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素質評價不應以城市學生為本位

  • 發佈時間:2014-12-19 03:33:32  來源:寧波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教育部日前公佈兩個國家考試招生改革配套方案,其中之一是明年起高中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分思想品德、學業水準、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5項,中學須真實記錄學生在高中3年的表現,高校逐步以此作為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12月17日《寧波日報》)。

  高考“唯分數論”和“一考定終身”弊端重重,亟須改革。今年9月,國家發佈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整體方案,現在教育部發佈的兩個配套方案,就是對整體方案的具體化,以期通過建立高中學業水準考試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打破高考“唯分數論”和“一考定終身”,讓素質教育真正落地生根。

  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人們最關心的是能否公平公正,能否杜絕弄虛作假。因為,諸如思想品德、身心健康等屬於“軟指標”,沒有硬杠杠,給學校和老師留下了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間,容易誘發弄虛作假、徇私舞弊。如何防範這類現象發生,需要更詳細、更具操作性的制度設計。否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難免“興一利、生一弊”,甚至弊大於利。

  不過,在筆者看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中的城鄉公平問題更不容忽視。目前,城鄉教育存在巨大鴻溝,並反映在教育投入、教學設備、師資力量、教學手段等各個方面。以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為例,城裏中小學有條件開設音樂、美術、舞蹈等藝術課程,城市家庭也有能力送子女上各種藝術特長班;可在廣大農村地區,很多學校無力開設藝術課程,很多家長也沒錢滿足孩子上特長班的需求———即使有錢,可能也並沒有這樣的班可上,況且很多農村學生放學後、放假時還要幫家裏幹活。如此一來,農村學生的藝術素養肯定普遍落後於城裏學生,但這種“落後”不是農村學生天賦差、不努力等主觀原因造成的,而是農村教育條件差等客觀原因造成的。事實上,農村學生也有自己的特長,也有城裏學生普遍缺少的素質,比如會幹活、能吃苦、生活自理能力強等等。可問題是,所謂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以城市學生為本位的,唱歌、跳舞、繪畫被認為是素質,會幹活、能吃苦卻不被認為是素質。這種情況下,在綜合素養評價上對城裏學生、農村學生“一視同仁”,就有失公平。

  此前,這種城鄉不公問題早已顯現。比如在高考加分中,農村學生由於普遍缺少各種特長,往往與高考加分無緣;在高校自主招生中,農村學生也容易被城裏學生pk掉。目前高校中農村生源比例畸低,就與高考加分、高校自主招生有著很大關係。

  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並將之作為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就應該正視城鄉教育的巨大鴻溝,在制度設計上充分考慮到城鄉學生的不同特點,兼顧城鄉公平。否則,在高考指揮棒的作用下,城鄉教育鴻溝可能會越拉越大,“讀書無用論”將會在一些農村地區捲土重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