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2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守住初心 一生不變

  • 發佈時間:2014-12-24 08:29:25  來源:雲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崔仁璘 卜湘玲 張文峰 付雪暉

  入冬時節,我們時隔一年之後再次走進獨龍江鄉,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道路,暢通無阻;民房,煥然一新;群眾,更加富裕;産業,方興未艾……

  獨龍江的變化日新月異,相比之下,帶領獨龍族跨越發展的“老縣長”高德榮卻顯得一成不變。不變的,是那件有8個特大口袋,裝滿各種工具和藥品的“訂制款”外套、泛黃的白襯衣、永遠沾著泥土的皮鞋;是認定的事情就要一幹到底的倔脾氣;是30多年來讓獨龍江不再封閉,讓獨龍族不再貧窮落後的初心。

  人們説,獨龍江巨變的背後,是高德榮守住初心的一生不變。

  身份變了

  民族的赤子心不變

  清晨,燃了一夜的火塘早已熄滅,房間冷了起來,高德榮一骨碌從沙發上爬起來,在房前的自來水管捧了幾捧水抹了一把臉,刺骨的冷水使他為之一振,此刻汽車已停在了路邊。

  一如往昔。

  “出發。”高德榮扯著嗓子一聲令下,大家紛紛跳上車,車子向著獨龍江鄉最北端的熊當村民小組駛去。

  “今天就和去年一樣,我們從北到南走一趟,給你們好好看看這一年獨龍江的大變化。”高德榮笑瞇瞇地説。

  眼前的高德榮已在今年6月份退休,但工作方式沒有變,為家鄉發展的心沒有變,關心的問題卻多了起來。

  來到熊當村民小組,不等小組長李文偉開口,他就先説了起來,然而這次沒説路,沒説産業,卻説起了環保。“現在大家都住進了新房子,我們的生活習慣、文明程度也要和大環境相匹配,村子要整得乾乾淨淨。有遊客來了,一定要提醒他們注意保護環境,垃圾不能亂扔。”

  離開熊當的路上,高德榮突然下令停車,他跳下車在路邊撿了個食品包裝袋緊緊攥在手裏,拉長了臉。

  自獨龍江鄉整鄉推進獨龍族整族幫扶工程實施以來,獨龍江鄉基礎設施、産業發展、社會事業等變化天翻地覆,而今“老縣長”又開始擔心起環境保護。“獨龍江公路隧道通車就在眼前,以後來旅遊的人肯定多。旅遊業能發展起來,老百姓收入能提高,我真心高興。但遊客的文明程度、環境保護意識和村民素質還有待提高,絕不能因為發展經濟,就把獨龍江的‘綠色銀行’給毀了!”

  “老爺子別氣了,明年鄉里的垃圾場和污水處理廠就建成了,州裏的領導也説了,以後旅遊發展起來,也會把控好環境承載量,把凈土保持下去。”獨龍江鄉黨委書記和國雄一番話,才讓高德榮的臉色好轉起來。

  這一天,從熊當到欽朗當,最北到最南,6個村委會,看盡獨龍江一年巨變。嘈雜的施工現場變成了一幢幢新房、草果種植面積越來越大收成越來越好,重樓逐漸扮演重要産業角色,部分土路已經變成了柏油路……回到老縣長的家已近深夜,但這一路的所見所聞讓大家談興正濃。

  “大家休息吧。”高德榮下了“逐客令”。這可不是他的風格,以前老縣長聊起發展來,可是到淩晨一兩點都打不住。

  大家知趣地離開,出了門,司機肖師傅偷偷告訴我們:“這幾年,老爺子天天不是在工地就是在草果基地,一天工作近20個小時,這種高強度的工作,鐵打的也受不了。今年6月,他去巴坡村的麻必當電站,才一上去整個人就走不了路,是工作人員背下來的。去醫院一檢查,才知道空腹血糖比正常值高了一倍多。

  透過窗戶再看“老縣長”,他抓起一把藥就往嘴裏送,疲態盡顯。

  “出發!今天我們去看重樓。”第二天一早,又是一聲響亮的吆喝,高德榮渾身充滿力量。

  看著高德榮的背影,老伴馬秀英説:“他身體越來越差,但還是忙得沒有個頭。他是獨龍族的兒子,獨龍族的事對他才是最重要的。”

  一年前,當問及對退休生活的打算時,高德榮説:“我要留在獨龍江,即使退休了,我的工作不會停、學習不會停。我還要與獨龍族同胞一起建設家鄉,永遠聽黨的話,永遠跟著共産黨走,把獨龍江建設得更加美麗、富裕、和諧。”

  從老師到鄉長、縣長、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再到退休,高德榮身份在變,但他一顆始終為了獨龍族的赤子之心沒有變。

  名氣大了

  發展急迫心不改

  在産業基地,一群記者把高德榮團團圍住。

  “你這個問題沒價值,我不回答。”“我的家事和獨龍江獨龍族的發展有關係嗎?”“你們來過不少次獨龍江,但沒有寫出好文章,也不見領導批示,對獨龍江的發展沒起到作用啊。”高德榮幾句話,讓本應熱鬧的採訪陷入了僵局。

  “真是個脾氣古怪的老頭子。”有記者低聲抱怨。

  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雲南省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隨著獨龍江的發展,勞苦功高的高德榮多了很多榮譽,名氣也更大了,但他的耿直性格和犟脾氣沒有變——不待見媒體。

  不少身邊的人提醒:“你現在要注意形象,配合一下身上又不會少兩斤肉。”但高德榮堅決不改。

  其實,真正了解高德榮的人都知道,“老縣長”不拽也不怪,他不願媒體把過多的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更希望能關注整個獨龍江,讓更多的力量來幫助獨龍江。現在路通了,房子建起來了,産業發展了,但他心中有更大的目標,那就是到2020年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但是獨龍江的差距太大,必須爭分奪秒,而每一次採訪都會打斷他的工作,這讓不了解高德榮的記者以為他不近人情。

  正當大家商量怎麼讓採訪進行下去,旁邊一位記者不經意説道:“其實獨龍江最大的財富就是生態,發展産業一定不能急功近利,要耐得住寂寞。”

  “你這句話算是有點水準了!”沒想到記者的一句話,又打開了高德榮的話匣,“所以我們發展草果、中蜂産業,重樓更是增收的重頭戲。”一番話引得本已散開的記者們又圍攏過來。

  對待媒體如此,對待族人也是如此。

  在迪政當村委會,村民陳永群説完自己的發展藍圖,老縣長端起酒杯:“就要這麼幹,你放開手腳,我全力支援。來,乾杯!”在龍元村,村支書江建華彙報完重樓種植情況,老縣長又端起酒來乾杯。一路上,只要聽到好消息,老縣長都會主動喝上幾杯,但是遇到不思進取的人來敬酒,他從不給面子。

  “其實老頭子在家的時候不喝酒。”一位工作人員説,老縣長喝酒也是看人看事的,他只喜歡和有想法、想幹事、能幹事的人喝。這些人在他眼裏,都是獨龍江的希望。

  在高德榮眼中,為人民服務是實打實的,容不得半點虛浮。深紮在山鄉泥土裏的樹根不會枯竭,源自心靈深處的真情猶如江水奔流不息,正因為如此,高德榮一輩子活得坦然充實。

  環境變了

  忙碌的腳步不停

  新房多了、超市多了、車多了、大家手中的票子多了,但高德榮還是那個高德榮,家依然簡陋,裝束依然土氣,還是習慣睡沙發、睡工棚。縱使外面的世界萬般精彩,但在他的心中,還是獨龍江最精彩。

  有人認為高德榮格局小,對他説:“老高你是簸箕大的臺面,拳頭大的陀螺,轉不出獨龍江啊。”

  高德榮卻説:“陀螺不能倒,得使勁抽自己才行。”30多年,他就像一隻不知疲倦的陀螺在獨龍江的山窩窩裏玩命地旋轉。

  在高德榮心中,獨龍江就是大舞臺,沒有獨龍族的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小康。“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直關心支援我們,獨龍江可不能拖後腿。”

  退休後,高德榮給自己定下了“三退三不退”的標準:職務、工作、責任退了,但共産黨員的身份、為民服務的義務、工作的目標不退。

  “他就是一個工作狂,一天到晚,工作、吃飯,甚至説夢話都在講工作。”貢山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彭學軍説,老縣長心裏完全是工作,沒什麼人和事能裝得進去。

  跟他熟悉的人是這樣説的:他穿的衣服,認識他10年沒有變過;老部下看望他帶的禮品,他當著面就分給村民們,説是領導慰問大家的;他的工資都用在工作上,有時候身上的錢掏完了,還會跟我們借……

  “原來老縣長手裏經常拿一張地圖,滿腦子想交通的問題。如今公路修通了,他又換了一張地圖,想的是怎麼到西藏,怎麼到緬甸,他停不下來的。”貢山縣發改委原主任、現片馬邊合區管委會主任李永衛説。

  高德榮停不下來。他最近又找到了新任務,在斯拉洛村民小組建設一個重樓基地,這裡有獨龍族最貧困的17戶人家。“我將來的任務就是緊盯這17戶,只有每個獨龍族同胞都富裕了,獨龍族才算發展起來。”

  家人希望他停一停。老伴説:“我想回縣城領孫子,勸過他,但沒用。”“只希望父親退下來後,一家人過年能吃一頓團圓飯。”女兒高迎春説。

  獨龍江的發展,高德榮功不可沒,但他最不喜歡有人説是他的功勞。曾有人開玩笑,説他是獨龍族的頭人,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我高德榮是獨龍族的兒子,共産黨才是獨龍族的領路人。獨龍族什麼都可以忘記,就是不能忘記共産黨的恩情。”

  牢記初心、忠於初心、守住初心,心無旁騖只為工作,這就是永遠停不下來的高德榮。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