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RCEP進程加快為哪般?

  • 發佈時間:2014-12-16 21:29:38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劉旭穎  責任編輯:羅伯特

  按照計劃,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將於2015年底正式完成所有實質性的談判,這一時間點也在11月舉行的東亞峰會上得到再一次確認。

  近年來,RCEP的談判進度不斷加快,僅今年就進行了三輪談判,加之12月份的第六輪談判,今年已經進行了四輪。作為東盟國家近年來首次提出,並以東盟為主導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合作的組織形式,RCEP加快腳步的背後有著怎樣的原因?

  第六輪談判

  12月5日,在印度新德里RECP結束了其第六輪談判,這已經是今年以來進行的第四輪RCEP談判了。這對於一個覆蓋範圍較大的區域協定來説,談判進程可謂“一日千里”。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東南亞及大洋洲研究所區域一體化研究室執行主任宋穎慧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談到這個問題,在她看來,加快的原因可能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各國內部對RCEP談判的思路越來越清晰,處理每輪談判中提出的新問題所需的時間相應減少;另一方面,隨著談判的推進,各國在宏觀、原則性問題上的分歧可能越來越小,轉而越來越多地關注細節談判議題,因此每輪談判也會遇到越來越多的小問題,需要更加頻繁的溝通。

  事實上,關於此次RCEP第六輪談判的具體內容,由於是嚴格對外保密的,外界無從得知,但宋穎慧直言,不參加談判的人員或可通過媒體報道捕捉一些蛛絲馬跡。“根據印度媒體報道和評論,本輪談判的關注重點包括統一的優惠關稅安排、RCEP可能採用的IPR等標準、達成談判成果的先後順序等,因為有印度媒體評論稱,先達成貨物貿易協定後達成服務貿易協定對印度不利。”宋穎慧説。

  RCEP是由東盟于2011年提出並主導推動的區域貿易協定,談判成員包括東盟10國和與其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的中國、日本、南韓、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印度,總共覆蓋16個國家。

  由於世界貿易組織(WTO)框架之下的多哈回合談判受到各方利益的牽絆始終未果,許多國家不得不開始謀求雙邊和多邊的市場自由開放,全球範圍內的自由貿易區如同雨後春筍般涌現出來,RCEP也是如此。

  事實上,無論在自由貿易空間還是市場開放層次上,以東盟10+6形式談判的RCEP都更有優勢,相較于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也更有話語權。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李天國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介紹道,RCEP包含了傳統的貨物和服務、投資、經濟技術合作、智慧財産權等多種領域的規則,以及國際貿易和投資中容易出現的貿易爭端和糾紛等問題。不僅有利於提升東亞區域貿易自由化水準,也有利於推動東亞區域內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活動,進一步促進區域內各國經濟的發展。

  RCEP簽訂後,將成為亞太地區唯一能與TPP相當的區域自由貿易協定安排,並且其經濟效應遠高於TPP。據專家測算,如果RCEP簽訂,僅是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的消除將會使亞太地區生産總值(GDP)增長2.1%,使世界GDP增長1.4%。

  還是有難度

  雖然談判進程在加快,但是道路也頗為曲折。正如所有涉及較廣的區域貿易協定談判會在關鍵問題上卡住一樣,RCEP也存在阻力。於今年6月在新加坡進行的第五輪談判中,各方未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領域的關鍵問題上達成共識,這引發了各界的擔憂。

  對於目前RCEP談判進程中存在的阻礙因素,宋穎慧認為,從客觀經濟條件上看,全球經濟復蘇並不強勁,亞太今年的經濟困難反而有所深化,這不利於各談判國積極大膽地推進RCEP談判。

  “另一方面,從談判設計上看,存在‘眉毛鬍子一把抓’的危險,即對協調各議題談判缺少規劃,而16國原有的5個自貿協定越來越難以發揮基礎性支援作用,反而越來越成為造成各方固執己見的包袱。”宋穎慧説。

  李天國也認同這一觀點,他表示,由於東盟和其他5個國家之間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的具體規定各不相同,想要整合這些自由貿易協定存在一些困難。如關稅削減程度和進度、原産地規則等方面各自採用不同標準,因此現實貿易中操作起來較為繁雜,容易出現“義大利麵條碗”效應。

  李天國舉例解釋道:“有些國家(如南韓)在與東盟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時,包括了金融服務領域,而有些國家與東盟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卻沒有涉及相關領域的自由化,因此,RCEP的內容就需要一些取捨和統一。”“此外,有些國家(如印度)與東盟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的自由化程度比較低,因此將印度納入到相對更高水準的自由貿易協定時,就會出現一些來自國內的阻力。”李天國坦言,不僅與東盟合作的6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準各異,東盟內部也存在一些社會政治體制和價值觀的差異,這些差異都會一定程度上阻礙區域經濟一體化向更高水準發展。

  記者觀察

  TPP與RCEP並不相悖

  ■本報記者劉旭穎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是由東盟于2011年提出並主導推動的區域貿易協定安排,覆蓋東盟10國及中國、日本、南韓、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印度共16個國家。

  稍早于RCEP,美國先後聚合了亞太地區12個國家發起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的談判。在加入TPP的談判成員中包括馬來西亞、越南、汶萊、新加坡等國。

  一直以來,美國希望通過TPP談判來消除傳統的貿易壁壘,加強與亞洲地區的經貿往來。而面對TPP,RCEP更像一種自我保護性的戰略安排,以維持東盟在國際經貿活動中的話語權,而非被邊緣化。

  對於兩者,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東南亞及大洋洲研究所區域一體化研究室執行主任宋穎慧認為,美國希望通過TPP實現的首要目標並非消除貿易壁壘,而美國也已經很明確地表示其貿易戰略要向推進“公平貿易”轉變,這表明美國重視的是通過TPP構建並夯實符合其“公平貿易”標準的新型國際貿易準則。

  “相比之下,RCEP關注更多的還是提高簽署國之間的貿易自由度和便利化水準,更關注簽署國自身的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和簽署國之間的務實合作。”宋穎慧説。

  宋穎慧認為,RCEP和TPP目前還都處於談判階段,可以説“沒有”關係——關注點和談判國範圍都不同;但兩個談判都計劃在明年取得重大成果,又有7個國家同時參加兩個談判,可能會牽涉融合的問題。在更遠的未來,二者可能成為打造“亞太自貿區”的相輔相成的兩塊基石。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李天國認為,RCEP和TPP有共同點,但也有不同之處,兩者並不相悖。

  “TPP代表的是全新的高品質的區域經濟合作,對合作成員國提出很高的自由化要求。而RCEP相對屬於較為靈活和開放的區域經濟合作,更加適合亞洲國家的經濟發展水準和實際國情。”李天國指出。

  隨著亞太地區在國際貿易活動中地位的提升,在美國重返亞太、尋求“再平衡”的戰略中,TPP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而美國對於RCEP的態度,李天國直言:“美國的立場並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就是美國不希望看到在東亞地區出現任何對美國的領導地位構成潛在挑戰的國家,並且希望牢牢掌控東亞地區安全秩序和地區主導權。”

  當然,雖然TPP進程也十分迅速,但正處於中期選舉的美國,精力無法全部投放在TPP上。而隨著日本、加拿大的加入,在一些農産品市場準入、國有企業問題上,如果美國不放鬆原來標準,TPP也將面臨談判的瓶頸。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