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村改革這一年(話説新農村)

  • 發佈時間:2014-12-21 08:45: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4即將過去。這一年,“三農”發展碩果纍纍:全年糧食總産量實現“十一連增”,登上1.2萬億斤臺階。前三季度,全國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現金收入達到8527元,已接近去年全年收入水準,為農民收入實現“十一連快”打下堅實基礎。糧食産量連年增長,農民收入持續增加,是改革賦予“三農”發展動力的又一有力見證。

  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元年,這一年,農村改革清風撲面。農産品目標價格改革、戶籍制度改革、新一輪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新農保城居保並軌、實施精準扶貧、啟動農村學生單獨招生……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改革直面制約農業農村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快馬加鞭,強勢推進,為推動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富裕提供強大動力,“三農”發展迎來嶄新機遇。

  土地制度,是農村的基礎制度。土地情結,在農民心中依然深厚。新一輪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以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為基本遵循,賦予農民承包地新的權能,為實現經營權抵押、擔保等拓展了制度空間,讓土地煥發活力,讓財富造福農民。年初開始,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已在全國全面啟動,給農民吃上了“定心丸”。

  曾經,一紙戶籍仿佛一道立於城鄉之間的高墻,將城裏人和農村人分隔于墻的兩邊,因戶口之別帶來的待遇差距多達幾十項。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擴大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面……戶籍制度改革直指幾十年來城鄉分割的戶籍壁壘,加速拆除制度藩籬,讓城鄉居民逐步實現平等享有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待遇。如今,部分省份已經率先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區分,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改革正向縱深推進。

  一段時間以來,以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政策為主要內容的農産品價格調控體系,對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農業生産成本持續上升和部分品種的農産品價格開始高於國際市場,以及下游産業面臨發展困境,現行調控方式面臨重大挑戰。2014年,東北和內蒙古的大豆、新疆的棉花率先啟動目標價格補貼試點,完善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讓市場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保護農民利益。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出現了難得的好形勢,但是農業還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城鄉二元結構還是制約城鄉發展一體化的主要障礙。面對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如何在提高糧食生産能力上挖掘新潛力,在優化農業結構上開闢新途徑,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尋求新突破,在促進農民增收上獲得新成效,在建設新農村上邁出新步伐,依然需要通過深化改革來破除體制機制障礙,進一步解放農村生産力,為“三農”發展注入新活力。

  36年前,我國改革從農村發軔。多年來持續推進的農村改革,追求的目標是要讓農民過上好日子,堅守的底線是不能損害農民利益。在任何時候,這個目標不能忘,這條底線不能破。當改革進入深水區,改革更要堅持順應民心。從廣大農民最期盼的領域改起,讓廣大農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好日子,一個都不少,一戶都不落。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沒有農業現代化,沒有農村繁榮富強,沒有農民安居樂業,國家現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重點是“三農”,關鍵在“三農”,成效看“三農”。

  2015年即將到來,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路上,“三農”發展將迎來更加燦爛的春天。

  《 人民日報 》( 2014年12月21日 09 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