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增長需要依靠自主創新
- 發佈時間:2014-10-15 00:56:15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特約記者 黃繼匯 劉凡 紐約報道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埃德蒙·費爾普斯是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他在經濟增長動力方面的研究頗有建樹。今年80歲的他,仍然精力旺盛,思維敏捷。
費爾普斯于2010年擔任中國閩江學院新華都商學院院長,每年都要多次往返中國。他日前在紐約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未來數十年中,中國需要依靠自主創新促進經濟增長。
創新不足導致全球經濟復蘇緩慢
中國證券報:請談談你對全球經濟的看法?美國經濟是否已經步入正軌?你認為世界經濟還面臨哪些挑戰?
費爾普斯:全球經濟已經從金融危機中復蘇,但並沒有從“增長危機”中復蘇。生産率放緩和創新缺失,令世界大部分地區的經濟受損。
歐洲的經濟還有問題,美國經濟也不是很好。幸運的是,全球經濟已經從金融危機中恢復了部分元氣。但各方沒有做什麼事情來解決生産率的下降以及創新的減少。
我並不是説每家公司創新的減少,也不是説每一個行業的創新都減弱。但在總量上看,創新是在減少。創新不足是美國經濟復蘇緩慢的最主要的原因,歐洲的問題比美國的問題更為嚴重。必須意識到創新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我們首先必須認識到,有必要在全球大範圍掀起新一輪創新熱潮,在德國,在法國,在英國,在美國,以及還要借助在中國的創新,我相信中國能做到。只有這樣,全球經濟才能真正擺脫困境。
中國證券報:金融危機後,美國人是否在消費方面有了一些改變,這對美國經濟有什麼影響?
費爾普斯:美國的消費已經減弱了一些。相對於過去的穩定增長,現在已經放緩了一段時間。但我不認為這對經濟有多大的影響。
美國經濟最好的地方是出現了資本品開支(capital goods expenditure)的回升,這對就業市場非常有利。美國製造業的增加,也對創造就業産生巨大的影響。所以,我不認為消費需求減低有任何問題。
另外,我認為世界大到足以吸收美國增加的出口。美國公司一直在很努力地出口更多。儘管歐洲等地的經濟形勢仍然疲弱,但我可以看到美國在亞洲出口的上升。所以,雖然消費放緩,出口和投資支出在推動美國經濟。
“要給創新騰出更多空間”
中國證券報:在中國經濟增速可能放緩的情況下,你對中國經濟有什麼建議?
費爾普斯:中國所需要做的是改善經濟結構,千方百計培育創新理念,提升企業家的創新能力,給創新騰出更多的空間,對創新可能帶來的衝擊持寬容態度。
最後經濟實現了多少的增長率並不重要。人們能從事一個有活力,很有意思的,一個真正有意義的工作和生活中,這才是極其重要的。
中國證券報:你認為什麼樣的經濟改革是中國最迫切需要的?
費爾普斯:我想的第一件事是為金融業打開空間,讓金融行業更傾向於為私營部門服務。這樣,重要的融資將更加豐富地提供給私營部門,特別是到了更多的創新型企業。
另一項改革是智慧財産權的保護。很多中國企業都不敢投資項目,由於他們擔心,一旦産品進入市場,其他中國企業將很快複製一個同樣的産品。所以必須更好地保護智慧財産權,或者換一種説法,保護智慧財産權的概念必須要建立。
另一個方面是,我覺得國有企業過於佔有優勢。目前政府對國有企業的保護過度,應該讓私營部門和國有部門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
中國證券報:你對中國經濟的長期看法是什麼?您多次提到創新,未來創新在中國經濟中將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費爾普斯:過去30年中國經濟發生了很多事情,比如出口機會的放開,對資本産品的鉅額投資,勞動力從西部向生産率更高的東部流動,沿海地區應用最佳的技術向整體經濟的擴散等等,這些對於生産率的增長都具有積極的效果。
而展望未來30年,我認為過去三十年的這些因素多數不太可能持續,這些很好的機會正在慢慢耗盡。儘管它們可能不會完全消耗殆盡,但幾乎接近於耗盡。
那麼未來30年將會發生什麼呢?中國經濟將不得不依靠自主創新推動。未來中國的發展必須依靠自身的創新,而不能指望從西方引進技術。現在西方社會除了在醫藥、社交媒體等風投資本感興趣的一些高科技行業外基本沒有太多創新。
從長期看,我對中國經濟絕對樂觀,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在我能想到的幾乎每一個維度,中國經濟表現都可以大幅改善,只要採取措施增加經濟活力,提高創新者的動力、能力和空間。
到現在為止,已經有一些自主創新的企業,像阿里巴巴和騰訊這樣的公司在中國出現。遍佈沿海地區,你會看到企業在思考如何改善産品,怎麼能提高生産方式。因此,這是極大的鼓舞。中國需要多一些這種有活力的精神和對創新的渴望,需要遍佈全國。
中國經濟未來的增速取決於經濟能有多大活力,取決於政府能激發多大的社會創新激情,取決於政府能鼓勵有天賦的創新者創造出多少將被市場接受的新事物,以及這個社會對一些顛覆性技術的包容度。這些充滿了不確定性,但其中的機會是無窮的。(實習生汪煒對本文亦有貢獻)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