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長江航務管理開啟“2+N”合作模式 為經濟帶建設提供航運保障

  • 發佈時間:2014-12-18 17:52: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武漢12月18日電(胡利民 殷黎徐金波)“長江航運是建設長江經濟帶的主力軍,在航務管理上只有充分發揮國家、行業、地方三個積極性,才能更好地凝聚合力,為長江經濟帶建設提供強有力的航運保障。”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局長唐冠軍18日對記者表示,目前該局已與四川、重慶、湖北、安徽等長江幹線省市建立了全新的“2+N”合作模式。

  據唐冠軍介紹,所謂“2+N”,就是由長航局和沿江省(直轄市)級交通運輸廳(委)牽頭,聯合該省(直轄市)境內N個沿江地市人民政府,按照“年初有計劃、年終有總結,社會有需求、各方有響應,合力推進、互利共贏”的工作方針,共同推動長江黃金水道建設和沿江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全新的合作機制。

  合力建設黃金水道機制亟待優化

  今年9月25日,國務院正式出臺了《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這標誌著建設長江經濟帶這一國家重大戰略開始進入實施階段。

  《指導意見》將提升長江黃金水道的功能和依託長江黃金水道建設綜合立體交通走廊放在了首要的位置,部署了增強幹線航運能力、改善支流通航條件、優化港口功能佈局、加強集疏運體系建設、擴大三峽樞紐通過能力、健全智慧服務和安全保障系統、合理佈局過江通道等7項重大任務。

  這7大任務內容涉及幹線與支流、水運與其他交通運輸方式、交通與水利、環保、漁政等其他行業,事涉中央與地方,地方與地方,部門與部門等諸多方面。事實上,多年來整個長江的行政及行業管理,直接涉及水利、交通、環保、旅遊、地礦、農業、漁業、林業等多個部門,間接涉及部門則多達20多個。單從長江航運來講,航運作政及行業管理既有中央事權,如幹線航運規劃、航道整治維護、水上安全管理等,也有地方事權,如支流航道治理、港口佈局規劃等。這就客觀上造成了幹線與支流的航運銜接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脫節,港口重復建設、同質化競爭,長江寶貴的岸線資源利用率不高等現象。

  “如何在把合力和高效率落實到每一項具體工作中,深化和優化微觀及局部層面的合作,我們一直在進行探索和實踐。”唐冠軍表示。

  “皖江合作模式”開啟安徽水運新篇

  2009年,長江航務管理局與安徽省交通運輸廳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本著“合力建設、相互支援、共同發展”的原則,定期召開會議協商推進皖江航運的各項措施。2012年初,因應安徽省建立沿江産業承接轉移城市帶的需要,長江航務管理局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提高了安慶至蕪湖段維護水深,實現了3萬噸級海輪駛抵蕪湖、萬噸級輪船進出安慶的歷史性突破。同年12月17日,長江航務管理局、安徽省交通運輸廳與沿江5市人民政府達成合力推進長江安徽段航運發展共識,“2+5”的“皖江合作模式”正式確立。

  此後,長江航務管理局積極作為,先後將裕溪口水道下段、太平府水道、裕溪口水道上段、安慶南水道(鵝毛洲右汊航道)、銅陵東港水道開通為公用設標航道。其中裕溪口水道上段的開通,打通了安徽省南北向水運大通道,使合裕線和蕪申運河等重要支流實現了跨越長江的互聯互通。

  目前,長江安徽段主航道中,蕪湖以下實現了枯水期9米和中洪水期10.5米的維護水深,蕪湖以上至安慶實現了6至8米的維護水深,加上開通一系列重要支汊航道實現“干支聯動”,安徽已經提前6年並超額完成了2020年長江安徽段主航道的維護水深規劃。2014年,蕪湖港一舉跨入了億噸大港行列

  與此對應,安徽交通運輸廳和皖江5市加快了重點水運工程建設步伐,航運基礎設施大為改善,沿江産業佈局進一步優化。池州在沿江佈局了2個國家級、5個省級開發園區;蕪湖在2013年完成水運建設投資14.25億元,馬鞍山結合深水港口岸線、産業、區位等優勢,提出建設港口物流基地,打造江海聯運樞紐中心的發展戰略;銅陵提出了“港城一體化”的發展戰略,重點打造東、中、南部和江北四大港區,建設6大臨港産業園區和10大物流基地;安慶市政府積極支援港口水運物流企業發展,制定了優惠激勵政策,不斷優化服務環境,港口貨物吞吐量連年攀升。

  對此,安徽省交通運輸廳廳長梅勁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據交通運輸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安徽已經躍居全國內河船舶運力第一大省,這得益於‘皖江合作模式’。”

  “2+N”合作模式聚合效應凸顯

  目前,在“皖江合作模式”的示範帶動下,“2+N”的合作模式已經得到沿江省市的廣泛認可。

  2009年以來,長江航務管理局陸續與沿江各省市交通運輸廳(委)以及地市級人民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明確雙方合作共建的總體原則和框架。“這只是一個框架式的協議,但是它起到了一個全方位合作‘基本法’的作用,有了這個‘基本法’打底,加上發展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的催化,‘2+N’的工作機制水到渠成。”唐冠軍説。

  “2+N”各方將宏觀規劃、具體項目、長遠預期、近期目標綜合在一起分析研判,尋求各自需求的高度一致和融合。長江航務管理局從專業部門的角度給予技術性分析和指導,在行業規劃上與地方規劃積極對接。地方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門則在提出需求的同時,加大對長航局各項工作的支援力度,特別是發揮政府在跨部門綜合協調方面的優勢,為長江航運基本建設項目實施提供優良的環境。在此基礎上,各方還落實責任,統籌安排政策和資金,突出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會商協調的效果非常顯著。針對湖北提出的“645”目標(即安慶到武漢航道水深達到6米,武漢到宜昌達到4.5米),長江航務管理局正加緊開展前期研究工作,進行模型觀測論證;針對重慶提出的重慶至涪陵航道尺度升級、四川提出的宜賓至重慶航道提等升級等迫切需求,長江航務管理局正積極進行技術可行性分析研究等前期工作,爭取國家立項並納入“十三五”規劃。同時在智慧航道應用、支流航道建設、安全監管和治安、消防、救助體系建設等方面加快步伐,充分適應流域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

  目前,長江沿線各地正進一步豐富和提升各自的水運發展規劃,積極引導優化沿江産業佈局,積極實施長江幹線船型標準化,全面推進武漢中游航運中心、重慶上游航運中心和南京、宜賓、瀘州區域性樞紐港建設,改善港口能力結構。同時,地方政府還在規範航運市場,擴大投融資渠道,強化長江岸線和跨臨攔河建築物管理,保護航道資源等方面給予充分的政策保障。(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