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穩中求進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主基調

  • 發佈時間:2014-12-18 05:48:2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確定“穩中求進”為來年中國經濟工作的主基調,這不僅是中央對過去經濟工作經驗的總結和認可,更是基於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和國內經濟運作情況作出的長遠戰略決策。

  穩中求進具有深刻的哲學內涵。“穩”是前提、是基礎,“進”是目的;沒有“穩”的“進”是空中樓閣,沒有“進”的“穩”相當於原地踏步;穩中求進方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放眼世界,由不穩定導致經濟社會倒退的例子比比皆是,由於進步停滯而陷入增長困境的經濟體也屢見不鮮。在這種情況下,中央堅持將穩中求進作為經濟工作主基調並一直延續至今,同時,全面深化改革,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實現了經濟運作總體平穩、結構調整穩中有進、轉型升級穩中有升、經濟社會持續穩步發展的目標。

  經濟運作總體平穩,主要表現在增長趨穩、就業總體穩定、物價基本平穩、農業穩固、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國內生産總值增速平穩降至7.5%左右的合理目標區間;城鎮新增就業持續穩定增加,今年任務已經提前3個月完成;居民消費價格也保持在溫和上漲的合理區間,遠離3.5%的目標上限又不致進入通縮;糧食生産連年豐收,今年又實現了十一連增;城鄉居民收入都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結構調整穩中有進,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産業結構有進。2013年,服務業增加值比重第一次超過工業,今年服務業增加值增速繼續快於工業,三産比重繼續提高;二是需求結構有進,內需繼續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前3季度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8.5%,比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高7個百分點左右,整個經濟再平衡的態勢比較明顯;三是東中西部地區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四是居民收入分配結構上有進,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持續提升;五是節能減排有進,前3季度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6%。

  轉型升級穩中有升,主要是在經濟趨穩的同時經濟結構發生了一些深刻的變化,新産業、新業態、新産品在分化中孕育,在分化中成長,並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在産業領域,高技術産業和裝備製造業發展勢頭良好,增速普遍高於傳統工業;在消費領域,網購、電子商務等新業態突飛猛進;在投資領域,戰略性新興産業、現代服務業方興未艾;從企業看,凡是具有創新能力且勇於創新的企業增長勢頭都非常強勁;從産品看,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産品産銷兩旺。

  “穩”和“進”在不同階段要求不同。就當前來説,中國經濟新常態賦予了穩中有進更加深遠的意義。

  新常態下的“穩”,重點不是速度,而是平衡和協調,要促進“三駕馬車”更均衡地拉動增長;新常態下的“進”,核心不是量的增加而是質的提升,著力點是轉方式調結構。

  實現“穩”,雖有壓力但基本有望實現,當前我國經濟韌性更好、潛力更足、迴旋空間更大,只要各地、各部門落實好中央有關方針政策,經濟、就業、物價、農業、收入等事關國計民生和長遠發展的重大方面都能穩住。

  “進”的基礎也在不斷增強。無論是結構調整的穩中有進,還是轉型升級的穩中有升,都表明中國經濟正在積蓄新能量,會推動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方面出現重大突破,隨著新的能力的積累和釋放,中國經濟一定會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巨大飛躍。

  穩中求進,關鍵要在“求”上做好文章。如何在實際工作中增強主動性、靈活性、針對性和前瞻性,是各地、各部門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只有以“求”爭取主動,以“求”化解矛盾,我們的工作才不會被動,才能少付出代價。

  穩中求進,將成為新常態下中國經濟長期堅持的主基調。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