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聞分析:1.9萬億元的GDP增量由何而來?

  • 發佈時間:2014-12-19 19:33:2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王希、何宗渝)按照慣常做法,國家統計局根據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對2013年國內生産總值(GDP)初步核算數進行了修訂。19日公佈的數據顯示,去年我國GDP總量由568845億元向上調整至588019億元。

  為什麼要對GDP數據進行修訂?19174億元的增量由何而來?這會不會影響今年經濟增速?

  據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許憲春介紹,核算方法、分類標準和資料來源中任何一方面發生變化,都可能需要對GDP數據進行修正,這是統計領域的國際慣例。例如,美國年度GDP數據在次年1月底發佈估算數後,還要修訂5次。此外,美國還根據每五年一次的經濟普查資料對GDP數據進行修訂,迄今修訂到1929年的全面修訂已有14次之多。

  隨著近年來我國國民經濟核算制度的不斷完善,對GDP進行動態調整也已成為一種常態:在非普查年度,GDP核算要經過初步核算、初步核實和最終核實三個步驟;而在普查年度,對數以千萬計的二、三産業的法人單位、個體經營戶等主體進行“地毯式”清查,得到了較常規統計更為全面準確的基礎數據,也需要依據這些數據對GDP進行修訂。

  “這是為了使數據能更客觀地反映經濟社會的發展狀況,有利於我們精準地判斷宏觀經濟形勢,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員蔡志洲説。

  經過修訂,2013年我國第一産業、第二産業與第三産業的增加值分別為55322億元、256810億元和275887億元,在GDP總量中的佔比分別為9.4%、43.7%和46.9%。與初步核算數相比,第三産業增加值多了13683億元,佔1.9萬億元增量的七成以上。

  業內普遍認為,與前兩次經濟普查後修訂GDP數據一樣,普查彌補了第三産業常規統計的遺漏,是“找回”GDP的主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國家統計局對2013年GDP初步核算數向上修訂幅度為3.4%,不僅低於2008年第二次經濟普查後4.4%的增幅,更顯著低於2004年第一次經濟普查時16.8%的增幅。

  對此蔡志洲表示,過去我國第三産業的常規統計相對薄弱,核算數據與實際情況差距較大,經濟普查後就會出現數據大幅提高的情況。近年來,統計部門針對第三産業快速發展並呈現主體量大面廣、業態多元的特點不斷完善統計制度和方法,第三次經濟普查後對GDP修訂幅度收窄,説明常規統計和GDP核算更加科學、精準。

  今年以來宏觀經濟增長放緩引發關注,經此次修訂後去年GDP總量增加了,會不會影響今年年度經濟增速?

  國家統計局核算司司長程子林説,按照國際通行做法,統計部門會根據GDP增量的行業構成,按照其所在行業來調整今年的核算結果,即增量部分的增速按照所在行業統一可比增速計算,因此“此次修訂會影響今年GDP總量,但基本不影響增速”。

  此次GDP數據修訂,是否會使中美經濟規模差距大幅縮小是人們關注的另一個熱點。

  按照當年平均匯率折算,2013年我國GDP總量由91850億美元增加到94946億美元,仍僅相當於同期美國的56.5%;每人平均GDP由6767美元增加到6995美元,只有世界平均水準的三分之二,這意味著中國距世界銀行公佈的高收入國家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蔡志洲説,GDP數據修訂並不影響對當前中國經濟走勢的基本判斷,面對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的新常態,我們要堅持將關注焦點放到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上來,夯實未來中長期發展基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