研發的支架逼迫進口廠商大幅降價,無數患者由此獲益。近年來,微創醫療先後上市178個産品,覆蓋骨科醫療器械、外科手術等十大領域。據微創醫療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常兆華介紹,平均每20秒左右,就有1個微創産品用於救治患者生命,或改善其生活品質。

  “過去二十餘年,浦東開發採用的是‘追趕先進’的跟隨策略,但如今在生物醫藥、積體電路、軟體研發等戰略性新興産業,浦東正向著引領超越型經濟升級。”浦東新區科委主任唐石青説,未來浦東將以企業為主體,優先部署實施具有戰略意義、帶動作用強、國家亟需而又能填補空白的創新項目。

  從聚木到成林,切實做好創新源泉培育

  今年9月至11月,每兩年一屆的浦東新區學術年會如期召開。1個主會場、41個分會場、50余家學術團體、6000余現場觀眾……在兩個月時間裏,浦東科協為數千科技工作者搭建了探討新産業、新業態、新技術和新模式的綜合性開放式學術交流平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研究部部長呂薇在學術年會主旨演講中指出,一個地區科技工作者的創新能力與政府等相關機構的高度重視密切相關,創新的驅動力來自於市場競爭,但創新的源泉和環境還要靠政府營造。

  浦東新區工程師協會秘書長徐黎對此深有同感。作為一家由4000余名工程師自發成立的社會組織,協會是連接政府與市場的“橋梁”。2009年,基於市場調研,協會建議搭建“超級電容節能電梯産學研合作平臺”。雖前景不甚明朗,但新區科協仍決定持續支援。2011年超級電容節能電梯完成攻關,2012年産品實現改進升級,2013年,市場化推廣完成,並收穫200部訂單。

  從“小雞”到“母雞”,培育科創新動力

  9月,新版《浦東新區科技發展基金孵化器資助資金操作細則》出臺,增加了對孵化器的直接支援,更加注重孵化器技術服務、投融資服務等綜合能力提升。在浦東科委看來,孵化器好比“母雞”、小微創業企業好比“小雞”,政府要做的,是引進和培育更多“母雞”,讓“母雞”孵化出更多“小雞”。

  張江移動網際網路孵化器,是一家民營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剛成立4年就成功孵化150余家企業,其中兩家在新三板上市。該孵化器聯合創始人曲奕認為,對於在孵企業的評價和投融資,政府很難做“伯樂”。《細則》將在孵企業能否獲得資助的“決定權”從政府轉交孵化器或創投機構,這種“賽馬但不相馬”的孵化原則是政府管理方式上的創新。

  除改革在孵企業的支援模式,《細則》還優化了孵化器的管理方式。國家級生物醫藥專業孵化器張江藥谷平臺總經理唐瀟穎説,《細則》出臺後,政府取消了“一刀切”式的資助模式,改之以嚴格依據孵化效率決定資助額度,“公共財政補貼從‘普選制’到‘遴選制’,不僅有助於提升孵化器自身服務能力和投融資能力,而且將幫助更多創業者圓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