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9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雲南獨龍江鄉通過整體幫扶邁上跨越發展軌道

  • 發佈時間:2014-11-02 20:22: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又一個兄弟民族趕了上來”——雲南獨龍江鄉通過整體幫扶邁上跨越發展軌道

  新華網昆明11月2日電(記者李自良、龐明廣)獨龍族是新中國成立後由原始社會末期直接過渡進入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少數民族之一,也是全國人口較少民族和跨境而居民族,由於歷史和自然原因,獨龍族經濟社會發展水準較低。

  在黨中央關心下,從2010年開始,雲南省以整體推進的思路對獨龍江鄉進行集中幫扶,迅速消除基礎設施、産業發展、人才素質等“瓶頸”問題,使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快速趕上周邊兄弟民族,告別“與世隔絕”狀態,構建特色産業體系,邁上了跨越式、可持續發展軌道,“又一個兄弟民族趕了上來”。

  整體推進

  位處中緬邊境和滇藏結合部的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縣獨龍江鄉人口5000多人,是我國獨龍族的主要聚集地。直到新中國成立後的1952年,在周恩來總理直接關懷下獨龍族才得以正式命名。獨龍族是我國56個民族中人口較少民族,也是新中國成立後由刀耕火種、漁獵為生的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直過民族”。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關心關懷下,獨龍江的經濟社會發展不斷獲得進步。但由於自然條件惡劣、社會發育滯後等原因,獨龍江鄉集邊疆、民族、山區、貧困、落後為一體,是一個封閉、半封閉河谷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指標遠低於全國水準,也是雲南省最偏遠、最落後的一個鄉鎮。

  “在共同發展的道路上,絕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從2010年開始,由時任雲南省委副書記的李紀恒率隊在獨龍江鄉實地調研後部署,用三至五年時間,對獨龍江的扶貧實行“整鄉推進”“整族幫扶”,徹底改變獨龍族整體貧困現狀,推動獨龍江鄉和獨龍族整鄉整族跨越式、可持續發展,並制定了“三年行動計劃”和“兩年鞏固提升實施方案”。

  在5年來的幫扶中,獨龍江鄉圍繞“整鄉整族脫貧”目標,集中實施了安居溫飽、基礎設施、産業發展、社會事業、素質提高、生態環境等“六大工程”,共計投入資金12億多元,使獨龍江鄉“換了人間”,“獨龍族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領域發生了深刻變化”,“實現了跨越式、可持續的發展”。

  怒江州委書記童志雲認為,獨龍江鄉的這一輪扶貧體現了三個特點,一是整合資源,與過去慣常所見的“撒胡椒面”不同,2010年以來,雲南省級32個部門合力攻堅,投入力量空前加大;二是科學規劃,對獨龍江鄉發展的基礎設施、産業發展、群眾素質進行了整體安排;三是精準扶貧,解決了獨龍族群眾最關心的制約獨龍江鄉發展的問題。

  三大變化

  進入到獨龍江鄉,讓記者特別吃驚的是這裡的通信網路情況。還在貢山縣城的時候,同行幾個人就商量説該發的郵件趕緊發,進了獨龍江可能就不方便了。在獨龍江鄉政府住下後才知道,無論是上網、通電話、發郵件,操作起來一點不比在昆明差。貢山縣電信部門負責人介紹,獨龍江鄉已經在全鄉範圍開通了固定電話、寬頻和第三代行動通訊系統,與世界實現了“零距離”接觸。

  通信網路的變化只是獨龍江一個成長側影。隨著整鄉整族推進“三年行動計劃”和“兩年鞏固提升實施方案”相關項目的實施,獨龍江鄉發生了巨大變化,幾年來建設完成26個安置點安居房1068戶,整村推進24個,完成基本農田建設3000畝,建成瀝青路面的縣鄉公路132公里。昔日簡陋不堪的木楞房,如今已變成了結實耐用的磚混結構。以採挖野菜變為種植重樓、草果,新興産業引領著群眾邁向小康。

  回望獨龍江的發展歷程,貢山縣委副書記和政江認為,獨龍江三個方面的變化具有里程碑意義,將引領獨龍江的發展與騰飛:

  一是基礎設施全面完善。交通、電力、通訊、水利和市政等基礎設施快速完善,結束了獨龍江不通程式控制電話和不通寬頻網路的歷史,實現了村村通柏油路、通電、通電話、通廣播電視、通安全飲水。尤其隨著獨龍江公路隧道打通,獨龍江鄉一直以來每年有近7個月大雪封山“與世隔絕”的狀況將就此改變,為獨龍族群眾架起了一座走出大山、走向現代文明的橋梁。

  二是特色産業初步形成,“造血”能力增強。記者在獨龍江鄉村寨採訪看到,漫山遍野的重樓、草果已成為當地群眾的“搖錢樹”。記者了解到,在整鄉推進、整族幫扶的規劃中特別安排了産業發展項目,不斷提升獨龍族群眾的自我發展、自我造血能力。目前,具有較強市場需求優勢的草果、重樓、核桃、獨龍蜂、獨龍牛、獨龍野雞等種養業已經形成規模。2013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1105萬元,比2009年增長124%,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2236元,比2009年增長146%。

  三是群眾素質快速提高。目前,獨龍族學生入學率、鞏固率和升學率連續五年保持100%,獨龍族每人平均受教育年限從2009年的4.7年提高為5年。針對獨龍族勞動力開展的工程施工、種植養殖、旅遊服務、機動車駕駛和文明生活等培訓,極大提升了獨龍族群眾的綜合技能。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加快,“等、靠、要”思想被“趕、幫、超”的進取精神取代。

  三點啟示

  “在獨龍族的歷史上,有一次解放和兩次跨越。”當地一些幹部感慨,一次解放指的是1950年獨龍江解放,第一次跨越是1999年獨龍江有了通向外面世界的公路,第二次就是省委省政府這次對獨龍族的整鄉推進整族幫扶。

  雲南省扶貧辦和雲南省民委相關負責人認為,由於交通、通訊、農田水利、住居等交通基礎設施的跨越式提升和旅遊、種植養殖、生物開發等特色産業的快速形成,加之獨龍江鄉資源稟賦條件,獨龍族的經濟社會發展水準已經跨越到了一個新的起點上,獨龍族的“全面小康”可期。

  雲南省扶貧辦主任李新平認為,對於人口較少民族多、扶貧任務重、發展條件多樣的雲南省來説,獨龍江鄉、獨龍族群眾扶貧的整體推進、快速跨越意義深遠,啟示良多:

  整體推進、精準幫扶。形勢的變化,要求扶貧開發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相應調整。獨龍江鄉整族扶貧,就是新時期順應扶貧開發工作新特點、體現新需要的一種扶貧模式。扶貧應有三個方向的轉變,從著力解決貧困人口溫飽問題向更加注重産業開發轉變,從分散式的扶貧向集中、連片開發轉變,從單項工作向全面推進轉變,從主要以涉農部門扶貧為主向全社會幫扶轉變。

  民族團結,共同進步。通過大力發展獨龍族民族經濟,解決了獨龍族自身發展問題,解放了獨龍族的生産力,完善了社會分工,加快了獨龍族與外界交往,逐步縮小了獨龍族與其他兄弟民族之間的發展差距,並與其他民族建立起了不可分割的聯繫、共同利益和相互依存關係,這將推動並逐步實現獨龍族與其他兄弟民族共同繁榮發展。

  鞏固邊防,樹我形象。加快推進獨龍江鄉和獨龍族的發展,既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從獨龍江鄉地緣政治角度審視,通過幫扶,既有力推動了怒江州邊疆民族團結、社會和諧、邊境安寧,又確保了國家安全,塑造了良好國際形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