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增添創新符號

  • 發佈時間:2014-12-19 19:31:50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臨沂,用水泥築成的蘑菇頭,成為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的一個專有標誌。蘑菇頭立在田間地頭,裏面是出水栓,這樣既防盜又防撞。據説,這是臨沂農業綜合開發的“專利”。

  近年來,臨沂市農業綜合開發一直在創新求變、做出特色。其中,土地託管、農業生産企業化、“項目立在園區上、園區建在項目上”這三項機制的創新頗為突出。

  土地託管在郯城

  郯城縣郯城鎮農民朱興健2012年加入育新水稻農機化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把自己的5畝多地託管給合作社種。

  “什麼都不用管,凈擎(掙)錢了。”他説,以前自己種,一畝地掙800來塊。託管給合作社後,種糧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還自己拿著,每畝地每年預付700元,連同二次分紅,收入在1200—1300元左右,比自己種強多了。更主要的是時間省了出來,出去打工,一年能掙五六萬元。

  去年,郯城縣農業綜合開發土地託管試點項目開始在育新合作社實施,到今年上半年全部完成。該項目主要探索出三種託管模式:一是環節託管,合作社承擔從耕種到收穫單個環節或多個環節的服務,到去年底服務面積達到6.5萬畝次。二是季節託管,農戶與合作社簽訂協議,將一季耕地種植權交由合作社託管,到去年底採用這種模式的有89戶、343畝土地。三是全權託管,農戶將土地委託給合作社管理,合作社提供從種到收的全程服務,到去年底有260戶、1217畝土地採用這種模式。

  育新合作社理事長楊愛友説,通過土地託管,對農戶來説,減少了農機的投入,提高了作業品質和種植水準;對於合作社來説,整合了農機,解決了有機戶作業難的問題,新型農機具和新的農藝措施得以應用,對於土壤保護、肥力培育以及農業可持續發展都有積極的意義。

  郯城縣的另一家合作社——恒豐農機化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正在承擔農業綜合開發6000畝水稻病蟲害統防統治技術示範推廣試點任務,他們也對土地託管進行了嘗試。

  據該合作社理事長高永介紹,一是農戶以土地入股由合作社直接經營,已達到1150畝,每畝地一年給1000元,或是300斤小麥加450斤水稻。二是和農戶簽訂作業合同,年訂單作業面積4000多畝,種子、肥料由農戶出,合作社承擔所有生産環節,每畝地向農戶收490元,收穫糧食歸農戶。三是在糧食生産關鍵作業環節,由合作社提供機械化服務,年作業面積2萬畝以上。

  他説,農戶自己種地,一般每畝需投入600—650元,託管給合作社,不僅省錢,還能每畝多打100來斤糧食。合作社的大型農機也由2012年成立時的16台發展到50多臺。

  據郯城縣農業綜合開發辦主任任士剛介紹,土地託管針對的是農民惜地,土地流轉難,農戶分散經營,項目區規模效益難發揮和農忙時外出務工人員打工、種田難兼顧等問題,提升了項目區集約化、規模化發展水準,推進了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今年,全縣46家農機合作社接受的環節託管面積達到10.5萬畝次。

  農業生産企業化

  秋舞紅葉,層林盡染。在羅莊區,山東地佑晟苗木有限公司已流轉土地1萬多畝,種植紅楓、流蘇。每畝地年租金1300元,農民可以到基地打工,一天最多時用工2600—3000個,工費就要60萬元。今年,農業綜合開發為其投入587萬元財政資金,進行土地治理。

  在山區果品大縣平邑縣,農業綜合開發鼓勵龍頭企業投資參與土地治理項目,建立企業自控果品生産基地。近年來,康發食品飲料有限公司等4家龍頭企業累計投入資金2100萬元,在土地治理項目區建設自控基地4.5萬畝。

  農業生産企業化,正在臨沂市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推進。這一經營方式把土地治理項目建設與農業龍頭企業建設原料生産基地結合起來,引導扶持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種糧大戶到項目區,通過土地流轉、股份合作、合作經營等形式,建設優質農産品生産基地,實行規模化經營、企業化管理。

  農民也因此可以獲得穩定的土地租金收入。據調查,目前臨沂市土地租賃的租期一般為10—20年,每畝年租金800—1300元,大大高於農民自己種植土地的收入。農民出租土地後,一部分可以到企業基地打工,成為按月領薪的“農業工人”。另外,農戶如果採取以土地入股或加入合作社的方式流轉土地,還可以從基地收入中獲得二次分紅。同時,這种經營方式有利於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工程的管護利用,確保工程長期發揮作用。

  2010年以來,該市項目區已引進農業龍頭企業50多家,培植、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35個,發展糧油、蔬菜、果品等優質農産品基地30多萬畝。其中,由農業龍頭企業或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流轉土地經營權建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企業化生産基地15.6萬畝。

  項目立在園區上園區建在項目上

  一把大茶壺矗立在莒南縣洙邊鎮茶葉示範基地,壺高約30米,水泥鑄成,底座上刻著“天下第一壺”。它不僅是個標誌性建築,還有實用功能,底座裏存著400噸水,可滿足460畝茶園灌溉之需。

  臨沂市玉芽茶業有限公司築起這把壺,建立了玉芽茶葉科技園區,通過農業綜合開發扶持,建設大棚86個,引進繁育無性係茶苗150萬株,安裝大棚微噴設施2000畝,輻射帶動350戶茶農加入合作社。洙邊鎮茶葉示範基地被評為首批省級標準茶園示範基地。

  “項目立在園區上、園區建在項目上”,這一臨沂市農業綜合開發探索出的路子,寫入今年市委、市政府的1號文件。

  據臨沂市農業綜合開發辦主任莫鳳玲介紹,“項目立在園區上”,是將土地治理項目優先安排在有一定基礎的農業園區上,扶持其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條件,提高園區建設水準;“園區建在項目上”,是支援和引導專業合作社、産業化龍頭企業、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到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進行園區建設,提升農業綜合開發檔次和效益。

  在蘭山區,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與臨沂大學“農校對接”示範園建設項目緊密結合,實現農民菜園子與高校菜籃子直接對接,讓農産品直接上到高校餐桌,將高校農業研究成果引到田間地頭。

  在郯城縣,姜湖貢米農民專業合作社經過農業綜合開發扶持,重點打造了“姜湖貢米”品牌,據有關機構評估品牌市場價值達1.5億元。目前,該合作社依託歸昌鄉高標準農田項目區,建成基地8000多畝,其中有機稻米和富硒米生産基地3000多畝,入社農戶2000多戶,畝增效益800多元。

  莫鳳玲説,“項目立在園區上、園區建在項目上”要達到“開發一個項目,建成一個園區,打造一個亮點,致富一方農民”,示範帶動全市現代農業發展。

  創新還在繼續,一個個創新的符號在不斷閃現!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