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馬建堂:普查數據是寶藏 不要查完了就放抽屜裏

  • 發佈時間:2014-12-16 12:20:1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發佈會現場。(來源:中國網 楊楠攝)

   新華網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 梁霄)16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介紹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馬建堂在回答北京電視臺記者時表示,人民群眾將直接、或間接從經濟普查中受益,投資者、企業家、消費者均可通過普查數據獲得相應的資訊。他認為,如何更加有效利用好普查數據需要統計部門、媒體和相關機構一同努力,“不要讓這個寶藏查完以後放在抽屜裏、放在電腦裏”。

   以下為發佈會實錄:

   北京電視臺記者: 有兩個問題。第一,普通老百姓應該關注這次經濟普查的哪些數據?哪些數據會對我們的生活産生哪些影響?剛才你提到要對這些數據進行深度開發,我們如何從大數據中獲益?第二,第三次經濟普查和第二次經濟普查相比,增加了小微企業的調查情況,為什麼增加這樣的設計?

   馬建堂:謝謝您的提問。經濟普查利國利民。首先是對國家有好處,摸清我們的家底,更好地進行宏觀調控。其次對老百姓也有好處,有的好處是直接的,有的好處是間接的。人民群眾既是消費者也是投資者,比如説我們要投資辦廠,通過“三經普”我們獲取行業資訊,比如這個行業中有多少個企業、都分佈在哪些地方,它的上游有多少企業、它的下游有多少企業,對企業生産決策是有幫助的。我們每個老百姓作為消費者,這次經濟普查還普查了主要的工業産品的情況,比如照相機、電腦、電視機、電冰箱,這些企業都在哪?除了工業産品外,比如第三産業,有多少理髮館、洗衣店、銀行分支機構都座落在哪?將來我們要把這些資訊做成可視化的電子地圖,開發利用好這些數據,對國家、對企業、對老百姓都有直接益處。

   統計機構在經常性調查中,特別是季度調查、月度調查,要綜合考慮效率和成本的因素。效率就是儘快調查發佈數據,以使社會判明經濟走勢。所以日常調查的單位儘管個數不是特別多,但是規模都比較大,他們能夠代表、左右著經濟運作走勢。局限性在於對量大面廣的小微企業統計估計得不夠。所以每五年的經濟普查很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要進一步的摸清量大面廣的小微企業。正是基於上述考慮,我們這次把摸清小微企業的家底作為普查很重要的任務。二三産業中,小微企業法人單位數佔全部的95%以上,從業人員佔一半左右,資産接近30%,這就是小微企業的一些具體狀況。然後再具體到每個地區、每個縣、每個區、每個街道、每個行業到底有多少小微企業。摸清家底,有助於各地黨委政府制定支援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更好地推動就業、促進發展、改善民生。

   普查獲取了海量數據,怎麼利用好它就需要統計機構、媒體、研究機構一起努力,不要讓這個寶藏查完以後放在抽屜裏、放在電腦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