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厲以寧:沒必要定硬性增長指標

  • 發佈時間:2014-12-16 14:29:47  來源:山東商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我要講的問題是怎樣理解新常態。新常態就是常態,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就是常態。對於我們來説,比如説我們經濟增長在過去是怎樣的,過去增長是超高速增長,超高速增長實際上就違背了經濟發展的規律,違背經濟發展規律首先是不能持久的,其次可能是弊大於利的。何以見得?舉例來説,第一是資源加快消耗枯竭,第二是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第三是低效率,第四是某些部門嚴重産能過剩。這四個大家都能看到,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錯過了結構調整的機會,錯過了自主創新的機會。因為都忙於在超常規、超高速的增長,這樣就産生了問題。

  我們今後想超高速增長也不可能,因為要素成本上升,這表明瞭你要想維持超高速增長可能會虧本。我們馬上就要制訂“十三五”規劃,大家怎麼考慮呢?我參加了討論,發現有兩個認識是共同的:第一,既然要定“十三五”規劃,增長率不要太高,超高速是不可能的,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應該是中高速增長。究竟中高速增長多高呢?7%左右,有的經濟學家提出6%-7%或者6.5%-7%,反正5年是可以的,以後有可能還要低,即使是6%,在全世界來看,同樣是中高速增長。

  與之相對的一個認識,就是觀念在改變。我們過去的觀點是經濟增長率是硬性的指標,因為這樣才有權威性,實際上不應該這麼看問題。應該説目標增長率不應該是硬性指標。我們過去的做法,中央的(指標),全國人大一通過;地方的(指標),地方人大一通過,就成為鐵板釘釘了。必須為完成這個硬性指標而努力,就形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壓力。大家都覺得既然全國人大通過了,就非完成不可,而不顧形勢的變化。這樣就導致了要完成這個目標,出現各種産能過剩現象、信貸超標現象。世界上的主要國家沒有一個像中國這樣還在定硬性的增長指標,都是改為預測值、彈性值、軟值,每個季度要調整,比如,年初估計今年增長是4.5%,過了幾個月沒有到,第二季度改成4.2%,或者4%,(指標)可以調,這是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硬性指標就會造成損失、造成壓力,這樣的觀點要改變。

  中國要保持新常態還要注意宏觀調控,宏觀調控抓兩個問題,一是失業率,根據中國國情,失業率將來在4%-5%之間,不會出大問題,超過5%才採取措施;通貨膨脹率根據經驗,3%-4%沒有問題,如果超過4%,國家一樣要管。但這都重在預調,重在微調。宏觀調控切忌大起大落、大升大降、大搖大擺,這對經濟都是不利的,要把這兩個指標掌握住。而增長率指標改為軟指標、彈性指標,加上以上提到的改革,我相信進入新常態一定可以成功。據《中國經濟週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