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花稅票尚處低位 適合入門收藏
- 發佈時間:2014-12-22 04:32:06 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南方收藏眼
日前,國家稅務總局發佈公告稱,2014年中國印花稅票《嶺南鉤沉》印製完成並開始發行。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是廣東元素首次作為主題體現在整套印花稅票中。據了解,該套印花稅票的選題和設計均由廣東省地方稅務局和廣州市地方稅務局承辦,是繼安徽、陜西、福建之後我國第四套反映地方題材的印花稅票。
有關專家表示,全國通用的印花稅票由國家發行,防偽性強;由於使用消耗巨大,且一次性印完不再翻印,適合收藏。從拍賣紀錄上看,部分清朝、民國時期的印花稅票表現搶眼,作為較新的收藏門類,目前印花稅票整體價格尚處低位,隨著此次嶺南元素登上成套國家級印花稅票,建議收藏愛好者可以適時入手。
●文/圖:南方日報記者 肖文舸
《嶺南鉤沉》??
廣東元素首登成套中國印花稅票
據了解,本次是中國印花稅票首次成套以嶺南元素為創作主題。之前,印花稅票中僅有兩枚出現了嶺南元素。一枚是在2001年以國家重大建設成就為主題的第二版印花稅票中的“廣州港集裝箱碼頭”;另一枚是在2008年第七版印花稅票中國戲曲人物中,選取了粵劇中昭君出塞的形象。
在很長一段歷史中,印花稅票的選題、設計、發行等工作都由國家稅務總局負責。2005年至2008年,北京發行四套地方題材的印花稅票,但僅限于地方使用,不能在全國流通。
從2010年第九版開始,國家首次允許由各省提供選題、設計,國家稅務總局發行。當年,由安徽省地稅局選材、帶有濃郁獨特地方風情的徽州古村落登上了9枚國家級印花稅票的票面。為配合陜西西安世界園林博覽會的舉辦,2011年第十版印花稅票以陜西民間工藝美術為主題,進一步發展成表現地方文化特色的舞臺。
2014年中國印花稅票《嶺南鉤沉》一套9枚,遴選了九個呈現嶺南文化特質和內涵的典型歷史場景,分別為馬壩史光、百越衍蕃、南越肇建、廣信初開、冼太安民、南華禪音、梅關古道、海上絲路和僑貫東西,依次展現了嶺南文明開端、與中原文化逐步融合、繁榮發展和走向世界的歷史進程。該版印花稅票共發行6550萬枚,9枚印花稅票面值分別為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和100元。2014年版印花稅票自國家稅務總局發佈公告之日啟用,以前年度發行的各版中國印花稅票仍然有效。
據了解,該套稅票由我國當代藝術家、郵票設計師郭承輝手繪設計,並特邀著名篆刻藝術家鐘國康根據圖名創作印章,同時還在票面上增加“稅”的鏤空防偽標識。在稅票較小的版面上通過字、畫、印多種表現手法的綜合運用,表現了豐富的內容,古雅清新。據悉,這套印花稅票將被廣東省博物館收藏。
從發行量上看,2014年印花稅票《嶺南鉤沉》共發行6550萬枚。各面值發行量分別為:1角票400萬枚、2角票500萬枚、5角票450萬枚、1元票200萬枚、2元票400萬枚、5元票2700萬枚、10元票700萬枚、50元票600萬枚、100元票600萬枚。
郵票“姐妹花”??
印花稅票種類較少
至今消耗量仍大
有關專家表示,很多人把印花稅票和郵票稱為“姐妹花”,兩者在製作工藝、印製方式、票幅等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嶺南鉤沉》票面繪畫、設計者郭承輝表示:“稅票跟郵票一樣,是資費的憑證,形態上有齒孔,可以粘貼在合同、票據裏面,成為納稅憑證。”
不過,郭承輝表示,稅票雖然只能在本土使用不能國際流通,但發行金額比郵票大很多,一套9枚均為不同面值,可以稱得上是“特種人民幣”。一般情況下,現行印製的印花稅票每套共有9枚,面值分別是: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
1991年,國際集郵聯合會將印花稅票視為郵票的一個分支,決定印花稅票可以組集參加郵展。
從如今消耗量來看,除了禮品消耗,郵票的使用量實際上隨著郵寄信件等使用的減少在逐漸下降;而不同的是,印花稅票仍舊在日常使用中有很大的消耗量。
廣東作為經濟大省,同時也是稅收大省。2013年的數據顯示,全國印花稅共1245.5億元,廣東就佔326.14億元,超過四分之一。據了解,每年賬本更新,各種合同和房産證等等都要貼花,使用量很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巨大使用量的基礎上,印花稅票一次性印完便不再翻印,同時,不同於郵票數目眾多的發行種類,印花稅票的發行種類遠遠小于郵票。
據了解,1958年由於全國施行稅改,中央取消了印花稅,直到1988年才正式恢復。而1988年—2013年我國共發行12版印花稅票,種類數量遠遠少於郵票,收藏價值不言而喻。
“特種人民幣”??
製作精美文化價值高
同時,印花稅票在小小的紙面上承載的豐富的文化、藝術和事件,加上國家在選題、設計等方面謹慎嚴肅、精挑細選、製作精美,往往記錄和反映的是具有標誌性的事件或者歷史意義重大的內容,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和觀賞性。
以最新的2014年印花稅票為例,借鑒“文化記憶”理念,以時序為經,以事件為緯,選取積澱在嶺南文化發展進程中較具影響力和文化滲透力的9個歷史事件或文化現象。
“馬壩史光”、“百越衍蕃”揭示了嶺南早期文明的曙光,展現嶺南先民的風采;“南越肇建”、“廣信初開”、“冼太安民”再現了漢文化與土著百越文化不斷融匯昇華、促進嶺南繁榮發展的歷史;“南華禪音”、“梅關古道”、“海上絲路”、“僑貫東西”則展示了嶺南文化在傳承創新中自成體系、彰顯特色、走向世界的進程。
從設計風格上看,整套稅票以漢畫像磚風格的手繪配以渾厚中國印篆刻點綴,詩、畫、印融為一體。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印花稅票上出現了鏤空稅字,這是繼2001和2003年出現鏤空的稅字後,時隔多年再次出現,不僅具有防偽作用,還使得整個稅票票面更加古雅清新。
市場表現??
整體處低位可適時入手
印花稅票的使用頻率很高,影響範圍較廣,而稅票收藏在我國發展歷史比較短,目前整體價位並不高,有些甚至還低於票面金額。同時,印花稅票除發行普通的版張外,還有小版張、小全張和小本票等,根據目前收藏系列化趨勢發展,建議有關愛好者可以適時入手。
不過,一些比較少見的清代、民國和建國初期的印花稅票已經表現出巨大的升值趨勢。有關資料顯示,2009年11月10日中國嘉德拍出一件清代紐約版印花稅票三枚全橫四連,帶有上邊紙及版銘(另加蓋“SPECIMAN”並打孔),成交價為4256元,比拍賣前的1000元估價高出3倍。
據了解,北京誠軒拍賣有限公司還曾以2.09萬元成交一件民國聯運圖印花稅票;另外,1949年發行的6枚成套《耕牛圖》(宜昌版)價格在早年就高達6000元,目前市場上極難看到,價格難以估量。
不過,有關專家提醒,根據目前印花稅票市場情況分析,這些清代、民國時期的郵票價格很高,而且極難見到真容,在市場漸炒漸熱的情況下,要多看多問,增加有關知識,謹防贗品。
連結
1988年恢複印花稅後
至今我國共發行13版印花稅票
據了解,印花稅是以經濟活動中書立的各種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質的憑證、産權轉移數據、營業賬簿、權利、許可證照等應稅憑證為對象所徵收的稅種。因納稅人主要是通過在應稅憑證上粘貼印花稅票來完成納稅義務,故稱為印花稅。
有趣的是,印花稅並不是中國的首創,而是“舶來品”。1624年荷蘭首創印花稅,並用一種帶圖案的戳記,印在某種文書上表示完稅。
而專門用於徵收印花稅稅款,在憑證上直接印有固定金額,並粘貼在應納稅憑證上的有價證券式完稅憑證,就是印花稅票。1854年,奧地利印製了形如郵票一樣的稅票,把完稅的表示方法推進了一步,由於“取微用宏”,簡便易行,各國紛紛效倣。
中國印花稅票由國家稅務總局統一發行。在我國,自1913年正式徵收印花稅至1949年底,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先後共印製發行了9套印花稅票,地方印製29套印花稅票,其中有名的為“長城圖”、“嘉禾圖”、“孫中山像”等印花稅票。在此期間,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各革命根據地、解放區也印製了多種印花稅票。
1958年,全國施行稅改,中央取消了印花稅並將其統一併入工商統一稅。1988年8月,國務院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10月1日,正式恢復徵收印花稅,國家稅務總局監製發行了新中國第三套印花稅票,圖案表現了宇宙、鑽井、海陸空交通等,該套印花稅票被稱為“建設圖”。1988年恢複印花稅後到2014年我國共發行13版印花稅票。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