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經濟發展結構向優品質更好
- 發佈時間:2014-12-25 00:00:0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前三季度,GDP完成1496.3億元,增長8%,增速全省第二。1月至11月,全部財政收入376.9億元,增長16.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33.6億元,增長20.3%,總量和增速分居全省第三和第一;固定資産投資1522.3億元,增長19.7%,增速位居全省首位……2014年,廊坊借助全面深化改革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兩大機遇,更加突出園區和項目建設,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産業更“高”更“綠”,主要指標位居全省前列,經濟在“新常態”的軌道上結構向優、品質更好。
“沒有優勢造優勢,優化環境築平臺”。今年,廊坊全面清理規範行政審批和服務事項,進一步簡政放權;“一辦兩中心”規範運營,辦事效率和服務品質大幅提升;制定出臺土地、稅收、資金等優惠政策,“保姆式”服務為企業提供全程代理;推進園區規範整合,將10個工業聚集區整合為9個經濟開發區……以深化改革來促進發展,增強了經濟的內生動力,使廊坊成為京津冀區域最具競爭優勢的地區。
京津冀協同發展,廊坊具有最先受益、率先發展的必要條件。通過對接京津,以重點項目建設為核心抓手,廊坊全力打造電子資訊産業、新型物流産業、現代製造業、文化體驗産業、總部經濟五大産業集群。
於是,構築産業聚集發展新高地,成為廊坊項目建設的最大亮點。中山北斗SOC晶片及智慧交通系統項目等省重點項目平穩推進;機器人産業港等戰略性新興産業項目加快建設;潤澤資訊港等一批規模大、帶動性強的項目建成投産……今年1月至11月,全市實施建設億元以上項目913項,同比增長56項,完成投資1647億元。
與此同時,廊坊市堅持把園區建設作為吸引項目、集聚要素、培育産業集群的核心抓手。與北京共建亦莊·永清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合作共建中關村固安園,積極推動維龍電子商務園等中外合作園區和“環保産業園”等區中園建設。目前,全市共有省級以上園區38個,建成區面積195.8平方公里,在全省園區數量最多,面積最大,體系最完善。
今年,廊坊特色園區、精品園區建設可謂風起雲湧。燕郊國家級高新區初步形成高新技術産業和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的格局;固安高新區積極推進新興産業與城市發展相融合,優先發展航太及航太技術應用産業等戰略新興産業……
以科學集約、節約高效為主要特點的園區經濟,已經成為廊坊經濟的最鮮明特徵。園區承載了全市80%以上新項目、70%以上的産業,貢獻了全市GDP、利用外資、出口和財政收入的44%、90%、70%和72%。
“不唯GDP論英雄。”廊坊還大力轉變發展方式,努力構建生態型、環保型産業體系。
淘汰落後及化解過剩産能,成為廊坊市在調整産業結構中打出的堅決一槍。今年1月至11月,共淘汰改造工業燃煤鍋爐767台,壓減水泥、岩棉等産能1980萬噸,關停拆除污染企業367家,萬元GDP能耗下降5.28%。
此外,廊坊積極扶持中興通訊研發中心等科技創新基地建設,與中關村、中科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簽署科技合作協議,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和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共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13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8家,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佔全省的1/5。
到三季度末,全市規模以上高新技術領域企業266家,實現增加值99.6億元,同比增長11.2%,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3個百分點,科技創新成效明顯。
推進經濟發展,歸根結底是提高民生發展品質。前三季度,廊坊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2582元,增長8.9%,總量居全省第一位;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9366元,增長10.5%,總量居全省第二位。
園區和項目成為拉動經濟主要引擎,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産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經濟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廊坊經濟發展步入結構向優、品質更好的“新常態”。
《 人民日報 》( 2014年12月25日13 版)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